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方自19世纪以来推进的遗产保护专业化进程,对全球遗产保护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长期以来,全球的遗产被划分为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两个大类,这反映的是自然和人文对立的二元价值观。近年来这种遗产价值观遭遇到来自非西方世界学者的强烈批评,也推动了国际遗产保护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诞生于21世纪初的农业文化遗产,本质上是对传统西方权威化遗产话语的反思与挑战。本文论述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特征、价值与贡献,分析了两者与现有的国际国内遗产保护体系的区别与联系,并针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中国在未来构筑综合性城乡遗产保护体系时,需要发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引领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实践路径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促进地区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章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中国实践为线索,梳理了保护试点的推动进程与研究进展,并在全球农业文明的相互观照中,重申了传统农业知识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对反思高科技农业的危机而言,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对世界各民族传统农耕智慧的刻意存留,更是对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哲学考量,其深层的价值则是对现代化知识系统的超越,是对"后现代农业"思想的启蒙。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数据源,对国内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研究进展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研究发现,经过三个发展阶段,相关研究成果渐趋多元化,作者群及研究机构呈集中与分散并存的格局;研究议题主要包括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旅游对遗产的影响、遗产旅游参与及利益分享机制、遗产地产业融合发展等。建议未来研究进一步聚焦农业文化遗产与系列国家战略的契合点,探索多学科跨学科介入,强化对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基础问题的关注,关注多种类型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等。  相似文献   

4.
景观的学术内涵从文化景观到文化资源,再到文化遗产,是政府和学术界不断深化认识的结果。古村落是中华数千年农耕时代遗留下来的聚落景观和民俗景观的结合体。肇庆属粤中广府文化区,它的古村落景观是岭南文化在这一领域的代表,其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5.
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位于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集中分布在井店镇、更乐镇和关防乡的46个行政村,石堰梯田总面积2768公顷,石堰长度近1.5万千米,高低落差近500米。这里也因此被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专家称为“世界--大奇迹”和“中国的第二长城”。2014年,该系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5月20日,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简称GIAHS)。作为典型的山地雨养农业系统,“叠石相次,包土成田”的石堰梯田,以及与之匹配的“保.水保土、养地用地”的传统耕作方式,是当地人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世代累积的生存智慧。时至今日,依然发挥着重要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是全球可持续生态农业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部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颁布,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正式进入《名录》时代。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第二产业的工业,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以及作为第四产业的文化产业,也不可能不与农业文化遗产发生某种程度的关联。那么,它们会与农业文化遗产发生怎样的文化关联?如果参与,这四大产业又将以何种形式参与到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中来呢?这是文章将要回答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农业遗产之根,挖掘和整理这些文化内涵,有利于丰富民众精神生活,提升生活品味,从而契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保护的宗旨。垛田是江苏省中部地区沼泽地带独有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与农业景观,2013、2014年先后被遴选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垛田地貌特殊,景色秀丽,不仅出产丰饶,而且孕育了鲜明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主要包括永不屈服的治水精神、天人合一的农耕体系、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清淡自然的垛田美食等多个方面。兴化垛田的保护和传承一定要坚持文化优先,在深入调研挖掘的基础上作战略谋划,才能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比较与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理解一直是学界较为关注的论题,本文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国务院颁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人手,对其原初含义和本土化流变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引入汉语语境,纳入学界已有的概念体系进行比较分析,为实现其在汉语语境中的有效性做出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工具类农业文化遗产是指在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时期发明,在现代农业中缓慢或停止改进和发展的工具类农业文化,主要包括整地、播种、中耕、收获等17种工具类型。此类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旅游价值和教育价值。目前保护利用的主要方式有馆藏展示、入选非遗目录、缩微工艺品制作、节庆活态保护等。保护对象偏重于器物层面、利用手段过度依赖于旅游业、缺乏系统全面的保护方式和手段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深入挖掘工具类农业文化遗产的时代和区域特色,多途径、多方式保护利用,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产业是保证此类农业文化遗产的本真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0.
