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创业网络为新创企业获取资源、突破资源约束困境提供了可能,能否将创业网络中潜在的资源真正转化为新创企业成长绩效,取决于其对资源进行拼凑的程度。已有研究在相关领域有所探讨,但是尚需对创业网络进行细分,探讨资源拼凑的中介作用,并讨论资源拼凑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情景条件。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将创业网络分为均包括网络规模、网络多样性、关系强度的正式网络和非正式网络,理论推演出两类创业网络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机制以及资源拼凑的中介作用,从创业学习的角度探讨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在资源拼凑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204份来自新创企业的有效问卷,运用Spss 23.0和Mplus 7.4检验数据质量、变量间关系和研究假设。         研究结果表明,创业网络是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正式网络多样性和关系强度对新创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正式网络规模的正向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非正式网络规模、网络多样性和关系强度对新创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源拼凑在正式网络的网络多样性和关系强度以及非正式网络的网络规模、网络多样性、关系强度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探索式学习在资源拼凑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利用式学习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从资源的来源角度深度剖析正式网络和非正式网络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揭示资源拼凑在其中的中介机制,通过创业学习界定资源拼凑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情景。研究结果启示新创企业在构建正式网络时应重质不重量,积极构建多样性的正式网络并扩大非正式网络规模,加强与非正式网络成员的联系。同时,应善于资源整合和拼凑,实现对资源的创造性利用,并注重创业学习的作用,尤其是加强探索式学习。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的频繁跳槽给企业正常用工秩序带来负面影响,也对农民工自身职业发展和城市融合进程产生阻碍。已有研究分别从企业内组织支持和企业外社会资本两个方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但鲜有研究揭示两者之间的交互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资本除提供工作信息之外,还表现出更加多元化的作用,从而对组织支持感和离职意愿产生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影响。        基于组织支持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将新生代农民工组织支持感和社会资本纳入统一分析框架,考察二者对农民工雇佣关系质量的交互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457份样本数据运用多元层次回归模型检验组织支持感对新生代农民工离职意愿的影响以及社会资本对两者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①组织支持感对新生代农民工离职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②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资本,无论是原始社会资本还是新型社会资本,对组织支持感与离职意愿之间的负向关系产生强化作用。社会资本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理解组织意图、掌握职场规则、增强相互信任、恪守职业伦理,从而强化组织支持改善雇佣关系质量的积极作用。        新生代农民工离职意愿受企业内组织支持和企业外社会资本的双重影响,两者交互影响表明,社会资本除提供工作信息等前程作用外,包括影响、强化、规范、信任等功能在内的后程作用能够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产生更高的组织支持感,进而降低其离职意愿。关注农民工社会资本的这一变化,无论对于企业提供有效组织支持,还是在宏观政策制定中更好地引导社会资本构建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创业者所拥有的初始资源基础及其可利用的社会资本对于新企业绩效的重要作用已被广泛证实,但对于二者在创业行动层面的角色尚缺乏深入探索.基于此,本文从关系强度与关系资源的角度考量社会资本,考察了初始资源、关系强度和关系资源与创业行动效率间的关系,以及资源获取匹配度对该作用过程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在创业过程中,拥有充裕的初始资源,能够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本的创业者更易于快速采取创业行动,促进新企业生成.当创业者利用关系资源获取与初始资源相匹配的资源时,关系资源促进创业行动效率的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深入行动效率挖掘初始资源与社会资本改善创业行动效率的作用机制,从资源匹配的视角剖析社会资本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社会资本作用的发挥源于其为创业者所提供资源的匹配效果,而非其自身的存量特征,这是解释创业行动效率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于晓宇  蒲馨莲 《管理科学》2018,31(4):103-119
