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家庭农场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国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本文采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的家庭农场样本数据,研究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与农业雇工决策,定量分析家庭农场经营规模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要素市场价格、土地流转市场发育水平、要素禀赋等变量对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决策与农业雇工决策产生了显著影响;同时,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决策与农业雇工决策之间具有正相关性,二者具有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本文的研究为协同推进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以促进家庭农场快速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农业雇佣关系的调整主要靠大量的习惯法,即雇佣习惯法。通过对于山东地区雇佣习惯法的实证化考察,我们会发现:短工雇佣主要依托雇工劳动市场;而长工由于多为陌生人之间的雇佣,所以需要中间介绍人、试工、定金等制度。  相似文献   

3.
农业中的劳动监督问题一向被认为是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难题之一。不同类型的规模经营主体在雇工行为上有相似之处,即在生产基地建立之初以大浪淘沙的方式挑选出少数工作效率最高的工人作为长期雇工;在农忙季节,雇主会雇用短期的季节工作为补充。内生型规模经营主体利用自身的社会关系资源,以“工资+人情”的方式对工人进行柔性监督,并通过发掘“领队”的方式对工人“分而治之”,以减少监督成本。缺乏在地社会资源的外生型经营主体则通过再嵌入村庄社会的方式来复制上述机制:一方面,他们与雇工建立人情往来,将自己融入本地社会关系网中,实现策略性的“本地化”;另一方面,他们寻找本地“代理人”来化解劳动雇佣和劳动监督难题。  相似文献   

4.
下乡资本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经营主体,破解资本化农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雇工管理困境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资本化的农业经营方式与传统的小农农业生产体系之间存在张力,使得资本主体在下乡初期会遭遇雇工管理困境,此时资本主体必须通过适应性自我改造才能实现入场。但当资本深度参与农业经营后,会从生产者属性、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外部社会结构等多个方面改造农业生产体系,使之适配资本化的农业经营方式,进而化解资本主体的雇工管理困境。研究认为,随着资本下乡参与农业经营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将逐渐适应资本化的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明的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的重新解读,发现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理论表达了一种独特的全新的观点,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研究信仰的问题提供了不同于以往任何哲学的视角:从“劳动”看信仰;从“异化的劳动”看信仰;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看信仰,认为信仰作为一种把握世界的人的存在方式,它是有着深刻的物质根源的,它所表现的是人类精神层面的超越与追求,是劳动和异化劳动的产物。只有从这一意义上来看,才能真正理解信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存在着对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误读""漏读""混读"现象。误把异化理论当成马克思哲学或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加以研究、分析,进行学理上和运思上的肯定或否定。实际上,异化理论属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马克思从来没有肯定过异化理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重要著作中集中阐明了自己异化劳动论和异化实践论思想。马克思深刻批判黑格尔唯心论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哲学,扬弃其唯心论或直观机械性,彻底翻转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异化理论,用自己全新的异化劳动和异化实践理论开启了唯物史观的全新视野。马克思的异化实践论是和异化劳动论有着内在的客观联系的。在其第一次哲学翻转中,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从"工人同生产的关系"出发,目标是"消灭劳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是对于劳动或异化劳动的根本否定性理论。马克思在构建异化劳动论,完成其对黑格尔的唯心异化理论的第一次哲学翻转的同时,也在唯物史观、实践唯物主义的视野里构建了异化实践论。马克思异化实践论从"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出发,目标是"改变世界",是关于异化实践或实践的未来肯定性理论。针对费尔巴哈等直观唯物主义的缺陷,马克思的异化实践论再次发挥了哲学的翻转作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和异化实践论与黑格尔异化理论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之间有着本质区别。在学理上、理论上阐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异化实践论思想,对于马克思哲学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都有着很大的现实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人的肉体存在为关注起点,以异化为中心概念,以对物质性与抽象化辩证关系的考察为重要方法,对资本进行了一场深刻的伦理批判。伴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由于资本更多地投向身体,“生命资本”这一原本隐而不显的资本形式日渐突出而重要,并可能导致愈加深层的生命异化状态;这就需要从“身体”反观资本——对资本的抽象物进行物质性还原,并以一种强调身体在场性的伦理,尤其是将资本和技术具身化的伦理,对生命资本进行有效的伦理规约。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伦理学中,德性的主体为个人,其根基为共同价值诉求的社会共同体。马克思哲学认为,随着近、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德性的存在根基和主体发生了根本变化。马克思哲学通过异化劳动理论阐发了对德性的独特理解:德性作为品格,不应该被视为独立于特定社会关系存在的永恒个人实体的品格;也不应该被视为永恒社会实体自身的品格。德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个人德性因异化劳动而丧失,资本德性因异化劳动而存在,因而,德性的主体是资本,根基为资本主义制度。唯有消除异化劳动,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才能重新实现个人德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农民合作是农村社会秩序研究的重要内容。理解农民合作与村庄秩序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合作背后的实践规则。研究以豫南白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组织化雇工为例,探究家庭理性规则何以影响村庄秩序再生产。通过对雇工过程与合作关系的考察,发现雇工组织以经济理性为合作目标,维持个体家庭的发展秩序。合作过程是雇工组织的工具化过程,即基于家庭理性形成的雇工组织成为家庭理性向村庄秩序延伸的媒介。研究认为家庭理性扩张消解村庄公共秩序再生产的社会基础,内在隐含家庭理性对村社理性的规则替代。虽然两种理性均具有整体主义和伦理内核,并非西方经济话语体系中的个体理性,但不同之处在于家庭理性是农民基于发展压力而作出的自主性调适,其实践主体和支配结果有清晰的利益边界。作为一种公共规范,村社理性服务于村庄利益共同体是维系村社稳定的秩序机制。因此,要加强基层村社组织建设和培育文明乡风,建立以村社理性为规则的公共秩序。  相似文献   

