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布袋木偶戏戏台设计艺术是布袋戏艺术的分支艺术,应与布袋木偶戏表演艺术一样受到重视。漳州布袋戏传统戏台的形制及戏台设计的历史沿革可以分为布袋戏戏台的初始形态、坐式单弄时期的窗式戏棚形态、坐式双弄时期的牌楼式戏棚形态。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布袋戏戏台的艺术发展规律,布袋戏戏台的形制结构受到布袋戏表演形式的限制,布袋戏戏台与布袋戏表演方式是相互促进、互为依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木偶戏剧既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丰富幼儿认知、开阔幼儿眼界的重要教育资源。当前运用木偶戏剧资源开展相关活动的幼儿园数量相对较少,在有限的应用当中也存在教师自身对利用木偶戏剧资源认识不足,木偶戏剧资源利用表面化及形式化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根据孝义木偶戏剧独有的艺术特点,从木偶戏剧的欣赏活动、表演活动与制作活动三方面,对如何将孝义木偶戏剧应用到幼儿园活动进行了探讨,为幼儿园运用孝义木偶戏剧这一文化资源组织相关活动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胡明伟 《南都学坛》2006,26(3):53-58
研究者一般地认定两宋杂剧是同一种戏剧形式。实际上北宋杂剧与南宋杂剧是两种不同的杂剧形式,因为在运用致语口号、演出形式、演出角色、演出结构、艺术社会地位五方面,南宋杂剧区别于北宋杂剧。从艺术形态发展史的历时性的角度来看,北宋杂剧到南宋杂剧的变化过程,实际上是杂剧形式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与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布袋木偶戏是舟山群岛民间重要文化娱乐形式,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文章考察了舟山木偶戏的流传与演出特点及其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活态的民间艺术形式,澧县皮影戏在剧本形态、剧目内容、演出习俗与文化内涵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民俗价值与艺术价值。本文以澧县皮影戏在当下的生存与发展为切入点,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出发,结合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澧县皮影戏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呼吁对其进行保护性的抢救。  相似文献   

6.
也谈明应王殿元代戏剧壁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洪洞广胜寺旁明应王殿壁画,历代学者认为所绘乃元杂剧演出形态。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及与平阳相邻之上党地区的民间迎神赛社史料的考证,认为壁画所绘当为宋元院本的演出形态,并对其演出规制、演出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在法兰克福的莱(lái)茵(yīn)河畔(pàn),有一幢美丽的别墅(shù),这幢木楼里住着一位法学博士,他的妻子是法兰克福市长的女儿,1749年8月28日,他们家生下了一个瘦削(xiāo)的孩子,母亲给他取名约翰·歌德。歌德四岁那一年的圣诞节,他和妹妹一起到外祖母家里去做客,外祖母非常喜欢这个聪明的小外孙,于是便请他们看一场木偶戏,看完木偶戏的歌德回到家里后,便让妹妹跟他一起学着木偶戏人物的样子,开始演起木偶戏来,将父母亲逗得大笑不已。自那以后他总是自编自导一些小戏在家里演出,表现了他对戏剧的浓厚兴趣。歌德的父亲有许多精美的图书,而…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探讨乾隆时期昆剧在北京的演出情况,分别从独立昆班的兴盛、内廷昆剧演出的鼎盛以及昆剧折子戏演出的兴盛三方面进行论述,以突现昆剧在乾隆时期的时代特征、演出特点及本质形态。  相似文献   

