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戏剧与影视跨界由来已久,尤其在叙事与传播上,戏剧与影视既各有范围又互有跨界。无论外国还是中国,电影之成为艺术总是与戏剧“互文”,电影和戏剧在叙事上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且同属时空双跨综合叙事艺术。数字技术条件下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为戏剧影视等艺术的跨界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改编成为戏剧影视等跨界多向传播的一种有效方式,戏剧影视等艺术的传播路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贺祝平,贵州省核心专家,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哲学社科课题评审专家。主要从事戏剧影视表演、导演、影视制片、导演创作与理论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社会职务是贵州省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艺术科学学会理事、贵州省朗诵艺术学会常务副会长。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从胜利走向胜利,是因为始终有着人民群众的支撑与支持,并在实践发展中总结出一套群众路线理论,焕发出真理与时代的光芒。作为党的特色理论贯穿引领下的戏剧与影视学,承担着国家形象展示与国民美育之重任,其学科属性与功能特色彰显着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中的群众路线作为一种世界观,从政治的、历史的和审美的三个维度予以阐释其深刻内涵;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中的群众路线作为一种方法论,通过课程思政、通识教育和作品创作三大路径贯彻实施,形成对艺术现实的指导意义;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中的群众路线作为一种价值取向,致力于以正确的意识形态、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先进的技术为引领,形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规范,用普惠式的教育理念培养人才,依靠人才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影视作品,通过优秀的戏剧影视作品对内凝聚民心、对外传播声音,构建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全过程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4.
研究当前国际上戏剧和影视作品发现,能够被艺术届认可的,其中都包含戏剧与影视的融合。戏剧与影视艺术的“跨界”传播,已经成为了当前戏剧、影视艺术发展的一种主流趋势。戏剧与影视艺术都属于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叙事艺术,同时也同属于社会艺术的范畴,因此二者的“跨界”具有可行性。戏剧与影视艺术的“跨界”传播,拓展了艺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促进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影视美学对研究方法重视不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把文艺美学与电影理论结合起来,从创作学、文本学、接受学和源流学来研究影视艺术的方法论,并以文学艺术的四要素和历时/共时理论来规范这一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门技术化的艺术,影视艺术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保持着密切关联。随着数字技术融入影视生产,影视艺术在生产工艺、表现空间、审美取向等多方面发生了改变,同时也面临本体认知、创作倾向、发展方向等诸多困惑。在数字技术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在影像表达、人文关怀和理论研究等多方面予以影视艺术发展更多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电影离不开观众。电影对观众的依赖性远甚于任何其他艺术门类。有无观众意识,事关电影事业的存亡兴衰。因此,电影观众学的建立与研究,成了电影工作者的重要课题。这不仅是电影创作生产的实践需要,而且也是电影艺术理论的要求。观众学并不局限于观众观众学,始于戏剧,  相似文献   

8.
就目前学界的一般学科分类而言,人们或是将广播与电视合在一起形成"广播电视学",或是将电影与电视合在一起形成"影视学",似乎还没有看到将"广播影视"整体地看成一个学科且命名为"广播影视学"这样的做法。本文认为,"广播影视"不仅早已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名词,而且也应该是一个成熟的学科概念。广播影视学的学科基础平台由广播、电影、电视三种媒介本身发展所带来的"汇聚"而形成,是大众传播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以后,艺术文化已经疾速进入以数字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在这一变迁的时代,文化潮流、艺术形态、人文观念、人本意识等都发生着不小的变化。对于影视艺术而言,其在数字时代的矛盾集中体现在艺术与技术的关系、艺术内容对于艺术价值的意义等方面。数字技术的运用能为电影带来什么?虚幻状态下的视觉盛宴对现实主体来说意味着什么?数字技术给影视媒介产品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会给我们的生活经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日渐走入感官娱乐浮面的电影还有多少长远持续的发展力?面对这些问题,本刊约请了几位专家学者分别给予回答。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以后,艺术文化已经疾速进入以数字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在这一变迁的时代,文化潮流、艺术形态、人文观念、人本意识等都发生着不小的变化。对于影视艺术而言,其在数字时代的矛盾集中体现在艺术与技术的关系、艺术内容对于艺术价值的意义等方面。数字技术的运用能为电影带来什么?虚幻状态下的视觉盛宴对现实主体来说意味着什么?数字技术给影视媒介产品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会给我们的生活经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日渐走入感官娱乐浮面的电影还有多少长远持续的发展力?面对这些问题,本刊约请了几位专家学者分别给予回答。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以后,艺术文化已经疾速进入以数字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在这一变迁的时代,文化潮流、艺术形态、人文观念、人本意识等都发生着不小的变化。对于影视艺术而言,其在数字时代的矛盾集中体现在艺术与技术的关系、艺术内容对于艺术价值的意义等方面。数字技术的运用能为电影带来什么?虚幻状态下的视觉盛宴对现实主体来说意味着什么?数字技术给影视媒介产品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会给我们的生活经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日渐走入感官娱乐浮面的电影还有多少长远持续的发展力?面对这些问题,本刊约请了几位专家学者分别给予回答。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以后,艺术文化已经疾速进入以数字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在这一变迁的时代,文化潮流、艺术形态、人文观念、人本意识等都发生着不小的变化。对于影视艺术而言,其在数字时代的矛盾集中体现在艺术与技术的关系、艺术内容对于艺术价值的意义等方面。数字技术的运用能为电影带来什么?虚幻状态下的视觉盛宴对现实主体来说意味着什么?数字技术给影视媒介产品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会给我们的生活经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日渐走入感官娱乐浮面的电影还有多少长远持续的发展力?面对这些问题,本刊约请了几位专家学者分别给予回答。  相似文献   

