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为了获取互补性资源,提升创新能力,运用战略联盟应对多变的外部环境。战略联盟中涵盖多样性的伙伴,其管理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现实中战略联盟的高失败率充分体现了这一现象。联盟惯例是维持并协调战略联盟运行的关键因素,但已有研究对于联盟惯例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存在何种联系的认识是模糊的。         基于组织学习、资源理论和创新管理理论,从联盟惯例的内涵出发,研究联盟惯例的行动逻辑、内隐规范和交互共识3个维度分别对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突破性创新能力和渐进性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剖析联盟惯例通过组织间学习的中介作用对双元创新能力的影响。在以吸收能力作为情景变量时,研究联盟惯例通过组织间学习的中介作用对双元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构建联盟惯例、组织间学习、吸收能力与双元创新能力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对264家联盟企业进行问卷调研获得研究样本,运用分层回归分析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揭示联盟惯例提升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联盟惯例的行动逻辑、内隐规范、交互共识对企业双元创新能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联盟惯例对渐进性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更大。组织间学习在联盟惯例对双元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中有中介作用;吸收能力在行动逻辑和内隐规范对双元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中起调节作用,但对交互共识影响双元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通过构建联盟惯例对双元创新能力的作用框架,呼吁增加对战略联盟研究中非契约手段的关注,促进组织间学习和吸收能力这两种不同层面创新行为的双向理论融合,并为企业协调战略联盟内部要素间关系、提高和重塑企业创新竞争优势提供关键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刘景东  朱梦妍 《管理科学》2019,32(3):106-119
  在技术创新网络组织中存在两种治理机制,一种是网络行为主体之间的正式契约和制度安排,另一种是关系治理等非正式的治理机制。正式的治理机制作为协调手段被网络组织广泛使用,但他们仅仅为网络行为主体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框架,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和具体指向性使这些正式的协调手段对处于契约之外的众多无法辨识的问题显得无能为力。         技术创新网络惯例是创新网络行为主体重复的交互模式,是一种非正式的治理机制。通过对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1个创新网络41家企业的深入访谈、资料查询和文档查阅,在了解技术创新网络发展过程中的运作模式和运行状况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经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过程,探析和归纳出网络惯例具有行为约束、关系规范和知识建构3种治理功能。         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惯例在技术创新网络中具有行为约束、关系规范和知识建构的治理功能,这些惯例在网络组织运行中可以有效指导组织成员的相关行为,促进创新网络中知识在行为主体之间的有效传播和共享,协调组织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以保持网络稳定,还可以推动网络的变革和演变。网络惯例的行为约束功能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它影响着关系规范功能和知识建构功能,同时关系规范功能也促进惯例的知识建构功能,而创新网络通过知识建构功能促进网络创新知识的搜索引导、收集整理和复制内化,进而影响整个创新网络的技术创新。         研究结果弥补了关于网络治理理论研究的一些不足,丰富和拓展了惯例在网络治理理论方面的研究,在实践中也可以对创新网络中各创新主体的合作行为、关系维护和知识获取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增强对技术创新网络惯例在治理过程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3.
  创业网络为新创企业获取资源、突破资源约束困境提供了可能,能否将创业网络中潜在的资源真正转化为新创企业成长绩效,取决于其对资源进行拼凑的程度。已有研究在相关领域有所探讨,但是尚需对创业网络进行细分,探讨资源拼凑的中介作用,并讨论资源拼凑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情景条件。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将创业网络分为均包括网络规模、网络多样性、关系强度的正式网络和非正式网络,理论推演出两类创业网络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机制以及资源拼凑的中介作用,从创业学习的角度探讨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在资源拼凑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204份来自新创企业的有效问卷,运用Spss 23.0和Mplus 7.4检验数据质量、变量间关系和研究假设。         研究结果表明,创业网络是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正式网络多样性和关系强度对新创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正式网络规模的正向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非正式网络规模、网络多样性和关系强度对新创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源拼凑在正式网络的网络多样性和关系强度以及非正式网络的网络规模、网络多样性、关系强度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探索式学习在资源拼凑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利用式学习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从资源的来源角度深度剖析正式网络和非正式网络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揭示资源拼凑在其中的中介机制,通过创业学习界定资源拼凑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情景。研究结果启示新创企业在构建正式网络时应重质不重量,积极构建多样性的正式网络并扩大非正式网络规模,加强与非正式网络成员的联系。同时,应善于资源整合和拼凑,实现对资源的创造性利用,并注重创业学习的作用,尤其是加强探索式学习。  相似文献   

4.