  失败是多数创业活动的必然结果,创业者对创业失败的行为反应是创业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意义建构是一个嵌入式的社会化过程,文化是影响创业者意义建构创业失败的重要因素,中国创业者对创业失败的行为反应可能有别于西方创业者。然而,已有关于创业失败的研究主要来自欧美国家,对中国创业者在创业失败之后的行为研究很少。此外,中国的相关研究主要是概念性研究,缺少质化或量化的证据。因此,有必要探索中国情景下创业者在创业失败后的行为反应的独特规律。         基于文化比较视角,使用中国创业失败的典型事例,采用扎根理论设计,以中国创业者对创业失败的归因、学习和后续决策为切入点进行探索性研究,并与欧美研究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对中西方创业者在创业失败之后的行为差异进行分析并提供解释,提出中国式创业失败在归因、学习和后续决策方面的7个命题。         研究结果表明,与欧美创业者相比,中国创业者在创业失败后的总体归因倾向、内部归因倾向、外部归因倾向、学习内容、学习导向和后续创业意向等方面存在独特规律;文化是创业者在创业失败之后行为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文化维度的具体取向会对创业者在创业失败后的行为反应产生不同的影响。         研究结果增强了对中国创业者如何对创业失败归因、如何从创业失败中学习以及在创业失败之后倾向选择坚持还是放弃这3个问题的认识,为中国本土化的创业失败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强调了文化在创业失败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和拓展了创业失败归因、学习和后续决策的相关理论,为未来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思路。研究结论为创业者管理失败、推动创业教育改革、营造更有利于连环创业的制度环境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研究认为,善于利用社会关系网络的创业者更可能收获更高的新企业绩效,但对关系资源在促进新企业绩效中的角色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考察了创业者所利用的关系强度、关系资源与新企业绩效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资源获取行为对该作用过程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在创业过程中,越丰富利用关系资源的创业者更容易整合到更丰裕的创业资源,从而提升新企业绩效.尽管所利用关系强度更高的创业者往往能以更快的速度获取创业资源,但并不能确保创业者能够迅速应付创业初期的资源需求,并不会改善新企业绩效.本文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嵌入到行为层面揭示了社会资本改善新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及资源获取的中介作用,发现网络嵌入性资源是有助于解释新企业绩效差异的重要变量,这是对已有文献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崔杨  于桂兰 《管理科学》2019,32(3):42-53
  许多企业为适应经济竞争开始组织结构变革,以授权型工作团队代替传统的层级管理结构,因此授权型领导如何在团队层面发挥作用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基于共享视角的团队导向授权型领导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已得到广泛研究,但在具有关系文化的中国团队情景中,团队领导不一定针对团队内部不同成员进行无差别的授权,相反团队领导很可能进行差别授权,因此差异化授权型领导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有待探究。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通过跨层次分析方法,探讨差异化授权型领导如何影响个体创新绩效和团队创新绩效,检验团队认同在差异化授权型领导与个体创新绩效和团队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领导认同在差异化授权型领导与个体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以99个工作团队706位企事业单位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运用Spss 19.0和Mplus 7.4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①差异化授权型领导显著负向跨层影响个体创新绩效;②差异化授权型领导显著负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③差异化授权型领导显著负向影响团队认同,团队认同分别在差异化授权型领导与个体创新绩效和团队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④差异化授权型领导显著负向跨层影响领导认同,领导认同在差异化授权型领导与个体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丰富了差异化领导的研究,并扩展了团队层面授权型领导的研究,验证了差异化授权型领导对创新绩效的负向作用;丰富了差异化授权型领导的理论研究视角,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探讨差异化授权型领导对创新绩效的跨层次影响机制。团队领导在进行授权时要考虑团队的文化特性,增强谨慎意识,要充分考虑如果团队内部领导授权的差异化程度过高会破坏团队成员的团队认同和领导认同,进而降低个体创新绩效和团队创新绩效,以致降低组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7.
 合资企业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就是如何解决社会困境,困境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合资企业的有效运作。合资企业的社会困境主要体现为合资伙伴个人自利理性的选择导致合资企业的失败。因此,探讨合资企业社会困境的影响因素和治理策略,并以此提升合资双方的合作关系,降低合资伙伴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解决社会困境,对理论研究者和合资企业实践者都非常重要。        在社会困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关系交换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信任、合约治理、关系治理对合资企业行为影响的模型,将信任、合约治理、关系治理对合作和伙伴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以242家合资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的统计方法实证分析信任对两种治理策略、合作和伙伴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将信任分为高信任和低信任两种情景,将其作为调节变量,探讨信任、治理策略和合资伙伴行为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高或低信任情景下,合资企业间信任对关系治理比对合约治理的正向影响大;与低信任情景相比,在高信任情景下,信任和关系治理对合作的正向影响大,合约治理对合作的正向影响小。        研究结论提供了有效解决社会困境的思路和治理方式,强调学习如何运用治理策略以破解社会困境是至关重要的,认为合资企业高管应考虑结合双重治理方式解决社会困境。由于不同类型的治理策略具有不同的功能,特定治理策略的使用取决于合资企业伙伴相互信任的密切程度。也就是说在低信任情景下,合资企业高管应重视运用合约治理促进合作行为;在高信任的情景下,运用关系治理处理社会困境的效用更大。此外,研究结论有利于提升对合资企业管理的认识,有效指导并改善实践以降低合资企业的失败率。  相似文献   

8.
