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会议口译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口译的标准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口译的“忠实”到底是应该忠实于字 词层面的言语还是语用层面的语言,是口译人员必须认清的一大基本问题。从政协发言人的一个“任性”发言出发,借用语用 标记值理论,说明语用层面的对等应该是口译人员遵循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2.
"不忠的美人"是翻译界流传很广的一句经典,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出现彻底颠覆了这种传统的忠实翻译观。从女性主义及其翻译观入手,通过分析作者与译者、翻译与性别的关系,探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忠实的创造性叛逆,并提出该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释意学派“口译三角模式”强调翻译的三个阶段:理解—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再表达.在口译三角模式的基础上,口译的思维过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口译听解、口译记忆、口译转换和口译表达四个步骤.在这个思维过程中,口译的创造性体现在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记忆力、灵活敏感的反应力和迅速准确的逻辑分析力等方面.“口译三角模式”充分证明了口译活动中创造性的存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零度偏离理论作为修辞学中的重要理论,已上升为认知世界的方法论,即通过偏离表征来探求零度规律。口译作为一种言语实践,其零度表现为最大化地实现交际效果,其偏离表现为受个人意志、文化背景、认知视角、语境等因素影响的具体的言语实现。本文从口译的初始零度、口译是如何偏离的、口译的最终零度探讨了口译操作是如何表现为零度与偏离的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翻译标准之争持续至今,没有定论。从一开始的"忠实论"、"对等论"到后来的"读者反应论",原文的主体地位逐渐削弱。人们意识到忠实原文很难做到,翻译和改写的界限开始模糊。再往后,解构主义翻译学派提出"作者‘死’了",原文的主体地位彻底被颠覆,翻译根本无法还原原文,翻译和改写的界限更加模糊。根据维根斯坦家族相似性理论,翻译和改写同属创作范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具有家族相似性,很难彼此区分。因此,翻译也很难用"忠"与"不忠"的标准来衡量。  相似文献   

6.
双关语是一种十分有用且有趣的修辞手法,在英汉语言中都倍受人们的喜爱。在英汉文学史上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不乏双关语的运用。本文就英汉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中的双关现象进行探讨,论述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7.
"信"即忠实,就是译语要忠实于原语所表达的意义和意义的表达."信"包含 "达",就是忠实地通顺表达."达"是"信"的要件之一,一般情况下,不"达"之"信",实为不"信",至少是"信"度很低;不"信"则为不"达",因为背离原意的所谓"通顺"毫无意义可言."信"作为翻译的一般标准,同时又是翻译的一种理想状态.口译工作者应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摸索、探究,灵活掌握翻译尺度和技巧,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口译工作中"信"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英语phaticcommunion有“应酬语”、“寒暄语”、“客套话”等译名 ,即所言所语并非为了提供某种重要信息 ,而意在建立或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应酬语”的文化共性是指任何民族文化缺之不可 ;“应酬语”的文化差异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相同的情感。我们认为 :汉语“应酬语”的口译原则 ,在现阶段仍应以照顾“老外”的情感为好 ,即要跨越其字面“语言意义”而译出其“情感意义”。  相似文献   

9.
口译的最后一个程序译语表达与公共演说十分相似,都是在现场气氛的压力下面对众人进行较为系统的讲话。因此,适当借鉴公共演说的某些技能于口译译语表达的技能训练中是颇具意义的。然而不少先行文献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时,往往只是强调两者的相似之处而进行盲目地借鉴却忽视了其相异之处。在此通过比较口译与公共演说的异同,提出应当怎样在口译译语表达的技能训练中适当引入公共演说的某些技能,并从演说的两个方面,即说什么和怎么说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语言顺应理论创始人维索尔伦所阐述的语言顺应论的三大特征中,变异性是其对口译"顺应"最具直接指导意义的核心特征。因此,"变异"在宏观上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在交替传译中实现源语和译语间的整体"顺应";而"变译"作为一种最常被采用的具体方法,消解因文化、结构、句法带来的翻译障碍,实现源语和译语转换过程当中的自然过渡。对"变异"和"变译"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对交替传译活动做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真的”的语法性质素有争议,从话语标记的角度分析,“真的”发生了主观性引起的语法化,是处于语法化过程中有词化倾向的“形容词+助词”结构,话语标记功能的实现为“真的”的语法化提供了语义、语用、句法条件。话语标记的语法化研究不仅能促进话语、篇章结构的研究,也能促进语法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中的显化与隐化是研究者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义视角,分析了显化和隐化的语义本质,并从概念、人际和语篇三个维度予以区分。此外,文章还通过对一场总理记者招待会口译语料的考察,探讨了显化和隐化在上述三个维度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语用角度学视域,分析了《庄子》的"寓言"、"重言"和"卮言"等"三言"的语用特色。"寓言"体现了最小信息量原则,"重言"反映了话语角色对"以言取效"之力的运用,"卮言"是语用综观理念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仔细梳理了儒家思想从孔子创立到董仲舒第一次"嬗变"过程。"嬗变"在这里不是贬意,而是对旧儒家思想的积极的扬弃。文章主要对儒家何以可能、嬗变何以可能、怎样嬗变(即嬗变的"四个维度")进行了分析,明其变,求其因;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分析这一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从霍金的三次中国之行谈起,在论述了霍金的物理学贡献及其对于中国的科普意义后,重点从科学对于个人以及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我国缺乏"科学"成长所需的土壤及生态环境,以及中国公众的科学观念较差这三方面分析了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更需要霍金、需要科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双语水平的不对称性,引发口译中的翻译非对称现象,表现为译入A语时翻译速度更快,更易出现代码转译,而译入B语时反而更倾向意义翻译,加工速度较慢。本文在口译的交传情境下,运用修正层级模型对MI(口译专业硕士)和英语本科大三口译学员进行实证对比研究,发现翻译非对称现象在合成双语口译学员身上表现尤为明显,而随着双语水平和释意意识的提高,不对称现象也随之减弱。  相似文献   

18.
双语水平的不对称性,引发口译中的翻译非对称现象,表现为译入A语时翻译速度更快,更易出现代码转译,而译入B语时反而更倾向意义翻译,加工速度较慢。本文在口译的交传情境下,运用修正层级模型对MI(口译专业硕士)和英语本科大三口译学员进行实证对比研究,发现翻译非对称现象在合成双语口译学员身上表现尤为明显,而随着双语水平和释意意识的提高,不对称现象也随之减弱。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法庭话语研究当中,一般将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定义为弱势语言的特征。本文从动态顺应理论出发,以“我(们)认为”为例,对法庭辩论中律师的话语标记语进行分析。对中美案例的语料分析说明,话语标记语的动态顺应功能是律师进行法庭辩论的语言策略,在研究法庭话语的语言特征与权势之间关系时应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20.
"灋",从"水",含有公平、正直之义的内涵。上古洪水的传说以及治理洪水的相关文献资料记载说明,洪水是直接导致古代中国国家、权力和法律的产生的原因。在治水害兴水利的斗争中,先民们衍生出对某种超自然神力的崇拜。"法"字中的"水"则折射出远古神判的色彩。在早期人类大河文明发祥地的法律文化中也具有水因素这一特性,说明法律的起源和人类文明的发轫方式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