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清代两淮盐政中的社会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爱生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1):12-15
以详实的史料,论述了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清代两淮盐政中的社会救济,而稳定淮盐生产、保证盐课收入是清代两淮盐政中实行社会救济的客观与主观原因,朝廷政策性救济和民间互助性救济是清代两淮盐政中社会救济的形式,两淮大大小小盐官们是实际操作者。 相似文献
2.
曹爱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33(1)
清代的盐业产销实行垄断式的“官督商卖”,为了保证国课收入,清代两淮盐政一直重视反腐倡廉.乾隆、嘉庆等最高统治者率先垂范.从主管盐政的高官和最高机构入手,狠抓盐政的反腐倡廉,敢于向盐政的特权阶层开刀,重视惩治盐政行业的不正之风.通过对两淮盐政的治理,使两淮盐课成为清代国库收入的最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曹爱生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2):5-9
概述了古代两淮盐政中有关“河工”的情况,兴工最早、规模最大、修筑次数最多的是范公堤.而兴办“河工”则是与海盐的生产、运输、销售密切相关。兴办“河工”所需巨额经费的筹措方法,一是朝廷拨款,二是盐商捐款。此外,还介绍了“河工”的施工办法、工价及经费管理。 相似文献
4.
清朝盐政沿袭明朝旧制,实行官商垄断的"纲盐制",由于当时烦锁的产销制度,造成运道远、盐价贵、私盐猖獗的严重恶果.作为密切关心时局与民疾的魏源,提出在两淮地区实行"票盐制",打破了盐业的官商垄断,倡导自由竞争,促进了盐业领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老百姓的生活负担,为推动清朝政府盐业的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邵华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298-300
清代实行专商引岸制的盐政制度,至晚清太平天国起义后,破坏殆尽,其中以两淮盐政最为糜烂。郭嵩焘作为同光经世派官僚和学者中的一员,对两淮盐政进行了一系列考察,并从其实际需要出发,提出了以规复淮南引地为主的盐政思想。 相似文献
6.
庄林丽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28-34
"布政使"是明清时期主管一省行政和财赋之出纳的官职。乾隆时期的布政使既主管钱粮,又兼管民政,而且,与总督、巡抚、按察使之间又存在极其微妙的关系,从而导致督抚藩臬之间相互勾结,致使使乾隆后期,布政使贪污腐败案件屡屡发生,其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以乾隆六十年的福建大案为例,在这一大狱中,身为布政使的伊辙布知情不报,虚报亏缺,且串通库吏周经,侵贪帑项,最终受到了严惩。由此可以见出乾隆朝布政使设置上的一大弊端,即职权太重但仍要受督抚管制。 相似文献
7.
马建民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14,(2):21-27
乾隆十一年(1746年)十二月,固原发生了兵丁因操演过严及粮饷发放迟缓而引发的“营兵纠众夜劫提督并抢掠铺户案(简称‘营兵劫掠案’)”。这原本是由于清廷弊政而导致的诸多事件中的一例,但由于固原是回、汉等多民族聚居地区,且固原营兵中有相当多的回族士兵,致使这一事件被广西提督豆斌等地方官吏歪曲为是由于“其中大半回民”而发起的“夺门闹市案”。对此事件的处理,不仅关乎固原地方的稳定,也关乎清政府对回族的基本政策。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此次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处理对策及其影响进行考述。 相似文献
8.
乾隆十三年,经济重地苏州、松江地区,因为米价持续上涨,民众采用阻止出粜和抢夺米铺的极端做法,酿成大规模集体抗争事件。案件发生后,清廷中央和地方官府的反应迅速及时,采取的措施比清初处理同样事件更为明确有力。事件促使清廷修订相关法律条令,着眼于事后惩处和事前震慑,地方则一定程度上改变仓储制度,适当调整仓粮存储比例,以平抑粮价,消弭或减少大规模群体抗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1916年底安徽省长倪嗣冲提出盐斤加价议案,因舆论反对而未正式提交省议会。1918年春继任省长黄家杰将倪的议案稍作变动后提交省议会,却因遭到消极抵制而搁置。10月省议会改选,该议案在倪嗣冲的运动下得以有限制地通过,但是最终在皖省人民的抵制下,拖至1919年初被中央明令取消,后不了了之。本文在对该议案过程梳理的基础上认为,省议会存在即有效用,倪嗣冲并没能完全操纵之。 相似文献
11.