 网络位置的跃迁能够为联盟内企业带来很多关键性资源和社会效应,联盟内大量企业都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加速其网络位置的跃迁。已有研究较多从企业自身拥有的网络能力和网络中企业位置嵌入优势探讨网络位置的快速跃迁,忽视网络合作企业位置嵌入的作用,特别是网络位置嵌入存在差异的企业所形成的网络异位置联盟,容易导致资源和信息流动的改变,而对企业网络位置演化产生综合影响。此外,在中国新兴经济情景下,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企业合作意愿以及合作方式的选择,以此动态作用于异位置联盟方式下企业网络位置的演化。        运用资源基础观和信任理论,对比分析同位置联盟和异位置联盟对企业位置跃迁的作用,并检验网络企业嵌入不同行业环境(行业环境动态性和行业环境竞争性)对它们之间关系的权变作用。采用中国信息行业研发合作网络为样本,运用社会网络Ucinet 6.0、Stata 11.0软件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与网络同位置联盟相比,异位置联盟更容易促进企业网络位置跃迁;行业环境动态性越强,越会促进网络异位置企业间联盟对企业网络位置跃迁的正向作用;行业环境竞争性对网络异位置联盟与企业网络位置跃迁之间关系没有权变作用。        研究结论进一步明晰了网络异位置联盟对企业网络位置跃迁的作用机理及行业环境对企业网络位置演化作用机制,为企业有效获取和利用网络位置资源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程度更高,通常创业型中小企业的代理成本更严重。风险资本作为创业企业的主要股权投资者,区别于其他类型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公司治理,对公司创始人大股东和管理层实施监督和激励,为保护其自身利益,风险资本有能力和动机缓解代理冲突。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通过分析风险资本的双重治理角色,从公司治理视角考察风险资本对企业两类代理成本的影响。以2004年至2013年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形成一个非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方法中的固定效应模型,检验风险资本利用公司治理机制降低企业代理成本的有效性,并进一步考察家族企业对风险资本影响企业代理成本的调节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①依据两类代理成本测量,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代理成本更低。②风险资本通过持有股份比例和董事会席位比例降低代理成本。③创业家族企业调节风险资本对代理成本的影响,风险资本深度参与非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对代理成本的降低作用更加明显。④采取更换代理成本测量指标和区分风险资本与私募股权等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上述结果依然成立;利用工具变量法、Heckman两阶段和双重差分方法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结论保持不变。         基于风险资本投资于创业企业的特点,分析代理成本的表现形式,论证风险资本对企业可能产生的两类代理成本的影响机制,发现风险资本可以有效监督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研究结果对风险资本如何控制代理成本以及上市企业如何优化治理结构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企业技术管理的重要核心之一是人员管理。研发人员是高技术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本和主导资源,具有典型的稀缺性、创造性、主导性、体验性以及高信息需求等异质性特征,能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满足研发人员的异质性需求,激活其创新潜力和活力,是提升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和管理技术人员的关键。        聚焦于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的异质性需求特征,运用创新网络嵌入理论,提出创新网络嵌入、创新效能感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模型;借鉴成熟量表,设计相关测量变量的调查问卷;利用Spss 19.0和Amos 21.0软件,对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地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的269个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考察创新网络嵌入对研发人员创新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并验证创新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的创新网络结构嵌入对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关系嵌入仅对创新过程具有正向影响;创新网络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对创新效能感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效能感对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效能感在研发人员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对创新过程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结构嵌入对创新结果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从技术人员创新绩效管理的微观视角入手,探究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创新绩效的内涵、实质和影响因素,对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的创新网络嵌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创新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以及创新网络嵌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中关系嵌入悖论进行实证检验和解读,提出提升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创新绩效的创新网络嵌入式开发策略,包括聚焦产学研战略协同和集群创新、强化关系网络建设和位置管理、营造宽松氛围以提升创新效能感等。  相似文献   

11.