组织惯例是构成组织能力的重要方面,对于其变化性的研究近年来成为管理领域的研究焦点。聚焦于分析组织惯例形成和变化的微观过程,组织记忆构成了惯例的明示例证,而惯例的表述行为体现在组织对于重复性任务的执行,从个体和组织层面同时研究惯例的变化,既需要研究个体关于惯例的陈述性知识的变化,也需要获知组织解释图式的形成和发展。根据组织学习的经典模型,组织筛选优秀个体并进行知识编码以及个体对于组织已编码知识的学习分别表示惯例认知被精炼和社会化的过程。组织惯例明示例证变化的内在推动力是组织学习的持续进行,模拟组织知识精炼和个体社会化过程同时作用下的组织惯例变化情况。 通过计算实验的方法,构建Multi-Agent仿真模型,研究多主体参与下组织惯例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变化。用一个有先后执行次序的行动序列表示组织惯例,异质性个体对于子任务的执行顺序有差异化的认知,个体对于已编码知识的学习是陈述性知识趋同的过程,放缓个体对于组织知识的学习速度,可以给组织保留更多的变异,有利于组织的探索式学习。 用个体和组织主观认为的最优任务执行顺序与环境要求的最优任务执行顺序的匹配度反映组织知识水平,任务序列匹配度的改变用来表征组织惯例的变化情况。不同的组织学习模式下,个体陈述性知识和组织解释图式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组织惯例的优化速度和优化程度也会表现出差异性。 研究结果表明,当现有组织惯例与环境不匹配时,个体向组织的编码学习速度过快(利用式学习),无益于与组织惯例相关的组织解释图式和个体的陈述性知识的发展;降低个体向组织的编码学习速度(探索式学习),有助于保留惯例的有利变异。提高组织向个体编码学习的速度,有利于组织惯例的改进。当组织采用“先探索、后利用”的组织学习策略时,组织知识水平和个体平均知识水平增长幅度最大,组织惯例的优化最为明显。组织人员流动可以帮助组织获取对惯例进化有利的变异,此时应该加快组织编码学习的速度。频繁的人员流动会影响群体中与组织惯例相关的陈述性知识的发展,此时组织应强化利用式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5.
于飞  蔡翔  董亮 《管理科学》2017,30(3):97-109
 在创新日益呈现出复杂性、系统性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企业对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两种研发模式的合理选择及组合运用是提升创新效果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的相关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两种研发模式对不同类型创新(如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的影响机理和影响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还未被厘清;另一方面,企业层面特征(如知识基础)对企业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在已有研究中较少涉及。        针对上述研究现状和现实背景,整合知识基础观和创新管理相关理论,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收集310家制造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企业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对其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以及知识深度和知识宽度对企业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内部研发,合作研发对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更突出;相对于合作研发,内部研发对渐进式创新绩效的作用更为明显。知识深度在合作研发对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正向调节内部研发与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关系,但负向调节内部研发与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关系;知识宽度在内部研发对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正向调节合作研发与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关系,负向调节合作研发与渐进创新绩效的关系。        在理论层面,考虑了不同研发模式对不同创新类型的影响,丰富了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领域的研究成果;引入知识基础作为调节变量,也为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之间权变因素的研究做出增量贡献;跳出了相关研究中关于合作研发与内部研发究竟是替代性还是互补性关系的争论,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在管理实践层面,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知识基础以及期望提升的创新类型来选择合适的研发策略。  相似文献   

6.
林英晖  程垦 《管理科学》2017,30(3):35-50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是近年来国内外组织管理学界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已有研究表明,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相关研究成果多来自西方学界,基于中国文化情景的研究成果还十分有限,而聚焦于极具华人社会文化特色和内涵的本土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研究更是匮乏,有待进一步拓展。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从圈内人和圈外人视角出发,探讨中国组织文化情景下差序式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以及领导组织代表性和员工集体主义倾向的调节作用。通过分阶段调研的方式,收集14家长三角地区本土企业457套调研数据,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层次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法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差序式领导对圈内人和圈外人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存在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领导组织代表性正向调节差序式领导对圈内人和圈外人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相较于圈内人,高领导组织代表性对差序式领导与圈外人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更强;员工集体主义倾向正向调节差序式领导对圈内人和圈外人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但调节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实证检验中国组织文化情景下差序式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丰富了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研究,是对本土组织管理研究的有益补充;从圈内人和圈外人两条路径分析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形成机制,为深入理解圈内人和圈外人的认知过程及差异提供了经验证据,并对已有研究视角进行有益整合;提出并验证了领导组织代表性和员工集体主义倾向的调节作用,补充了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产生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7.
