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人文精神守望: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批评导论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人文精神守望: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批评导论尹鸿一新时期的中国文化是以思想解放运动为标志的。思想上的启蒙主义,美学上的现实主义成为中国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两面文化旗帜。从“伤痕文学”到后来的“寻根文学”,从谢晋的电影《芙蓉镇》到罗中立的油画《父亲》...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和大众文化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文化讨论中的两个关键词。市场经济改革孕育了大众文化,而大众文化的产生对人文精神产生了威胁,于是社会上有了"人文精神重建"的呼声。实质上,现代人文精神的重建与大众文化的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人文学者应该趋利避害,通过有效地控制大众文化生产,进而实现其重建人文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在中国迅速崛起 ,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受到强烈冲击。大众文化的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生意义的弘扬有积极意义 ,但是大众文化的平面性、齐一性、无深度性等特征 ,在培养和模塑人的过程中 ,又把人向单向度方面培养 ,表现出文化人文精神某种程度的缺失。因此 ,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培育大众文化的人文精神 ,使其健康、有序、蓬勃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大众文化批评及大众文化特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明 《社会科学》2004,(11):114-118
近年来我国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资源主要来自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但这种理论的产生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将法兰克福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非语境化和非历史化,会导致对当代和中国大众文化特点的误读。如果现实地和客观地去审视大众文化,就会发现大众文化其它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这一原本属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特有的文化现象,于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异军突起后便迅速壮大为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并驾齐驱、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它以各种形式和渠道渗透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并成为市民大众不可缺少的生活需求。由于这一现实完全溢出了原有的知识话语系统,应该承认,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及批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一些研究者移植和挪用西方文化理论的视角和语言来解释中国的大众文化,同大众文化现实出现了严重错位,不能触及大众文化的实际和真相。因此,作者认为建立起适合于本土的科学的大众文化批评理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批评不可能依据现成的批评理论和既定的标准.它体现在三种范畴技术批评、商业批评、人文批评.人文知识分子应坚持人文批评,它应该从四个维度展开,即理性维度、道德维度、审美维度、社会维度.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它与国内整个文学批评一样呈立体多元格局,从以往仅只注意文学的外部联系向探讨文学内部结构深化,文学作品本体研究呈一时之盛,文体批评、形式批评、语言学批评、小说叙事学、神话原型批评等各种新方法各擅其长,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这些新方法各据文学的某一特性为自己的王国,自某一特定角度(如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等)来实施研究。这些新方法最根本的一条便是以科学主义的拆解、实证方法取代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性研究。这各种新方法的交叉运用,确有利于立体地揭示文学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历史的眼光和唯物主义的方法,立足于中国社会转型的社会历史环境,全面审视与客观阐释大众文化人文精神缺失的现实,并对其发生机理进行深层的社会历史透视。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一种审美主义的思维统治了大众文化批评。审美主义批评往往援引古典和现代主流美学为理论根据,标举艺术自律论和非功利性,实际上将精英审美当作文化惟一的意义来源,是一种偏执狭隘的审美至上论。突破审美主义思维,寻找和阐释新意义的生成是当今大众文化研究取得突破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11.
刘柏清 《北方论丛》2010,(3):133-135
学术界对大众文化及其批判的研究经久不衰。然而,对大众文化的批判,除了学理阐释、认知之外,还应通过这种批判促进大众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大众文化批判不仅应关注解构层面,关注建构层面的创新也是大众文化批判的应有之义。大众文化发展至今需要发展和创新。对大众文化的超越、增强文化的批判功能、增进大众文化的文化自觉与自律等是实现大众文化的创新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底层与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底层"问题的关注已经成为晚近文论的一个重要现象,它可能意味着当代文论又一次转折的开始.我们的对话<底层经验的文学表述如何可能>(<上海文学>2005年第11期)参与了这场刚刚开始的讨论,尝试提出一系列问题,引起的批评意见分歧多样,许多问题值得深入讨论.本笔谈试图对以下问题做进一步的阐述:底层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底层的自我表述及其公共化;现代性话语谱系中的底层问题;消费意识形态对底层想象的冲击;<诗经>中的底层文学表述.  相似文献   

13.
王朔与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卫东 《江汉论坛》2003,(6):100-102
王朔刚登上文坛时,大众文化还没有在中国生成,因此他在创作上没有作为。王朔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塑造的“痞子”形象是在文化领域带有革命色彩的人物,他偶然担当了中国大众文化在生成期的代言人。王朔介入影视时,对大众文化的理解出现错误。王朔90年代由大众文化英雄沦为媒体小丑。  相似文献   

14.
傅守祥 《学术论坛》2004,(2):168-171
大众文化的产生、崛起与发展 ,是文化发展中具有重大转折性意义的事件。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先后引进 ,刺激了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开展 ,也解决了一部分中国的大众文化现实问题 ;但要警惕和防止以“他者”的文化眼光来遮蔽中国本土的问题情境 ,或把西方社会的文化问题硬性移植到中国而变成“假想敌” ,所以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将西方文化理论“再语境化” ,结合中国当前的“后革命”特色 ,坚持适时而积极的文化批评。  相似文献   

15.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大陆的文化格局发生了富有戏剧性的变化。大众文化逐渐从先前大一统的官方文化或国家意识形态中分离出来,它和原有的精英文化一起,构成了三足鼎立的新局面。本文从大众文化产品对人们时间危机的消除中透视大众文化迅速崛起的原因。大众文化是在工业社会中产生,以都市社会为其消费对象,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无深度的、模式的、易复制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在这里,时间当然是指文化意义上的时间,或者说人类对时间的感受和看法,而不是作为物质属性的时间。每一种文化都是以一种特定的时间感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与城市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造就了现代人新的生活方式,也造就了文化的新变化和新发展。哲学要关怀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就不能不关怀城市化运动和城市人文化、城市人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人文精神问题已成为文化界讨论的热点,关于人文精神失落与否及相关的对策方面的讨论一度热闹非凡。但综观近几年来的讨论,对此问题的研究未有明显的深入。究其原因,是因为这方面的研究尚未引起哲学尤其是人学的充分关注。人文精神固然是一个文化的、伦理的或社会心理的问题,但从本质上看却首先是一个人学的问题。只有从人学的角度,才能深层次地揭示人文精神的特质及其在人生存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文一词通常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在这个意义上说,凡由人类创造或改造之物都属于人文的范畴。人…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与人文精神□任凭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其总体特征是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和文化产业化。经济渗透到文化领域,使文化具有特殊的商品性,其精神产品以商品形式进入流通领域。文化渗透到经济领域使得经济过程中文化取向日益增强,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各种思想理论空前活跃,其中围绕着高科技的发展,知识经济形态的到来,人们对自身存在的状态、存在的意义、存在的价值问题显示出更多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知识经济与人文精神的关系问题已然摆在每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人的面前,不能不进行深切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近来,一些杂志又开专栏,大谈特谈“人文精神”,颇有“热”人文精神之势。照我粗浅的理解,人文精神主要体现为对人的终极关怀,是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思考。时下呼唤人文精神,当然不是空谷来风,而是当今社会现实在这方面让人忧心件件。今日之中国,社会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商品经济大潮汹涌澎湃,到处弥漫着拜金主义的气息。在这种“向钱看”的实利心态占主导地位的风气里,仁义道德之类的古人遗训,多被当作“迂腐”之言嗤之以鼻。以文史哲三大学科为核心的人文学术,也多被看作“无实用价值”而备受冷落。不少大学为适应市场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