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选取江西省11个地市1999-2012年入境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外汇收入数据,综合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希斯曼指数、基尼系数及位序规模模型,结合Eviews7.0计量软件,对江西省入境旅游规模差异与位序规模分布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江西省地市入境旅游规模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日渐缩小,入境旅游地市首位度在交替发展和波动中呈降低趋势,各地市入境旅游表现出更为激烈的竞争态势;江西省入境旅游符合位序规模分布,由初期明显的首位分布转向集中分布,并有进一步向分散均衡型分布的发展态势。总结出江西省入境旅游规模发展的3种不同趋势(稳步上升型、迂回徘徊型和衰退下滑型),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借用位序-规模分布理论,采用标准差、变差系数、基尼系数等指标,对1997—2015年四川省21个地市州的入境旅游规模差异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四川省入境旅游规模绝对差异逐年增大,相对差异各年变幅较小,集聚程度不断增强,不均衡性愈演愈烈。运用罗特卡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各地区旅游规模分布符合首位分布,集中发展趋势明显;入境旅游规模位序空间变化表现出3种形态:平稳发展型、波动上升型、波动下降型。最后,从旅游资源丰度、交通条件、重大事件等方面对造成区域旅游规模差异的成因进行探讨,以期为四川省旅游业向均衡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广东省21个地市的2002-2013年共12年的入境旅游人数为样本数据,运用位序规模理论,标准差(VOC)、基尼系数(G)以及赫芬达尔系数(Hn)等计量指标,以及分形理论的R/S分析法依次分析了广东省入境旅游规模分布现状、区域差异化程度及未来入境旅游规模的演化趋势,得知广东省入境旅游规模呈高度首位型分布、区域间差异化较为明显且集聚程度下降,其入境旅游规模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首位指数、城市规模基尼指数、信息熵及分形等理论与方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的现状及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规模结构属于位序-规模分布;城市体系中中等城市数量较多但规模较小,小城市数量显著偏少;城市规模空间分布不均衡,区域分异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规模分布演变特征是城市数量与规模迅速扩张,尤其是中等城市数量增加较快;研究期内城市规模演变表现出弱收敛态势;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维数不断增加,城市规模等级差异逐渐缩小,城市体系的均衡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1995~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的非农业人口数据,运用Pareto定律估计方法,对长三角城市规模分布的现状及动态演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规模分布基本满足“位序—规模”规律;在1995年至2000年间,各等级城市规模向平均规模发展,城市体系发育健全,城市规模分布均衡度不断增强;2000年至2010年,大城市规模迅速扩张,中小型城市发展缓慢,相对规模缩小,城市规模空间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6.
运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对台湾从日治时期至今的城市规模分布体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台湾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规模分布由日治时期的人口相对集中于大城市逐步发展为战后的人口分散于各级城市的分布格局。战后台湾之所以能构筑起各级城市规模均衡发展的多层次城市体系,主要得益于其工业化发展模式及政府制定的人口分散政策。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效在于其集聚效应能否得以充分发挥,这其中的引擎正是经济带中的城市。运用2002年、2007年和2012年西北五省(区)3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市辖区人口规模数据,利用位序—规模分布法则,检验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集聚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城市体系集聚程度较低,城市的人口分布较分散,大城市发展并不突出。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大城市远远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其集聚效应很有限,进而提出要特别重视培育丝绸之路经济带特大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1999-2013年城区人口数据,运用“等级钟”、位序-规模法则、首位度等方法,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演进特征,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呈现明显发散增长态势,首位城市北京的集聚效应过于突出,中小城市发展相对滞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五力模型”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演进机理,提出深度激发内部影响力、合理利用外部影响力、综合发挥城市群演进动力,促进不同类型城市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京津冀城市群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9.
以地级及以上城市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为基础,分析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空间分布、层次结构及主要城市高等教育规模的位次演变,结果发现:从空间分布演化过程来看,我国高等教育覆盖城市更加广泛,不同规模层次高校在校生同步增加,形成完整的高等教育规模结构体系;从层次结构演变过程来看,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体系服从位序规模分布,并且随着中小规模地区高等教育的扩张,中国高等教育的均衡度开始不断增加,但是离均衡水平还有相当一段距离;高等教育体系规模结构位序也在不断调整中,一些具有经济、文化优势的城市潜力迅速释放,高等教育规模的位次也不断提升,从而冲击了原有位序结构,而且这一趋势还会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10.