  企业边界人员之间的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重要影响得到理论界和管理实践者的一致认可,但已有研究主要关注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直接影响,缺乏对间接影响的考量,缺乏从企业外部环境的视角探讨私人关系影响组织间关系的边界条件。         基于关系营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以关系规范为中介变量,以环境动态性(包括市场波动性、竞争强度和技术波动性)为调节变量,构建从私人关系到组织间关系的中介模型,并建立5个研究假设。为了检验模型和假设,以制药企业与其分销商的关系为研究情景,通过问卷调查从制药企业收集数据,获得508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多元层次回归分析验证假设。         研究结果表明,①企业边界人员之间的私人关系能够促成企业间关系规范的形成;②私人关系通过关系规范对组织间关系产生影响;③环境动态性的市场波动性、竞争强度和技术波动性3个维度显著调节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影响。竞争强度和技术波动性强化了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正向影响,而市场波动性弱化了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正向影响。         研究结果揭示了关系规范在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影响中的作用路径,丰富了私人关系、组织间关系、关系规范三者关系的理论研究,为组织间关系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引入环境动态性作为调节变量,也为私人关系与组织间关系权变因素的研究做出了理论贡献。在实践方面,研究结果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加了解组织间关系的影响机理,从而能以更科学合理的方式发展组织间关系,构建紧密的渠道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把组织知识划分为顾客知识、竞争者知识、技术知识3种类型,提出组织知识、学习导向与新产品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模型,构建结构方程和层次回归模型,利用L isrel和SPSS分析软件对长三角地区189家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顾客知识对新产品市场绩效有正向影响,但对新产品创新效率没有影响;竞争者知识对新产品创新效率有正向影响,但对新产品市场绩效没有影响;技术知识对新产品市场绩效和创新效率都有正向影响;学习导向对新产品市场绩效和创新效率有正向影响,并正向调节顾客知识与新产品市场绩效、技术知识与新产品创新效率的关系。最后给出提升新产品创新绩效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9.
郝生宾  于渤  王瑜 《管理科学》2018,31(5):84-96
  产品创新对于新创企业成长至关重要,关于市场导向对产品创新影响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缺乏对市场导向影响产品创新绩效路径和机理的深入探讨,不同市场导向对产品创新绩效影响路径和机理是否存在差异仍未厘清,影响效应随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发生何种变化也并不明晰。另外,已有研究更多是针对成熟企业,缺乏以新创企业为对象的深入研究。         依据资源基础理论和战略匹配理论,探讨新创企业先动型和反应型市场导向对产品创新绩效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及作用的机制。以技术能力和营销能力为中介变量,以市场动荡性为调节变量,构建新创企业先动型和反应型市场导向影响产品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采取大样本问卷调查方法,收集145家新创企业的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先动型和反应型市场导向对产品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直接正向影响,相对于反应型市场导向,先动型市场导向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更大;先动型和反应型市场导向均通过技术能力和营销能力对产品创新绩效产生间接正向影响,先动型市场导向更依赖于技术能力对产品创新绩效产生影响,而反应型市场导向更依赖于营销能力对产品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市场动荡性在先动型市场导向影响产品创新绩效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在反应型市场导向影响产品创新绩效过程中起负向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发现了市场导向和战略能力对产品创新绩效的重要影响,从战略和能力层面拓展新创企业产品创新前因变量的研究;发现技术能力和营销能力的中介效应以及市场动荡性的调节效应,揭示了先动型和反应型市场导向作用于产品创新绩效的内在路径和外在条件,深化了对新创企业产品创新实现路径的理论认识,为市场导向如何向产品创新转化提供了微观知识基础。同时,也为新创企业依据市场条件选择市场导向战略、配置相应战略能力,进而提升产品创新绩效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时代,组织惯例更新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也是组织惯例理论和管理实践关注的焦点。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本文以中高层管理者为研究对象,探讨CEO变革型领导行为影响组织惯例更新的机制和情境。通过统计软件SPSS和AMOS对203份高管团队及中层管理者匹配的数据分析发现:CEO变革型领导行为对中层管理者组织认同和组织惯例更新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中层管理者组织认同在CEO变革型领导行为与组织惯例更新的关系间起到中介作用。中层管理者集体主义倾向不仅调节了组织认同与组织惯例更新之间的关系,还进一步调节了组织认同在CEO变革型领导行为与组织惯例更新之间关系中的中介效用,即中层管理者集体主义倾向越低,CEO变革型领导行为通过组织认同对组织惯例更新的间接影响作用越强。研究结论有利于深入探讨CEO变革型领导行为影响组织惯例更新的中介机制和情境,并有效指导企业的组织惯例更新实践。  相似文献   

11.