9.
热贡藏戏艺术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传在青海东部黄河流域的热贡藏戏是藏戏艺术的一个鲜为人知的支派,具有独自的特点。文章从其名称、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演出程式、舞台艺术以及音乐等方面对热贡藏戏艺术进行了介绍,旨在使更多的人对热贡藏戏艺术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宁波走书艺术的起源、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走书是宁波地区的一个重要曲艺艺术种类,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是关于宁波走书这一曲艺艺术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它的研究基本是空白的。本文从宁波走书与莲花落的名称、伴奏乐器、演出方式、艺人传承、演出过程等方面的相似性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宁波走书起源于莲花落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并提出了保护和发展的几项意见。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社会,民间艺术商品化已经成为争论的焦点。民间艺术如果只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创作,结果可能会抹杀民间艺术固有的乡土味,成为形式单一、缺乏内涵的商品,这是民间艺术商品化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在兰村和浮山上东村的田野考察中,发现艺术商品化确实使原生态民间艺术面临尴尬的两难境地,而民间艺术接受主体对商品化的态度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但是在市场化的推动下,他们却认为商品化可以成为民间艺术发展的一个出路。如果民间艺术真的以牺牲"乡土味"为代价走入市场,那么它出现的暂时"繁荣"也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这并不是民间艺术发展的很好出路。因此,只有民间接受主体做到文化自觉,才能彻底解决艺术商品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各区域和民族间的民俗艺术作品在题材的选择上虽然具有趋同性,但更多的是作品之间形式语言的差异性,正是这种差异决定了各地区、各民族民俗艺术作品鲜明的风格面貌。民俗艺术的鲜明风格,不仅取决于其表现内容的独特性,更在于其作品的形式语言的乡土性和唯一性。在民俗艺术作品的意义分析上,无论研究民俗图像艺术还是戏曲或口承文艺,都需要我们站在宽广深厚的人文主义知识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3.
羌族民间美术,历史悠久,自成体系,是一个未被充分开发和利用的艺术资源。文章从政府对羌族民间美术的重视与支持、专家学者的研究、商品经济与旅游的结合这三个方面,对羌族民间美术产品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探讨,以期有益于对羌族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文学艺术,是世界各国人民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界定什么是民间文学艺术并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法律保护,对于我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民间文学艺术与其他文学艺术的比较以及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等几个相似概念的区分,认为民间文学艺术是指由某个特定的群体集体创作,在世代流传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体现该群体的文化和社会特征的,能够以某种形式体现其艺术价值的文学、艺术、技术等领域的传统思想和信息。  相似文献   

15.
湘西地区传统的苗族鼓舞是优秀的舞蹈艺术形式,也是民族传统体育的运动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元的价值。其近代传承方式从简单、直线的师徒式传承、家族式传承逐渐转变为学校教育传承、社区体育传承、民族舞蹈传承和村落民俗传承的复杂、辐射式传承。这一改变在参与数量上、形式上让苗族鼓舞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却同时遭遇技艺多而不精、传而无力承的尴尬局面,从而使苗族鼓舞的传承与发展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6.
山西侯马皮影人物造型的形式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马皮影艺术从清末民初逐步发展起来,其中皮影人物造型既是表演影戏的道具,又是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品。文章认为侯马皮影人物造型具有和谐美、均衡美、气韵美等美学特征。对于这些人物造型规律的研究,有益于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间美术来源干民俗,是民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俗从表现主题、造型体系和思想根源等方面影响和制约着民间美术;而民间美术也贯穿于整个民俗之中,二者之间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靳夕是我国著名的木偶动画片导演,是我国木偶动画片的奠基人。本文在简述靳夕木偶动画艺术成就的基础上,从艺术表现、技术创新和理论研究等三个方面对靳夕木偶动画艺术的价值进行了探讨,指出正是其对木偶动画在题材选择、角色塑造、创作手法、艺术风格、制偶技术、特技效果和动画理论上的探索,推动着中国木偶动画艺术的发展,并使靳夕木偶动画作品保持了经久不衰的魅力。这对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老一辈动画艺术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客家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植根于客家民间文化。客家人在向南迁徙和发展中不仅传承了中原传统的文化内容与艺术形式,也与当地民族文化融合,构成了新的思维方式、艺术观念和美学机缘。其特有的文化符号、文化观念以及文化民俗,形成了客家民间艺术相对独特而又具深厚发展潜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民间舞蹈的视域对土族纳顿舞蹈文化进行了探讨,认为“纳顿”舞蹈不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程式性,而且与信仰互相借助得到发展和传承,是土族社会伦理和民族心理的直接表达形式,是族群认同的纽带,表演具有明确的功利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