西南地区入境旅游时空差异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南五省市区1997—2011年旅游外汇收入为基础,运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衡量相关指标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西南地区入境旅游进行时空差异演变分析,结果发现:(1)西南地区入境旅游发展总体不均衡,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在波动中缩小;(2)西南地区入境旅游经济空间极化现象显著,区域旅游经济规模呈首位型分布;(3)西南地区入境旅游发展潜力巨大;(4)影响西南地区入境旅游时空差异的主要因素包括旅游资源、区位交通通达性和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入境旅游取得了很快的发展,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区域发展十分不平衡。从测算结果看,福建省入境旅游带内差异大于旅游带间差异,旅游带内差异主要是由东部滨海旅游带内的差异造成的。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对福建省旅游入境接待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福建省各设区市可以根据区域旅游资源优势、逐步改善的交通条件和旅游设施条件,通过提升入境旅游市场的战略,缩小入境接待区域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2.
运用重心模型、基尼系数和相关分析,本文探讨了主要旅游城市的入境整体与分市场季节性的时空规律及其对策.研究发现:外国人市场重心偏北,港澳台市场偏南,前者主导了整体市场重心的变迁格局,但各城市各有客流优势市场,使整体市场的重心最接近地理重心;季节性强度因市场、区域与目的地类型而异,各区域(城市)各有季节性较弱的优势市场;季节性时序模式的市场差异较明显,制度性因素的作用大于自然性因素;不同市场的季节性空间规律有所差别,源于游客时空行为的差异.最后提出丰富产品、细分市场,区域联合营销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省9个设区市为基本单位,以旅游外汇收入为主要指标,选取2001-2010年数据,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分析探究福建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福建省旅游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的发展态势,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先升后降,相对差异缩小态势不明显,总体差异巨大;分析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旅游资源禀赋与丰度、交通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指出区域旅游合作可以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系统升级,缩小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最后提出通过区域旅游合作减小福建省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中原城市群内的九市为研究单元,分析了2003-2008年间九市的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结果表明:九市的旅游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的发展趋势,其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逐渐缩小。根据梯度推移的原理,将九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情况划分为三个梯度,进而阐释了影响九市旅游经济差异出现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缩小中原城市群内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推进中原城市群旅游经济一体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现有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重新构建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定量评价2010—2016年广东21个地市旅游竞争力,运用空间聚类分析法分析其差异性特征,利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讨其空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广东省内区域旅游竞争力水平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珠三角城市的旅游竞争力水平普遍较高,其他地市大多较低;各地市旅游竞争力整体上有明显的自相关性,呈现较强的集聚效应,但该效应有下降趋势;各地市旅游竞争力已形成较稳定的空间格局,即中间突出、四周凹陷;各地市旅游竞争力水平在空间上的局部自相关性不显著;热—冷点区域的空间分布呈现出由珠三角城市逐渐向四周推移的圈级特征,形成了以珠三角城市群为热点区的核心—边缘结构。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需在继续保持珠三角地区旅游竞争力优势的同时增强其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大政府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区域(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等建议。文章可为其他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及空间格局演化研究提供有益借鉴,为促进区域旅游和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选取12大类,44项指标,运用R型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13个城市的经济竞争力、社会竞争力、人居环境竞争力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得出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统计结果表明:盐城市的各项竞争力指数均在75以下,位于第三等级,与苏中、苏南各市差距明显。对如何提升盐城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东扩南融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经过将近30多年的发展,甘肃省入境旅游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入境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甘肃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甘肃省入境客流的变化发展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和特点,特别是从甘肃省入境旅游发展的外部环境看,其时间和空间演变的特征十分典型,特别是时空分布的不平衡性是其长期以来最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从宏观经济状况、旅游业发展状况、城市建设状况三个层面构建江苏省各城市国内旅游市场投入产出的指标,以2011年的数据为投入指标,2012年的数据为产出指标计算江苏省各城市国内旅游市场的投入产出效率.发现江苏省9个城市国内旅游市场投入产出效率均已达到最优,而南京、徐州、南通、宿迁4个城市的综合技术效率低于1.其中南京市在宏观经济、城市建设方面投入过剩,在接待国内旅游人数方面产出不足;南通市旅游业投入冗余明显;徐州和宿迁市国内旅游收入产出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999-2013年湖南省及其各市州入境旅游流流量和流质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5年来湖南入境旅游流流量规模和流质的历时性变化,结果表明:15年来,湖南入境旅游流流量逐年上升,平均增速达28.1%;湖南入境旅游流流质指数自2003年开始从优质旅游流水平下跌至低质旅游流水平,随后呈现逐年不断下降的态势;湖南省各市州入境旅游发展除长沙、张家界、岳阳外大都低质低量。总体看来,湖南省入境旅游还处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型阶段,其未来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