R&D alliances and outsourcing elements of th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are now commonplace practices among many firms. However, little previous work has examined how these organizational choices influence project knowledge and learning. Based on a comparison of thre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jects in the software industry,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task partitioning in the project influences learning and knowledge development within the firm.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internal development projects encourage synthetic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and tacit knowledge; in contrast, outsourcing and joint ventures encourage analytic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of componen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2.
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的关系及IT对二者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郭迟 《管理学报》2009,6(5):678-683
基于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理论,将组织学习过程的4I模型与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进行整合与扩展,探讨了组织学习的个体、团队及组织3个层次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2类知识形式的对应关系,以及组织学习过程与隐性-显性知识相互转化过程的动态匹配关系.与以往研究中将知识转移、共享与扩散作为一个知识的单向传递过程所不同的是,认为知识转化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是包含知识创新的持续学习过程,而IT将促进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的结合.最后,通过一个案例分析以展示IT对企业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林海芬  尚任 《管理科学》2017,30(6):113-129
近年来,得益于组织惯例的再定义和惯例二维观的提出,组织惯例在组织任务完成以及组织创新和发展中的根本性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相关研究随之呈现繁荣景象。但组织惯例所代表的集体行为模式由哪些方面构成或组织惯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尚未得以揭示,使整个研究领域呈现出根基不稳的状态。 在梳理有关组织惯例的基本概念及其二维构成理论的基础上,选择天地华宇定日达惯例、宏康针织订单完成惯例和上海移动投诉处理惯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观察和文档资料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按照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的路径,对组织惯例的概念进行有效界定,析出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构建组织惯例结构模型。 研究具体化组织惯例概念的构成,得出组织惯例由显性规范、共享基模、共倾行动、专业能力和执行异动5个维度构成;构建组织惯例概念模型,验证组织惯例由启示面和执行面构成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即代表执行面的执行异动和代表启示面的其他4个维度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代表组织惯例基本原则和思想的启示面除了已有研究提出的集体层面的共享基模和共倾行动,还包括组织层面的显性规范以及个体层面的专业能力,且4个维度之间相互依存。 研究旨在具体化组织惯例的概念,深化组织惯例二维观理论,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创建基础,改变该领域当前对组织惯例概念的理解仅停留在单一、抽象层面的局面,并指导组织实践者深入理解组织惯例的内涵和意义。受扎根理论编码过程主观性的限制,有必要对调研资料进行反复比较和编码对比,进一步完善和检验所构建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4.
