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拙稿《关于平均主义与封建主义在农民战争中的作用问题》,对董楚平同志《论平均主义的功过与农民战争的成败》(以下简称《功过》)一文的某些观点提出过商榷意见。后来,董楚平同志发表了《再谈平均主义的几个问题》(以下简称《再谈》)一文作为答复。但是再三细读,我仍然认为董楚平同志的观点不能令人信服,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一拙稿指出,董楚平同志在《功过》一文中有关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的论述,存在着“实际上把它全盘加以否定”的弊病。《再谈》认为这是“言之过甚”。不错,《功过》一文确有一些抽象肯定平均主义的词句,说它是“农民在酝酿革命时的思想酵母”,“在农民战争的准  相似文献   

2.
董楚平同志的《论平均主义的功过与农民战争的成败》一文(载《历史研究》一九八○年第一期),对平均主义与封建主义在旧式农民战争中的作用问题,发表了自己新的看法。但仔细读过全文,觉得他的论述并不能令人信服。这里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与董楚平同志商榷。平均主义在农民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不能抹煞董楚平同志认为农民的平均主义是“极左的嗓子”,“美妙的理论”,“动听的口号”,“最漂亮的画饼”,它在农民战争中的作用开始是“兴奋剂”,后来是“腐蚀剂”,最终是  相似文献   

3.
董楚平同志在《求是学刊》 1981年第 2期上发表了《农民战争特殊规律浅探》(以 厂简称《浅探》)一文,并在其它报刊上先后发表了六、七篇文章,对农民战争中的一 系列重大的、带有规律性的问题,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探讨,提出了独具只眼的看法。 本文不拟全面探讨农民战争的规律,仅就  相似文献   

4.
关于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问题,董楚平先生与我进行了两个回合的争论,在某些问题上取得了一致的看法,而在另一些问题上还存在着重大分岐。本文将与董先生进行第三回合的“交锋”,一方面回答他《封建社会中农民的平均主义究竟包含哪些内容》一文中的几个问题,更主要的是对平均主义作进一步的研究。(一)平均主义与公产主义平均主义是农民阶级的愿望和要求。当然是深受农民欢迎的。正因为如此,它才能成为  相似文献   

5.
陈梧桐同志《关于平均主义与封建主义在农民战争中的作用问题》一文(载《浙江学刊》1981年第2期),对拙稿《论平均主义的功过与农民战争的成败》(载《历史研究》1980年第1期),提出同志式的批评意见。陈文内容比较丰富,论列的问题较多。有些问题我已在别的稿中谈过,不拟赘述。本文拟针对陈文再补述几点意见,欢迎陈梧桐同志和其他同志继续赐教。  相似文献   

6.
周良霄、张德信同志在《历史研究》1980年第4期上发表《关于农民战争的任务和作用问题的商榷》一文,对拙稿《论平均主义的功过与农民战争的成败》(载《历史究研》1980年第1期)提出不同看法,读后颇多启发。本文拟就农民战争的性质、任务等问题,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意见,欢迎周、张二位继续赐教。一、农民战争的时代特点与性质任务 研究任何革命的性质、任务、作用,首先要分析它所处时代的经济条件。因为任何革命斗争,都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展开,_都要受当时经济条件的制约。脱离一定时代的经济条件,只从革命者的“思想”、“觉悟”、“口号”、“…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董楚平在《文史哲》一九八四年第四期上撰文,对《礼运》大同章『天下为公』四字的本来意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目前  相似文献   

8.
关于旧式农民战争中平均主义问题的讨论,已历时三年多了。通过讨论,深感马克思主义是研究农民战争睢一正确的指导思想,全面准确地理解革命导师的有关论述,是正确开展这一课题研究的关键。本文拟对讨论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经典论述,谈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一) 我们在探讨中国旧式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问题时,往往把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平均主义混为一谈,把革命导师关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平等思想”、“平均制思想”、“平均主义”的论述,进行超历史的移植与套用,这个缺点,笔者过去也是存在的。最容易与封建时代旧式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相混同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空想社会主义,尤其是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和俄国民粹派的农业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九年五月,我在《黑龙江大学学报》第二期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共旅欧支部的文章。一九八○年七月,《南开学报》第四期发表了《关于“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几个问题的商榷》(以下简称《商榷》)一文,针对我的某些观点,提出不同意见。它对弄清旅政党团组织的名称、机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1984年春天到来之前,我读到一篇诘难拙作《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分期论要》(载《学习与探索》1983年第4期,以下简称《论要》)的文字,这是张战生、黄凤炎二人的《略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载《学习与探索》1984年第1期,以下  相似文献   