乾隆朝官员贪污现象严重,乾隆惩治贪污的决心和举措也大而多。但即使是像浙江平阳知县黄梅的一桩勒派入己案这样并不复杂的案件,也经历了颇为曲折的历程。户部尚书曹文埴与浙江学政窦光鼐在查办此案中发生意见分歧,彼此争相利用民意作为政治资源,塑造出民意的不同版本,真实的民意表达又不能顺畅上达,导致该案的审理屡经变易。案件虽然最后得到审结,但漫长的过程本身却提供了贪污得以存在的土壤,乾隆朝贪污惩治机制所发挥的效果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2.
段碧花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7-79
意动心理学和内容心理学之争是心理学史上的第一次争论。争论主要围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心理的分类等方面展开。争论始于布伦塔诺对冯特心理学理论的几方误解,终而促成试图解决争论的二重心理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14.
高淮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42-246
红学若无史可鉴,它的发展也就没有方向;当然,金学若无史可鉴,它的发展也同样没有方向。红学史著述已见规模,金学史著述有待跟进。红学史常见的写法基本上是或通史写法,或专题史写法,尚未看到这种以学人为主线,逐一立案考述为旨趣的红学史著。于是,《红学学案》的撰述则立意出新,试图写出似旧而新的学案体或学案性质的红学史著述,以学人为主线建构红学史著述新体例、新格局。庶几可不拘格套,另辟蹊径,换一种眼光看红学。《金学学案》可谓《红学学案》写作模式的全方位地移植,即《红学学案》的学术理念、写作原则和写作方法以及整体构想等都对《金学学案》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杰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1):72-76
本文依据中朝两国历史文献中的记载,论述了朱元璋在鸭绿江东设置铁岭卫的全过程,分析了明朝被迫将铁岭卫内徙辽东的客观原因,并揭示出朱元璋收复元朝故土失败的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案例对比分析法是管理学中的一种具有探索性研究的科学分析方法,也是MBA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模式。对比分析法的特征和作用主要表现为方法与学科的交融、认识与实践的结合、鲜明性和说服力,其核心是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作者的初步探究和实践,发现在MBA案例研究中,案例对比分析研究方法对于促进理论构建和创新,促使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可以实验探索总结的一种新的思维和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说是唐代著名散文家,其作品以“笔”类应用文为主。张说的文章创作手法多样,体式骈散兼行而富有变化,气势雄浑,一扫初唐骈文浮靡之风,在唐代散文革新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卓素燕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00-104
案例教学目前已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得到普遍应用,但是案例教学的质量和实施效果却并不高,在案例资源、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三个方面的教学困境比较突出。制约案例教学发展的因素包括内、外部两个方面。要提升工商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质量,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构建案例库资源、规范教学制度和完善基础资源。 相似文献
19.
胡清林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59年前,在我们校园里,有一位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他就是曾炯博士。他早年留学德国,获Gottingen大学博士学位,也是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吴大任等教授在汉堡的同学。他的导师是Emmy Noether。曾炯获得《曾定理》、《曾层次》等有名成果。为了抗日,曾博士在我们这块地方教书,病逝在西昌城。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纪念伟大的数学家曾炯博士。 相似文献
20.
高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8(4)
《苏报》案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时期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 ,发生于租界的《苏报》案与治外法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维护在中国所攫取的治外法权 ,对清政府实行了多方面的限制。清政府为了达到迫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的目的 ,竟在自己的国土上同自己的子民打了一场由外国人充当裁决者的荒唐官司 ,其腐朽无能的本质暴露无遗。治外法权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害 ,但在《苏报》案中 ,却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