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共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和谐的医患关系建设必须在客观分析当前医患关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科学判断影响医患关系和谐的相关因素,把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力度、营造和谐互信的医患文化氛围、依法依规处理医患关系等方面作为着力点,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乡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动乡村全面和谐发展、促进乡村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文化生活普遍贫乏单一、不良文化占有一定市场、文化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文化市场发育极不健全等诸多危机,充分认识乡村文化建设的价值功用,切实把握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观念创新,建立健全乡村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努力创新乡村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着力夯实乡村文化发展的基本阵地,积极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加快乡村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石,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是科学发展观的新境界,与科学发展观有内在的一致性。建设生态文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文明是人类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文明观的一次跃迁;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推动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这“四大建设”协调共进。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化是一种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文化,是科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是生态文化价值和目标的体现,是生态文化发展的最高成果和最高表现形式。在生态文化指引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应加强生态文化教育,提高人的生态文化素质,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经济、法律和文化制度。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之一,是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两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前提,同样地,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对美丽中国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美丽中国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目标与实现路径,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好的人居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7.
围绕大学生心理和谐与和谐校园的内涵进行阐述,分析和谐校园与大学生心理和谐的相互关系,以及大学生心理问题对发展和谐校园的影响,并从重视素质教育、建设校园文化、情话艺术审美、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就业扶困服务资助体系等方面提出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正处于快速转型期,家庭也处于一个深刻变化之中。与家庭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伦理道德和家庭本身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使得家庭面临诸多新问题。从和谐社会的视角出发,和谐家庭建设的路径选择包括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文化资源的批判与继承、现代西方家庭民主管理方式的借鉴与吸收、建立“以人为本”和性别和谐平等的新家庭价值观,以及社会政策对转型期家庭危机的干预力度等。  相似文献   

9.
确把握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目标是全面建成文明乡风的逻辑起点。从乡风文明建设目标追求的历程看,由于对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目标关照不够,而致乡风不纯,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协调推进。乡风的本质属性及其社会功能、传统乡风培育的主要经验、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等文明乡风形成的内在逻辑决定了乡风文明建设内在目标的本质内涵,即把新时代乡风建设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为准则、以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为场域、以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宗旨的乡村隐性文化场。乡村隐性文化场大致由思想政治育人文化场、经济理念育人文化场和社会交往行为育人文化场构成。  相似文献   

10.
性别和谐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永恒追求。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呼唤。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从人是劳动存在物、人是社会存在物、人是意识的存在物、人具有个性这四个方面对性别和谐进行了阐释,深刻揭示了性别和谐的内在要求,让我们认识男女之间的和谐不仅仅只是男女之间不爆发冲突,也不止步于简单的男女权利和地位的平等,而要从人所共有的本质去理解男女之间性别和谐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建设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仍存在许多不足,应该从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方面,努力促进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构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构成看,生态文明包括了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人本是生态文明建构的方向,和谐是生态文明建构的实质,发展是生态文明建构的根本。面向生态文明建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突出整合效应,也需要突出创新效应。当前,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育农村人力资本,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大力弘扬和谐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战略构想以来,中央积极部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拥护和响应。对于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的生态建设方针,实现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一个关键性的要素就是要提升社会公民的生态文明建设自觉,并上升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通过对当下中国公民生态文明建设践行情况的分析,得出我国公民存在着责任认知不足、履责能力不强以及生态行为失序等诸多责任缺失问题的结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为此,提出在理念层面、行为层面、立法层面以及制度层面等四个维度加强公民生态责任建设,这对于构建生态型的"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追求既表明了当前人类历史发展的困境,又预设了历史发展的新趋势,从而必然成为审视和改进现有政府管理模式的价值依据。当前,政府在环境问题上经常力不从心,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其根源在于政府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缺陷。因此,实现政府管理模式的优化是当前政府改革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政府管理模式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摆正政府角色地位,建设"社会本位"的服务政府;调整政府职能结构,建设"生态优先"的责任政府;再造政府管理流程,建设"协调高效"的整体政府;合理选择政府治理方式,建设"位置恰当"的善治政府。  相似文献   

15.
梁婧 《国际公关》2022,(5):37-39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能够在环境保护和促进乡村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使乡村改革不断深化,使城乡距离不断缩短,使乡村得以有效促进,乡村生态环境得以有效改善.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关系,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的环境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是针对前一阶段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根据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纳入国家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所提出的新要求,需要从农业生产方式改革、农村治理模式创新和农民权利保障方面进行整体谋划,进行合理的制度安排。但是,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立法思维下的环境法律制度对美丽乡村建设存在严重的制度供给不足,因此,必须通过制定和修改法律来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消除环境立法中的"城乡二元结构",切实保障农民环境权益,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17.
18.
语言具有的多种属性与功能使语言能力的提升成为消除贫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在全面建设现代化中国、实施乡村振兴背景下,推普工作仍然是农村语言能力建设的第一要务。不仅要持续提升村民的普通话习得能力、普通话交际能力,还要提高现代社会对村民更高层级语言能力的要求,即适应新业态的语言传播能力、语言信息处理能力、语言的自我管理能力。要将语言能力的提升与村民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注重结合大数据、智能化等在农牧业使用所形成的新业态,提升村民全面发展所需的各种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前高校的首要任务.在高校各项工作中,学生党建工作作为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决定了它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地阻碍了其功能的发挥.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从而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高校博物馆是建设和谐文化校园的重要文化载体,数字博物馆是对实体博物馆职能的虚拟体现,是对实体博物馆职能的拓展和延伸,它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的职能以数字化方式完整地呈现于网络,并通过网络实现文物信息的资源共享、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数字博物馆建设包括博物馆网站、馆藏品管理系统、文物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及基于触摸屏的藏品展示系统和多媒体展示影像资料的制作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