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州鼓词是浙南文化的一种表现,也是浙南文化的一个写照,浙南的社会生活、民间习俗、精神伦理等构成了影响温州鼓词的重要因素。今天,温州鼓词已成为浙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在浙南人民的文化生活中,也凭借着自身的魅力丰富着浙南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温州路     
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首次提出"温州模式"的概念,引起全国强烈反响温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沿海港口城市,位于浙江东南部,为浙南中心,1984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温州人民锐意改革、自力更生、勇于开拓,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开创了温州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一片繁华海上头温州古为瓯地,唐高宗上元二年  相似文献   

3.
<正>1987年8月,瑞安市振中工程机械厂成立浙江省第一个私营企业党支部,温州非公党建拉开了红色序幕。这是浙江非公企业飘扬的第一面党旗,也从此写下温州非公企业党建探索实践之路的开篇一笔。经历30年的风雨历程,当前温州党建正和中国梦不断融合,激发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源能量,如同一串嘹亮的"和谐音符",合着新常态,在中国浙南大地上激昂地奏响,铿锵有力,久久回荡。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是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具有文化传承、历史悠久、教育引导等天然优势。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红色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具体可以通过加大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增强红色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教育实效性,将红色资源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等优化路径实现。  相似文献   

5.
当历史车轮来到1985年,对温州的改革开放来说,最有影响的一件大事,就是“温州模式”的横空出世。这年5月12日,上海的《解放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发了该报记者张也平所写的专稿《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并配发了题为《温州的启示》的评论员文章,在全国首次公开提出了“温州模式”。专稿当时是这样描述“温州模式”的——温州市农村家庭工业蓬勃兴起,短短几年,已创造出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如今,“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已为人们所公认。温州农村家庭工业地发展道路,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之为广大农村走富裕之路的又一模式——“温州模式”。  相似文献   

6.
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虽然离温州不算远,但对温州市民来说却并不熟悉。据说,那里林海氤氲、云雾飘渺,素有"浙南林海、钱瓯之源、遍地金银、云雾山茶"的美誉。为了揭开这块神秘的面纱,温州各大媒体于11月13日前往遂昌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采风活动。  相似文献   

7.
当历史车轮来到1985年,对温州的改革开放来说,最有影响的一件大事,就是“温州模式”的横空出世。这年5月12日,上海的《解放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发了该报记者张也平所写的专稿《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并配发了题为《温州的启示》的评论员文章,在全国首次公开提出了“温州模式”。专稿当时是这样描述“温州模式”的  相似文献   

8.
正6月底,省委组织部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深化推进"红色细胞工程",推动党员认真践行"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红色细胞工程"是温州促进强基惠民的创新之举。近三年来,我市一面围绕激活党员"个体细胞"做文章,搭建民情E通平台,建立联系服务机制,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面在激活基层党组织"集体细胞"上下功夫,深入推进"五星争创"活动,开展村级"红色领头雁"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红色细胞工程"有力唤醒了基层党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有硅谷,日本有筑波科学城,北京有中关村,台湾有新竹科学城,杭州有未来科技城和青山湖科技城……放眼国内外,推动一个区域的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没有重量级的科技城是不行的。2016新年上班的第一天,也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温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温州浙南科技城建设动员大会,并正式授牌。这座温州未来"硅谷"究竟长啥样?记者采访整理了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新春伊始,温州高新区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新一轮高新科技项目洽谈工作。昨天下午,浙南科技城管委会招商局与温州大学教授、"国千人才"顾禹归初次接洽,争取促成其正筹备成立的生物药物研发企业入驻浙南科技城,努力为该区发挥科技要素集聚作用再添新筹码。创新要素缺乏是温州发展短板。新春开工之际,高新区以推进浙南科技城建设为支点,启动新一轮招商引资、产业培  相似文献   

11.
正9月10日,温州市庆祝第37个教师节大会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小涛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在促进共同富裕的大场景、落实"双减"工作的大背景中谋划,推动温州教育质量提升、公平优质,举全市之力打造教育高地、打响"学在温州"品牌,为"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打下坚实基础。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主持会议。市领导葛益平、陈作荣、陈浩等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2.
正在电商江湖上有人说过,买商品上"淘宝",买服务上"猪八戒网"。重庆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猪八戒网")日前宣布猪八戒网将落户温州瓯海区,打造猪八戒浙南总部园区,实现立足瓯海,辐射至温州乃至浙南闽北的平台跨度。11月18日,"创新转型时代下的共同腾飞"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3.
<正>"诗和远方",这是古往今来多少人向往的生活!温州下决心要成为"诗和远方"的一个样板。市委市政府日前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提出,举全市之力建设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温州战略性支柱产业、富民强市的"幸福产业"。温州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然与人文景观独特且类型丰富,近日还被授予了"中国气候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奔腾而来。日前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指出,新时代温州发展面临"五大历史性机遇",全市各地各部门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各项决策上来,努力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相似文献   

15.
正2021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近年来,为继承发扬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我市打出了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组合拳,并加快谋划"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整合开发。通过全域红色旅游品牌建设,我市红色景点、红色教育基地不断推陈出新,浙南红军小镇、国旗教育馆、海霞军事主题公园、省"一大"纪念园等,不仅成为节假日的热门打卡点,还带动了当地农业、民俗非遗、养生养老项目等多方面的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不破不立     
正当前,一场"大拆大整"战役在温州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市委书记徐立毅日前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要求,深刻认识"大拆大整"对温州发展的里程碑意义,义无反顾、坚定不移打赢"大拆大整"攻坚战。  相似文献   

17.
正"什么是乡愁?什么是乡魂?是他乡之没有的历史与文化……"11月16日晚7点,在温州市鹿城区衍园美术馆内,一场关于温州历史街区修复策略的演讲引起了在座观众对于温州"乡愁"的集体追寻。前路与困惑温州的里坊街巷经历了一千多年各时代众多事件的毁坏、建设、修整,在留下历史痕迹的同时还将继续迎接新时代的雕琢。如今的古城好比一张缺失断块的金缕衣,如何去修补它?是推倒重来还是分区块修补?成为温州城市个性化发展、塑造  相似文献   

18.
一、温州概况与温州经济温州市地处浙江省南部,是浙南的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十四个对外开放沿海城市之一。现辖九县二区,总面积11784平方公里,人口636万,(其中市区人口为53万),人均耕地0.45亩。人口稠密,人多地少是它的一个显著特点。由于历史的原因,温州的经济发展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是很缓慢的。从1966年到1976年十年间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仅0.1%;工业总产值不及宁波市的1/3;1978年温州农村人  相似文献   

19.
正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2月12日,春节假期后的第二个工作日,温州召开了一场全市性大会——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在这场高规格的会议上,市委书记陈伟俊作动员讲话,市长姚高员主持。这次大会的市主会场设在市人民大会堂,县(市、区)、省级产业集聚区设分会场。与会者除了温州各地、各部门的有关领导,还特地留出了不少位置给企业家和行业协会负责人等。  相似文献   

20.
红色资源具有导向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征。在新的历史时期,红色资源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中,要善于运用红色资源,一是在课堂教学方面,重点安排红色资源教育的专题内容;二是实践教学方面,重点突出红色资源教育的主题;三是队伍建设方面,明确提出红色资源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