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寄养对于促进孤残儿童情感,心智、个性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而稳定的家庭支持是正常依恋情感建立与维持的关键因素。但是,在实际寄养工作中,难免有些寄养家庭会发生变更。家庭变更对寄养儿童会造成哪些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与防范?对此武汉市儿童福利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家庭寄养养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儿童福利部门和有关研究机构提出了对失依儿童"正常化"照料和培养他们"情、能、智"全面发展的新理念。在这一新理念基础上形成的养育模式就是开展家庭寄养,让失依儿童在人生的社会化进程之初便融入社会,像正常儿童一样生活,从"特殊儿童"转化为"普通儿童",纳入正常的社会进程之中。这种养育模式遵从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注重儿童的自我发展及与社会环境的协调能力,为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也使儿童福利社会化改革的发展得到了促进。以下为笔者在对"昆明模式"农村家庭寄养研究过程中的几个断想。  相似文献   

3.
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即被家庭所遗弃,在儿童福利院这一特殊环境下生活、学习、成长,这一特殊群体——孤残儿童,除了要面对身体上的残疾,还要背负由于特殊背景造成的心理障碍,他们无法同有家庭的儿童一样在小家庭、大社会中生活、成长,而家庭寄养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它有助于孤残儿童各种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让康复进入寄养家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琼 《社会福利》2003,(12):42-43
从1996年底至今,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的家庭寄养工作已走过了8年的历程,这项工作从试点、摸索逐步向不断规范、日趋专业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将“引导式教育”的工作理念与寄养康复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制定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家庭寄养连环承包工作制度,形成了家庭寄养工作中独具特色的小组活动教学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让康复从机构走向寄养家庭,赋予了“北京模式”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社会福利》2003,(11):25-26,2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家庭寄养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儿童家庭寄养,是指经过规定的程序,将民政部门监护的儿童委托在家庭中养育的照料模式。 第三条 家庭寄养应当有利于被寄养儿童的抚育、成长,保障被寄养儿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6.
沈阳市,儿童福利院,充分利用农村特有条件,创造“热炕理疗”、“院落综合康复”等方式,使孤残儿童的康复结合到寄养家庭的生活中、创造了具有东北农村特色的寄养文化和抚育模式;使家庭寄养工作得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儿童福利院现收养孤残儿童560余名,其中家庭寄养儿童231名(城市11名、农村220名),占全院收养儿童总数的41%。在寄养儿童中,残疾儿童占96%。2000年10月,成都市儿童福利院尝试开展家庭寄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儿童福利院自2000年开展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以来,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寄养工作的始终,力求通过家庭的滋养和关爱促进孤残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以提高寄养儿童的护理、教育、康复为突破点,以加强科学管理为立足点,以队伍建设为保障点,认真落实<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推进家庭寄养规范化开展.  相似文献   

9.
深入思考勇于尝试家庭寄养工作中,寄养儿童被收养后,通过与寄养家长的沟通使家长尽快从孩子离开家庭的阴影里走出来是很多儿童福利院认为比较困难的。"雨"的个案让西宁市儿童福利院开始思考探索破解这个瓶  相似文献   

10.
《社会福利》2014,(9):F0003-F0003
家是儿童最温暖的港湾,沈阳市儿童福利院整合资源,致力发展农村家庭寄养和院内家庭寄莽工作,先后建立农村寄养家庭80户,寄养儿童200余名;建立院内寄养家庭26户。寄养儿童100余名。孤残儿童在寄养父母温暖的怀抱里,在寄养家庭温馨的氛围里健康成长,情、能、智得到了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1.
四项举措夯实家庭寄养基础一是建立五级网络式管理体系为使家庭寄养更加科学、高效,天津市儿童福利院形成了五级网络式管理体系:家庭寄养管理委员会—家庭寄养管理办公室—寄养基地—交流小组—寄养家庭。另外,福利院还进一步完善了《寄养家庭管理要求》、《家庭寄养办理程序》、《寄养家庭申请登记表》、《一日工作流程》、《家庭寄养协议书》《寄养儿童生长发育检测表》、《康复评估表》等一系列评估、管理、监督的制度和程序,五级网络式管理体系的实施为寄养工作的健康、平稳的运行提供了可靠保证。二是成立家庭寄养管理办公室  相似文献   

12.
金洁 《社会福利》2016,(4):46-47
据《世界儿童白书2015》的人口统计,2013年日本的人口约127144万,未满18岁的人口2019.5万。接受社会养育的儿童约有46000人,其中83.5%的儿童生活在儿童福利机构,16.5%的儿童生活在寄养家庭(截至2015年3月末)。因为各种各样的文化因素,需要社会养育的儿童偏重于福利机构养育。大部分受虐待的儿童没有进入家庭寄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不希望或不  相似文献   

13.
朱松筠 《社会福利》2003,(12):46-5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民政事业的一部分,我国对困境儿童的照料体系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尤其是孤残儿童的家庭寄养模式,作为儿童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的最有效的方式,在全国大多数地方的儿童福利机构得到实践,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儿童家庭寄养管理办法》调研总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引言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始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北京、安徽、上海、山西、云南、吉林、四川等地逐步开展了家庭寄养,迄今已有10余年,家庭寄养这种新的安置模式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特别是2000年,各地民政部门按照全国社会福利社会化会议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大力推动家庭寄养工作,全国的家庭寄养工作已经得到迅速发展。为了保证家庭寄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地行政部门或儿童福利机  相似文献   

15.
试论北京市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资源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焕龙 《社会福利》2003,(10):36-38
科学规划家庭寄养资源配置 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资源配置进行科学的规划。笔者依据工作的实际经验和理论思考,对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的资源配置进行了初步规划,主要包括:家庭寄养组织资源的配置;家庭寄养经费资源的配置;家庭寄养人力资源的配置;家庭寄养专业技术资源的配置;家庭寄养政策和制度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2008,(12):F0002-F0002
沈阳市儿童福利院注重家庭寄养,一方面,运用严格的管理体系,评估体系,考核体系保证家庭寄养工作科学,规范;另一方面,有效整合农村资源,充分利用农村特有条件,创造“热炕理疗”、“院落综合康复”等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只有2003年的民政部的(<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规范难以把握或者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浩 《社会福利》2003,(11):27-30
为了加强和规范对家庭寄养工作的管理,维护被寄养孤儿、弃婴的合法权益,2003年10月27日,民政部发布了《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分总则、被寄养儿童、寄养家庭、家庭寄养服务机构、寄养协议的履行、监督管理、责任和附则八章,将于2004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  相似文献   

19.
《社会福利》2008,(2):F0003-F0003
天津市儿童福利院自2001年,先后建立静海养护基地、推行城市家庭寄养、尝试院内小型家庭照料等,使福利院75%的孩子在社会家庭寄养或生活在类家庭机构中,感受亲情。家庭寄养工作人员经常走访人户,了解需求、强化管理、跟进服务,节假日期间也为寄养家庭送去温暖和祝福。  相似文献   

20.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中寄养家庭的招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事业蓬勃发展,大量儿童从福利院被安置进入寄养家庭。这与大量的家庭申请进行寄养,使寄养家庭的数量得到保障是分不开的。目前,孤残儿童寄养家庭的招募方式主要有:通过政府的招募、通过媒体的招募以及通过亲戚朋友、组织机构的招募等。随着寄养规范的不断完善,对工作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结合实际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