An extension of Condorcet's paradox by McGarvey (1953) asserts that for every asymmetric relation R on a finite set of candidates there is a strict‐preferences voter profile that has the relation R as its strict simple majority relation. We prove that McGarvey's theorem can be extended to arbitrary neutral monotone social welfare functions that can be described by a strong simple game G if the voting power of each individual, measured by the Shapley–Shubik power index, is sufficiently small. Our proof is based on an extension to another classic result concerning the majority rule. Condorcet studied an election between two candidates in which the voters' choices are random and independent and the probability of a voter choosing the first candidate is p>1/2. Condorcet's jury theorem asserts that if the number of voters tends to infinity then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 first candidate will be elected tends to one. We prove that this assertion extends to a sequence of arbitrary monotone strong simple games if and only if the maximum voting power for all individuals tends to zero.  相似文献   

12.
张康之 《管理世界》2019,35(2):102-114
社会运行和社会变化的加速化,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对我们既已拥有的社会生活和活动模式构成了极大的挑战,特别是对一切社会生活和活动赖以展开的管理造成了致命冲击。虽然每一位管理者都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管理困难,意识到了一场根本性的管理革命必然要发生,但关于管理变革的系统性、综合性理论探讨尚付阙如。当然,20世纪80年代以来,管理实践中的积极探索一直在行进中,在学者们的理论思考中也提出了诸多应对社会高速运行的对策性意见。但是,理论与实践中所取得的所有积极进展基本上都属于策略性层面上的成果,并没有为我们提供一种在社会运行和社会变化加速化条件下可以担负起有效行动的管理模式。在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中,我们认为,关键问题是要谋求组织模式的变革,只有当我们根据社会运行和社会变化加速化、社会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客观要求去建构起一种全新的组织模式,才能把管理领进一个新的境界。我们把这种新的组织形式称为合作制组织,而现实中正在孕育着的一场必然会发生的管理革命,也应被理解成从官僚制组织向合作制组织转变的组织模式变革运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国泰安数据库和锐思数据库中2010年-2012年的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数据、公司财务数据,以及润灵环球责任评级2010年-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评级数据,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出发,探索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行为的相似性。研究结果发现,公司之间存在的社会网络会造成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行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当企业越是处于核心地位,越是容易传播信息,控制能力越强的时候,该公司同与之相关联的公司在社会责任履行行为方面越是具有相似性。这一结论为改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get an econ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the social network's mobilization, as a job search strategy, on wages. We make use of switching regression models to deal simultaneously with an endogenous selection issue in the network's choice and the existence of two different regimes of wage determination. Econometric estimates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a selection effect on the choice of network but, after correcting the selection bias on the wage equations, the effect of social network on wages is negative.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plores learning through modeling as it relates to the exercise of leadership. The paper distinguishes between modeling as a natural learning occurrence versus a planned effort to change behavior. The emphasis is on the issue of how appointed leaders can utilize models to influence employee behavior. Research results and implications for managerial leadership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17.
18.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enterprise and a much-longer known set of arrangements generally comprehended as “public enterprise” (or “state-owned enterprise”). It considers the decline in some contexts in the use of, and interest in, public enterprise that reflects the impact of the privatization movement, and the rise of social enterprise as an alternative form—with speculation about cause-and-effect connections between these movements. An exploration of this sort may contribute in the longer term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lace of “public”, “social” and “community” values and structures within the general framework of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9.
20.
Wildfire is a persistent and growing threat across much of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Understanding how people living in fire‐prone areas perceive this threat is essential to the design of 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 policies. Drawing on the social amplification of risk framework, we develop a conceptual model of wildfire risk perceptions that incorporates the social processes that likely shape how individuals in fire‐prone areas come to understand this risk, highlighting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sources and social interactions. We classify information sources as expert or nonexpert, and group social interactions according to two dimensions: formal versus informal, and generic versus fire‐specific. Using survey data from two Colorado counties, we empirically examine how information sources and social interactions relate to the perceived probability and perceived consequences of a wildfir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ocial amplification processes play a role in shaping how individuals in this area perceive wildfire risk. A key finding is that both “vertical” (i.e., expert information sources and formal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horizontal” (i.e., nonexpert information and informal interactions) interac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perceived risk of experiencing a wildfire. We also find evidence of perceived “risk interdependency”—that is, homeowners’ perceptions of risk are higher when vegetation on neighboring properties is perceived to be dense. Incorporating social amplification processes into community‐based wildfire education programs and evaluating these programs’ effectiveness constitutes an area for future inqui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