郭润萍 《管理科学》2016,29(3):13-23
创业能力对于新企业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受到创业领域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创业能力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创业者个体层面创业能力的前因和结果分析,组织层面的创业能力的实证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仍有待运用有效的理论揭示新企业如何构建组织层面创业能力的内在机理和路径。作为新兴的创业理论,手段导向理论有助于面临高不确定性的新企业在创业过程中持续进行迭代式学习,而组织学习理论认为,知识获取作为组织学习的核心环节有助于组织创业能力的构建。因此,手段导向可能通过知识获取提升新企业创业能力。然而,少有学者关注此方面研究。 运用手段导向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深入剖析手段导向各维度对创业能力的积极影响,检验知识获取在手段导向与创业能力关系间的中介作用。采取大样本问卷调查,收集215家中国新企业数据,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手段导向的4个维度均对创业能力具有积极影响,试验、可承受损失和先前承诺3个维度通过知识获取提升新企业创业能力,但是知识获取在柔性与新企业创业能力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研究结论对于丰富和拓展组织层面创业能力相关研究和推动手段导向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新企业如何在高不确定性和强资源约束下构建组织创业能力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The role of power and agency in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zational routines is under‐theorized. In this paper, we draw on an in‐depth qualitative case study of a merger between two academic institutions, a college of art and a university, and examine the diverging responses of two organizational routines (admissions and budgeting)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merger to understand how power dynamics contribute to resistance/compliance of routine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routines’ responses to a merger initiative can be explained by applying Bourdieu's theory of practice and by employing the concepts of field and symbolic capital to unpack power relations in the context of organizational routines, and to disclose why some routine participants can exercise their agency while others cannot. We find that (a) the field within which a routine operates and (b) the actors’ symbolic capital and position‐taking during change implementation shape routines’ responses to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itiatives.  相似文献   

16.
Licensing is the defining characteristic of open source software (OSS) and often has tremendous impact on the success of OSS projects. However, OSS licenses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ose for proprietary software, 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hoice of OSS licenses is very limited.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 this important decision from a learning perspective. We build collaboration networks and trace paths through which potential learning and knowledge flow across projects using a dataset derived from SourceForge. We identify that both experiential learning and vicarious learning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OSS license choice. We provide reasons why experiential learning and vicarious learning affect decision‐making regarding OSS license choice, and explore important contingencies under which the two modes of learning are more effective. We find that leadership roles on prior project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projects significantly moderate these two modes of learning, respectively. More importantly, we argue and empirically illustrate that experiential learning is more effective than vicarious learning in influencing OSS license choice. Our research sheds new light on our understanding of license choice for OSS projects and provides 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future OSS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MOOCs平台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免费知识学习的机会.知识学习存在显性知识学习和隐性知识学习, 这两类知识对MOOCs学习使用效果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知识学习理论及技术采纳理论, 对MOOCs平台学习使用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1 752份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 显性知识下的网站设计要素和课程教学要素, 以及隐性知识下的认知隐性知识、技能隐性知识和社交隐性知识学习对MOOCs平台学习者使用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发现, 技能隐性知识和社交隐性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明显高于课程教学相关要素以及网站设计这两类显性知识.基于研究和分析的结果, 可以为互联网环境下国家教育模式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规划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隐含经验类知识: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隐含经验类知识的内涵和特性入手,将隐含经验类知识划分为技巧、心智模式、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组织惯例等四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隐含经验类知识与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强调了隐含经验类知识由于其巨大的客户价值、稀缺性以及难以模仿性和复制性,成为了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真正源泉。Nucor公司的成功进一步验证了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所掌握的隐含经验类知识以及公司开发利用隐含经验类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组织网络隐性知识扩散及学习策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知识主要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方式存在,隐性知识是组织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隐性知识为组织个体所拥有,这种私有性的特征使其在组织内部的扩散需要通过组织个体之间的交互才能完成.组织网络连接强度对扩散具有影响,可利用具有边权重的组织网络研究隐性知识的扩散行为.在分析隐性知识和相关扩散特点的基础上,基于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网络和小世界网络模型,建立组织网络上的知识扩散模型.根据认识论的观点,提出个体3种知识学习策略,结合知识扩散模型进行计算仿真实验.仿真结果显示,综合考虑关系和知识差别的知识学习策略最有效,不考虑连接强度下的各种策略都具有较快的知识学习速率,并且连接强度对组织内隐性知识扩散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Knowledge‐based view (KBV) theory posits that the acquisition and use of relevant knowledge is key to 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However, there is relatively little empirical evidence to support or refute several important propositions underlying KBV theory explana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 particular, the extant literature has focused on individual technical and scientific components of the knowledge bases of firms in dynamic industries, and largely ignored both different levels of informational and experiential knowledge relevant to the market environment, and th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context of exporting. Our study addresses these knowledge gaps by 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export venture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empirically examin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individual‐level and organizational‐level knowledge relevant to the market environment, architectural marketing capabilities, and the adaptive performance of export ventures. Using primary data collect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China, 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export ventures' organizational‐level experiential and informational knowledge, and individual‐level experiential knowledge relevant to the market environment,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export ventures' architectural marketing capabilities, which are in turn associated with the adaptive performance of export ven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