10.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这一理论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仅劳动产品发生了异化,就连劳动本身和劳动的人也发生了异化,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它对人性的摧残和泯灭这一事实。同时,马克思还从人的需要入手,将批判的视角历史地、逻辑地延伸到了人的休闲生活领域,并对与之对应的异化休闲进行了批判,使得异化休闲具有了深刻的实践活动根源。异化休闲标志着人彻底异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11.
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工商业资本下乡的做法可以推动土地流转并形成规模化经营,然而公司制农场依然无法克服粮食种植的低效问题,反而会因公司化制度而产生额外的经营成本,由此造成规模经营的困境。资本下乡的逐利本性不安于种植环节的超低回报率,公司制农场只得分级承包土地以转嫁成本,或以产业转型来外包低效的生产环节。这种制度调适造成了农村地权的复杂格局,也形成了对小农经营的挤出,暗含了对粮食安全与农村稳定的危机。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界探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问题和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异化消费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研究主题。高兹对此做出最为尖锐和全面的生态批判。与马克思时代相比,职业劳动进一步异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新形式和新趋势。这就不断催生和加剧异化消费,进而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资本主义的“双面社会”。从生成逻辑上看,异化劳动通过制造虚假需要作为中介,使消费主要服务于资本增殖的无限需求,从而导致生活必需品和自然资源的双重匮乏。异化消费是劳动、需要、生态等各种异化现象的重要表征和集合点,使得社会陷入一种“丰裕的贫困”状态。只有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通过缩短工时、重新分配必要劳动和推行文化变革等方式来克服经济理性和异化消费,从而实现生态重建的现代化。这一批判理论在价值取向、文化观念和适度原则等方面对中国推动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型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与异化》一书中,赛耶斯突出了马克思异化思想中的黑格尔主题,既肯定了黑格尔思想在马克思异化理论中的在场性,也强调了马克思对其思想的全面超越。赛耶斯首先重新界定了异化概念所蕴含的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问题以及具有的客观性、历史性和批判性的特征;其次,结合传统理论观点对劳动和异化劳动内容进行了新的阐述,指出其内在的历史意义;最后,赛耶斯从劳动角度解答了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关系问题,通过对自由程度性的理解肯定了自由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高兹延续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逐渐显露出来的新需要、人力资本与资本之间的本质关系。高兹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异化消费、贫困、科技等现实问题展开全面批判,其思想对我们理解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庄子认为人类社会所以扰扰攘攘、争论不休起源于对是非的不同认识,导致心为物役,丧失了自己的本性。他关于礼教对人的异化的描述与马克思对劳动异化的概括异曲同工,而其反异化方式则与马克思大不相同,本文试图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框架内阐释庄子如何通过艺术化来反对礼教的异化。庄子主张“泯是非”、“齐万物”以达到主客合一,通过在精神上与道为一体的“体道”达到与物相忘的“物化”境界,以艺术精神来超脱现实,将人生艺术化来反对异化。  相似文献   

16.
17.
马克思在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著名的异化劳动理论,无独有偶,半个多世纪之后,卢卡奇在其《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也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异化(物化)。毋庸置疑,以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批判为支点,这两种理论在本质上有着惊人的一致之处。然而,在理论的起源上,在理论的发展方向上,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当代意义等方面,这两种理论之间也有着微妙的离异。  相似文献   

18.
资本多数决导源于股东平等原则,却又因内在的缺陷导致其易被大股东滥用,从而妨碍股东实质平等的实现。大股东控制权依资本多数决而合法产生,但其权利的行使必须在合理的限度内,否则就是滥用了控制权,客观上会造成资本多数决发生异化。应该通过对控制股东苛以诚信义务这个概括性的条款来防范大股东现实中可能发生的纷繁复杂的滥权行为,使多数决回归到其原有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9.
资本市场、资本运营对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融资、改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及分散风险等重要功能。有效利用资本市场、资本运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遵循正确的思路。基于上述分析,利用资本市场与资本运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培育扶持合格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资本运营主体,并发展完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20.
现有的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无法满足中国社会转型和农业商品化的需要,由此使得家庭农场这一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成为必要。相比于其他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是以家庭为农业经营的主体,其劳动和资本的合一使得家庭能够在农业种植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对比和参照分析,不仅能对家庭农场本身的功能进行定位,也能获得对其他新型经营主体功能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