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惠敏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5):16-22
文章以文化作为关照点,剖析了安徽乡村旅游自然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指出文化开发的深广度不够、文化品味不高、品牌意识不强、乡村“土野味”不浓、政府参与不到位,制约了当前安徽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规划、强化生态、突出文化主题和品牌形象、融入农耕文化和地域文化、切实做好细节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旅游产业园是旅游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产业集群形态。旅游产业园作为新事物,其实践发展领先于理论研究。虽然旅游产业园在国内已有所发展,但对其认知尚处于探索阶段。相思谷旅游产业园有机融合当地农业和旅游业的要素,充分释放农业中蕴含的巨大旅游潜力,以农业推动旅游业开发,旅游业拉动农业生产,成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联动效应的典范,相思谷旅游产业园建立“公司+农户+网站”创新开发模式,并秉承“生态文明”的理念,采取“内嵌式保护开发”创新创建模式和“复合农业立体展示”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旅居业”融合发展,从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最终实现当地美丽乡村“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438-444
"美丽乡村"是升级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美丽中国"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具体体现。低碳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是一种新型的乡村旅游形式。"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要求具有契合点,以此为基础构建出一个以低碳乡村旅游驱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机制;此外,从克服"美丽乡村"低碳旅游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与障碍出发,提出推进"美丽乡村"低碳旅游的发展的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4.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浙江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海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7-30
乡村旅游只有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这就迫切需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它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经验,并丰富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涵。浙江省乡村旅游升级存在本土文化挖掘不深、缺乏品牌文化,产品雷同、开发程度不深,乡村旅游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浙江省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应该做到:突出乡村旅游的品牌形象;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做好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立足乡土,打造精品活动项目;拓宽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模式;升级乡村旅游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5.
忽视文化、忽视文化意境的乡村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乡村旅游.本文通过对乡村文化意境的内涵、元素及其对乡村旅游重要性的阐述,结合乡村文化意境的影响对乡村旅游产品的营销进行分析,指出造就富有美感的乡村文化意境是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应该尽力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目前江西乡村旅游发展的状况和问题,指出发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是乡村旅游向高层次发展的出路,接着列举了江西乡村旅游的文化资源,最后提出了发展江西乡村文化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构建"美丽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全面提升美好乡村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美丽中国"乡村旅游能盘活乡村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方向,能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美丽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以区域旅游资源为基础的发展模式,以开发经营主体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以及以旅游产品项目类型为依托的发展模式。"美丽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应创新旅游资源依托,拓展开发经营主体,丰富产品项目主题。 相似文献
8.
论乡村旅游的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范春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5):20-23
典型的乡村旅游景观是中国旅游资源景观开发的最后一块处女地。乡村景观的独特地域空间文化价值以及由此产生的乡村人的社会价值构成乡村旅游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9.
乡村文化是人类与乡村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所有事物和现象的总和,它具有自然性、生产性和脆弱性等特性。乡村文化对游客的旅游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并可满足人们的乡村旅游需求,是产生乡村旅游的动因。乡村旅游的本质是乡村文化。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是贵州旅游产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贵州旅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贵州旅游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协调好乡村旅游与各种利益群体间的关系,在乡村旅游中要注意突出个性特色,发掘文化资源,加强政府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培养经世致用的责任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召唤,经世致用思想蕴含的理念契合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创新创业的严峻社会现实迫切要求大学生具备经世致用的能力。当前高校创业教育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是学校和学生缺乏经世致用的思想、理念与能力。因此,经世致用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思想,对高校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启迪意义。高校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务当世之务、实学实干的创业精神,要努力培养学生勇于任事、敢于担当的创业品格,要努力培养学生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创业意识,要努力培养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的概念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玉霞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119-123
从系统论的角度把握乡村旅游的子系统,即乡村旅游需求、乡村旅游供给、乡村旅游的层次、乡村旅游的开发和消费导向,从而构建乡村旅游的概念体系是乡村旅游研究的首要问题。乡村旅游的需求源于千百年来积淀在人们心底里的乡土情结,它在大众旅游的浪潮中催生着乡村旅游的供给。真正的乡村旅游应是提供一种能够给游客提供深度文化体验的传统文化内涵与村寨田园风光完美结合的高品位产品,为整个人类提供最令人期待的文化和环境的盛宴。为了保证乡村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性方向及产品的质量,乡村旅游的开发必须以资源为导向,开发资源导向性产品并引导旅游者的消费导向。 相似文献
13.
王旭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1):42-44,121
安徽省拥有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区位交通等旅游资源优势,但是由于安徽省整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内发达省份相比尚有差距以及省内有关体育旅游的政策性支持不足、同时还存在着体育旅游的地域性差距明显、体育旅游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使得目前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遇到了一定的瓶颈。立足现状,结合实际,提出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体育和旅游主管部门制定相关规划和策略提供参考,力争形成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的品牌,以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安徽省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吴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1):22-25,67
生态旅游是21世纪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已成为国内外旅游业中的一种时尚.漂流旅游是生态旅游中最具潜力的项目之一.本文通过对安徽省漂流旅游景点的发展优势、发展劣势、发展机遇、外来挑战四个方面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漂流旅游发展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安徽省池州市农村土地整治实施实践进行分析,在制度层面上提出相关保障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机制。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和比较分析法分析得出在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中,仍然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来加以有效保障和稳步推进,以及通过建立相关机制,充分发挥政策组合的制度集成创新作用,以此为突破口,形成系统推进和规范引导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助推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金燕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5):22-25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引发了许多矛盾,本文从对传统的和谐观进行论述,进而主张把传统的和谐观引入到乡村旅游中,去缓解其中的矛盾,实现和谐的乡村旅游就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安徽省17个城市旅游开发的空间关联情况进行数据分析。选取2008年各市人均旅游收入,计算出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I及标准化统计量Z值,发现安徽省城市旅游开发在整体上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各市的局部空间自相关G统计表明,安徽省人均旅游收入局部集聚的空间结构主要是正的空间联系,属于低-低集聚和高-高集聚类型。 相似文献
18.
倪晶晶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8-81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农业旅游作为一个在城市乡村之间产生双向吸引力、双向吸纳力、双向融合力的朝阳产业逐步成为人们外出旅游的重要选择之一。近些年来安徽省农业旅游拥有较好的发展态势,但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如经营理念落后单一、旅游配套设施落后、服务人员量质欠佳等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制约安徽农业旅游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通过对安徽省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质、量、态等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安徽省农业旅游发展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9.
鲁广斌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2):27-29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目前安徽农村火灾已进入高发期,火灾起数多、损失大、伤亡多,远高于城市火灾比例,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对近年来安徽农村火灾数据进行研究、对比,报告了目前农村火灾的主要原因,分析安徽省农村主要火灾隐患,考查了农村建筑布局和结构情况,调查了农村居民消防常识掌握程度,研究了农村地区消防监督的实际状况,提出下一步整改对策。 相似文献
20.
吴惠敏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2):14-19
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使农村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土地污染、退化、资源浪费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与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机制、立法、土地市场运作的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土地的生态安全,注重宣传教育,完善生态立法,做好科学规划,强化管理职能,加大科技投入,实施动态监测和风险预防,积极开展多方面的防范措施,才能最终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