13.
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到现在,一直在不断寻求突破与创新中向前发展。电影走过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最终带给人们的总是不断的惊喜。作为媒介,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艺术,它无可替代的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享受。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影也在不断的寻找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点。影视合流时代,数字电影时代,数字化影视趋同时代,也就不可避免的到来。本文通过对电影电视发展历程的比较,对影视合流现象以及对电影自身在技术上的突破的分析,着重分析数字化影视趋同及存异的利弊,从观众需求和商业价值两方面分析影视过度趋同的前景。数字技术的成熟,也许会带来人类生活方式的又一次革命,然而影视只能趋同存异地发展。在迎来又一次巨大挑战和冲击的环境中,电影如同它走过的历史,仍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创新性,相信电影仍然会带领人们走进影院,领略另一番惊喜和震撼,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4.
影视文学是一种最大众化的艺术 ,这里说的影视文学指的是影片摄制组 ,根据剧本内容在导演的综合性思维指挥下 ,共同创作出的通过借助镜头、画面诉诸于观众视觉和听觉的 ,利用蒙太奇手法所构成的近于现实逼真的电影、电视和激光影碟。影视文学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影视文学没有诞生之前 ,戏剧艺术风靡整个世界 ,并且统治了很长一段时间 ,但由于戏剧艺术受时空和舞台的限制以及没有画面的流动感和跳跃感等 ,最终将要被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所代替。随着产业革命的发生发展 ,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迅速发展 ,机器大工业如狂澜怒涛席卷了整…  相似文献   

15.
始于2017年的希拉姆学院新文科项目与发轫于2019年的中国新文科建设,二者名称和兴起时间相近,在内涵和实施过程上则是迥异。对希拉姆学院新文科项目的缘起、内涵、特色以及形成的希拉姆模式进行梳理分析,以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为案例,对比论证其与中国新文科建设的理论、路径及其形成的中国模式。研究认为,希拉姆模式有其“小”而灵活的特征,能够为高校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促进专业融合,积极利用科技设备提升教学效果,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提升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提供参考; 中国新文科建设整体上体现出大国的大格局,表现为教育强国的战略布局,主动迎变的理论智慧担当,群策群力的人才培养实践响应,在坚守本土和开放包容、守正创新与积极求变中,彰显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优越性,具有影响范围广、理论研究深、发展后劲足、改革成果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影视艺术的创作形态,同时,给影视作品的传播方式带来了革命性变革。面对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积极扩大视野去了解相关艺术与技术的实践, 站在兼容并包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互联网环境下影视艺术的创作模式,用互联网思维做电影,找出适合新媒体的影视创作方法和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2月21日,湖南省首届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召开,来自中央财经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12所高校的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规划、硕士点建设、实践教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黎羌教授是一位长年从事中西戏剧文化比较、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与民族戏剧学研究的专家,十余年来他撰写的《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民族戏剧学》《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等书,在民族学、戏剧学学界享有盛誉。新近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发行的《民族戏剧文化大视野》是他在上述著作基础上形成的更为优秀经典的学术专著,为当今方兴未艾的民族戏剧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学科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中外民族戏剧学研究》立足于少数民族戏剧的创作与表演进行探讨,既有详实的文献梳理也有扎实的田野调查。该著作中提出的"民族戏剧学"是对现有的"戏剧戏曲学"学科概念的革新,笔者希望通过该著作的出版,进一步谈谈对"民族戏剧学"的学科建设在学科界定、研究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从影视艺术人类学、影视艺术叙事学、影视艺术表演学、影视艺术摄影学和影视艺术语言学五个维度,对小说《高兴》大量使用场景、字幕、对白、镜头和独白等影视艺术元素,还原城市中国的乡土影像的大胆艺术尝试,予以积极的肯定。《高兴》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它能够通过影像——此种艺术结构手段,物质再现手段,形象塑造手段,记录了城市中国的社会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