11.
李楠明(以下简称李):张老师,国内学界的同人公认您是研究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专家,您20世纪80年代写的这方面的文章,被同行广泛引用,您当时为什么对马克思的《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一书情有独钟,并花费那么大的精力去研究呢?张奎良(以下简称张):那是20世  相似文献   

12.
栾振国与胡会浪两位教授合著的《古文名家百种笔法新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1993年5月出版,以下简称《新论》),是近年来写作学研究领域涌现的一部力作。这是作者在20年代胡怀琛编辑的《古文笔法百篇》(以下简称《百篇》)的基础上,对文章写作技巧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进而总结出的100种写作笔法。《新论》不论是对于写作学的理论研究,还是对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楚辞的研究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由于学科的有意识的交叉而导致的对楚辞底蕴的进一步开掘,而且表现在一部分学者立足现代意识、运用现代语言而对楚辞进行整体再观的尝试。董楚平同志的《楚辞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便是这方面的重要成果。《楚辞》的注本,自汉迄今数量相当可观;而对楚辞进行“今译”的,自文怀沙、郭沫若以来也已有多家。但是,真正的学术论著在严格的意义上是不容重复的。由于董楚平同志具有独到的见解,扎实的功力,丰富的文学修养,又善于借鉴前代遗产和当代的已有成果,仍使这个译注本达到了一定的学术水平,并在同类著作中显示了独具的特色。以下从四个方面谈谈这部著作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认真说,我没有多大资格在这里对《学习与探索》(以下简称《探索》)创刊十周年纪念表示祝贺。这并非意指凡刊物的纪念都应该由名人大家来挥毫洒墨以示显赫,而是说我这位作者不仅与《探索》结缘太晚(1987年下半年才开始投稿给她),并且迄今为止所发表于她的两篇拙作(《一个屡见不鲜却令人困惑的现象》,1987年第4期;《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研究现状的辨析》,1988年第1期)也欠份量而未能给她增添什么光彩。但一本刊物尤其  相似文献   

15.
《浙江学刊》今年第一期刊载了詹文元同志的浙省报业史辑录《从<杭州民国日报>到<浙江日报>》(以下简称《辑录》)其中提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浙江潮》与《浙江日报》,感到无论在观点上、史料上、提法上都有些问题,与事实有较大出入。文革前出版的有关浙江报业史资料,也存在类似情况。如今是还其历史本来面目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6.
2002年5月10日,广东社科、文艺和新闻界近60位代表聚首羊城,热烈座谈《张汉青文集(上、下卷)》(以下简称《文集》)出版。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程序,分为普通程序和特殊程序。普通程序包括立案程序、侦查程序、提起公诉程序、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而立案是每起案件的必经的开始程序。特殊程序包括复核(死刑复核,类推案件的复核)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研究刑事案件的立案(以下简称“立案”)程序中的立案概念和条件,这对从理论上正确地认识立案,在实践中有效地执行立案程序,从而提高立案质量均有重要作用。目前,对立案问题进行探讨的文章见诸报刊者甚少,就其观点而言,也很不统一。为了促进探讨的深入,笔者愿与对此感兴趣的学者同行共同磋商。本文主要对李宏同志的《立案问题探讨》(载《北京社会科学》1990年第1期)一文,(以下简称“李文”)提出一些商榷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一、基本史料关于莫卧儿帝国的曼沙布达尔制度,基本史料来自《阿克巴治则》(Ain-i-Akbari,以下简称《治则》)一书。此书作者阿布尔·法兹尔(Abul Fazl,1551-1602)是阿克巴大帝的好友与臣属,著述颇多,以《阿克巴本纪》(Akbarnama以下简称《本纪》)与《治则》  相似文献   

19.
读了杨寿堪同志发表在《求是学刊》 1984年第5期上的《康德的现象学说简评》一文(以下称《简评》),受到不少启发。但与此同时,也感到有一些提法是值得商榷的,现在提出来就教于杨同志。 《简评》依据《纯粹理性批判》(以下称《批判》)和《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以下称《导论》),首  相似文献   

20.
1979年1月4日的英国《新社会》杂志刊登了乔安娜·麦克的一篇文章,题为《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是否应该关闭?》。文章介绍英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的情况和面临的问题。摘译如下:英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成立于196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