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比较新的遗产类型,关于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在国内尚无先例可以借鉴。本文首先探讨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开发旅游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提出生态旅游是有效进行农业文化遗产地开发与保护的最佳选择,其对遗产的保护性倾向是开发旅游的应有之义。文章将农业文化遗产界定为介于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农业景观之间的一种特殊遗产类型,并从世界遗产地生态旅游和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发中获得启迪和借鉴经验,以指导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旅游开发。最后,本文从空间布局、产品开发、环境保护和经营管理4个方面探讨了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旨在为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1.
GIAHS: 农业文明传承的载体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项目”是保护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农业系统项目.目前,已在全球11个国家评选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16个传统农业系统作为保护试点.这些GIAHS试点地是传统农业文明的缩影与代表,也是农业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们具有悠久的历史、多样的景观、丰富的生物与文化多样性和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与社会发展条件下的较强适应性,在全球农业正面临来自气候变化、人口快速增长、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带来的多重威胁的今天,这些传统的农业生产系统仍然较为健康地持续运作,为人类应对发展中的困境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本,从而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在试点地进行的“多方参与的动态保护与可持续管理”的探索和努力,一些基本的保护理念和可操作的方法正在实践中逐步清晰.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如何保护,学者及社会各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在梳理前 人相关研究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 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完整概念及它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 球重要农业遗产"(GIAHS)的区别。将农业文化遗产划分为十个大类,界定了各类农业遗产的特征与特 点。在结合国内外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应当注意把 握的八组关系,即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关系、遗产保护与农民利益的关系、生产功能与文化功能的关 系、保护主体与多方协调的关系、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的关系、现实保护与记忆留存的关系、政策导向与 制度建设的关系及保护主体与社会大众的关系, 提出了一些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对策和 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近十年的努力,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传统农业耕作技艺的传承、传统农作物品种的保护、传统农业生产制度的坚守、传统农耕信仰的维系、遗产地生态环境的治理以及传统农耕技艺人才的培养等几个方面。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到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4.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几千年来渗透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知识和技术,是自然与文化的结晶,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系统"(GIAHS)保护项目的开展,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对其旅游研究也开始起步。在界定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性旅游开发概念的基础上,从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属性、旅游市场需求特征以及当前农业文化遗产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机理;最后,结合当前农业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保护性旅游开发的三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和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而文化遗产作为城市人口思想与物质的结晶,难以像城市的"跨越式发展"那般实现"快速增长",故而大量的古城老街被强制开发,快节奏的生活取代了老城的传统节奏,老城逐渐衰落。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精神世界追求的增强,城市复兴的呼声越来越高,城市中文化遗产的合理性开发逐渐受到了重视。专家学者们就如何激活城市特色文化遗产、推动城市复兴进行了讨论,认为实现文化遗产新价值与当代城市复兴双重创新融合与升级是其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垛田是江苏中部里下河腹地的兴化地区一种特有的农业文化遗产.它是由当地先民在湖荡沼泽地带开挖河泥堆积而成,状如小岛,物产丰饶,景色旖旎.垛田是在当地生态环境剧烈变化下,为适应防治洪涝以及人口快速增长而创制,至今已有600年左右的历史.近年来,由于受到现代化与城市化等的影响,垛田在地形地貌、传统技术与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受到较大威胁,甚至有濒临消亡的危险.要保护和传承好垛田必须深刻认识其价值,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申报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打造开发生态旅游,并且做到合理规划,密切监测,才能走出一条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和谐发展之路,并传诸后世.  相似文献   

17.
探讨农业景观所包含的价值,指出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全面的,因而应该重新审视农业环境的价值,它主要包含生产价值、生态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活价值。农业景观的审美价值需放入价值的网络中进行理解,审美价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必须依赖其他价值才能得到说明。深入分析价值之间复杂的矛盾统一关系,着重围绕生产价值和生态价值之间的关系、生产价值和审美价值之间的关系、生态价值与审美价值之间的关系展开,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不仅指出价值之间存在的矛盾,还试图找出解决矛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有12个世居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仅创造了大量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情感,维系着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联系着世界的人类智慧,是广西各民族千百年来创造的智慧结晶,是传承各民族文化根脉的宝贵资源财富。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近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