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刘少奇引用了列宁的论述,用删节号代替了舍有“无产阶级专政”字样的话,编者在收入《刘少奇文选》时,又将原话恢复。这种做法是很不妥当的,是对作者的不尊重。刘少奇对引文的删节处理决不是“偶然的疏忽”,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他一贯反对照抄照搬的教务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的说法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而且修养问题也不是无产阶级专政所能解决的。  相似文献   

2.
班固撰《汉书》,为司马迁立了专传《司马迁传》,评司马迁《史记》为“实录”,这为“实录”论立了丰碑。此论包含事、文、义三方面的准则要求:一是“事核”、“事理”,即要求记事真实,善序事理;二是“文直”,“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即传人记事,要求文质相称;三是“不虚美,不隐恶”,即要求传人记事必须达义,美恶如实,不虚不隐,公示于世。班固之“实录”论,承上启下,不只是评司马迁《史记》,还有确立中国史学本体理论的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个人崇拜现象逐步发展”,在文化大革命中,“左”倾错误的个人领导实际上取代了党中央的集体领导,对毛泽东同志的个人崇拜被鼓吹到狂热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胡适从实验的角度,在历史的文学进化论的指导下,大胆提出了“三事论”和前后“八事论”,最后形成了他的核心诗观“诗的经验主义”,同时,指出了它的改良性质。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中有关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的论述,被有的研究者冠之以“民主手段论”,这实际上存在脱离语境、特定指称对象和历史背景之嫌。事实上,毛泽东《正处》一文的相关论述涵盖了民主与集中、民主与专政两个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关于作为目的的民主和作为手段的民主,除了理论上和逻辑上的辩证统一外,以建立无产阶级民主政权为界,也存在前后各有侧重的差异。建国后毛泽东侧重强调民主作为手段的一面,既有理论缘由,也有实践参考和特殊的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6.
伟大导师列宁在《国家与革命》这篇光辉著作中,痛斥了叛徒考茨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无耻攻击和歪曲,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的光辉思想。毛主席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我们党制定了一条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最近毛主席又作了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五年,正当邓付主席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开展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提出整顿教育的时候,林彪、“四人帮”篡改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在他们掌管的《红旗》杂志第五期上,抛出了《学校应当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和《教育革命的一个重要经验》两篇黑文。他们所玩弄的一个重要手法是:打着红旗反红旗,肆  相似文献   

8.
创造社作家成仿吾以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文学论》的基本理论为内在话语,质疑、批评了“五四”文学一度出现的非写实潮流。他不仅以《文学论》关于情绪为文学中心的话语质疑“五四”初期诗坛尤其是小诗热.而且借《文学论》关于智的要素难以引起人之情绪的话语质疑、批评“五四”初期文学注重思想的哲学化倾向.还用《文学论》关于文学的真实性不同干科学真实性的话语质疑、否定“五四”文坛在自然主义文学影响下开始出现的庸俗化写实倾向。  相似文献   

9.
"先验的观念论"与"经验的实在论"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一对极其重要的概念,对它们的理解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对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体系的整体把握。牟宗三先生通过对康德这两个观念的辨析指出,康德的正面主张乃在于"经验的实在论",而非"先验的观念论",并指出"先验的"一词涵有双重意蕴。然而,邓晓芒教授在《牟宗三对康德之误读举要(之一)——关于"先验的"》一文中对牟宗三的解读进行了严厉的批评。通览全文,我们发现邓教授对牟宗三的批评存在着严重的误读与曲解,因此有必要加以澄清与辩解,并就教于邓教授与诸位方家。  相似文献   

10.
在美学界长期以来有关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思考:应该区分《美学》一书中对“终结”(Ende)与“解体”(Auflösung)二词的不同使用,以获得黑格尔使用“终结”一词的真意;应该区分逻辑的与历史的所谓艺术“终结”或“解体”,着重从黑格尔哲学、美学逻辑构架角度解读其关于艺术“终结”或“解体”的内在逻辑含义;进而揭示黑格尔对艺术美本质的规定是其艺术“解体”或“终结”论背后的逻辑根据。  相似文献   

11.
马赫关于经验“中立性”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其合理成分。首先,从其思想来源看,马赫关于经验“中立性”思想井非凭空捏造,而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实验活动之上;认识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其次,通过历史的考察,可以看到马赫关于经验“中立性”思想与历史上的唯物主义经验论者洛克以及皮亚杰对经验的内容的阐述有着许多一致的地方,再次,现在科学实践越来越清楚地揭示出经验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统一,从而也表明马赫关于经验“中立性”思想不乏合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毛诗序》从创作论角度重新阐释了“风、雅、颂”,其“六义”说是实用主义的创作论,汉代多种思想文化因素给这种实用主义的创作论的提出提供了契机。《毛诗序》改“六诗”为“六义”以及“六义”排列顺序依旧错综的原因也正在此,关于“变风变雅”,《毛诗序》也是从创作规则改变的角度而言的。  相似文献   

13.
《毛诗序》从创作论角度重新阐释了“风、雅、颂”,其“六义”说是实用主义的创作论,汉代多种思想文化因素给这种实用主义的创作论的提出提供了契机。《毛诗序》改“六诗”为“六义”以及“六义”排列顺序依旧错综的原因也正在此,关于“变风变雅”,《毛诗序》也是从创作规则改变的角度而言的  相似文献   

14.
先秦“元气”论认为,“气”是宇宙演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天地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源和动力,“气”也能解释人的生命现象。而到汉代“元气”论被发扬光大了,在“元气”论中,哲学与自然科学进一步交融渗透,“元气”论被借鉴和引进到汉代天文学、医学、音乐学之中,“元气”论被王允引入文学理论也就构成了他的禀气论,曹丕将“元气”论和禀气论融入文学批评,构建了他的“文气”说。  相似文献   

15.
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历史叙事在新时期多元化的文化语境下遭到了质疑和挑战。“历史”本身的虚构性和文本性特征使得作家无意于再建构关于历史的“宏大叙事”,放弃了对历史客观真实性的追求,从而在文本中渲染了一种非理性主义色彩;同时,作家注重自我对历史的认识和体验,在小说创作实践中关注个体的命运和价值,表征了一种经验理性的反思倾向。  相似文献   

16.
瞿秋白“历史工具”论的主要含义是:伟人只是时代或阶级的“历史工具”。这是就伟人的作用和地位做的评价,而不是就其他人或所有人的作用和地位做的评价。这是说只有伟人可以成为历史工具,只有掌握历史发展规律的人可以成为历工具。成为历史工具的人只是一部分人或少数人,而不是所有人。对其局限性应该从文本出发,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7.
八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根据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实践,向全国人民发出了“要斗私,批修”的伟大号召。今天,我们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和《人民日报》、《红旗》杂志选辑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论述,领会“斗私,批修”的含义,感到心胸格外亮堂,眼界格外宽广,斗志更加昂扬。毛主席根据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经济和政治的特点,重视思想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能动作用,坚持马克恩主义,反对修正主义,用“斗私,批修”,精辟地科学地概括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彻底批判资产阶级,批判修正主义的基本内容。“斗私,批修”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完成《史记》以后,一再自称“述往事,思来者”。这既是其说明著史目的之言,更是对毕生治史反思之语,简洁的语言中寓含深刻的思想。根据《史记》的内容,可以从历史认识、以史为鉴的思想、考察历史的方法及人生价值观念等方面,体察司马迁对前人的继承与超越,理解其“述往事,思来者”之义,把握《史记》的思想价值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墨经》的学者大都把“效”理解为“说”的一种具体论式或者理解为“说”的原理。本文通过分析前辈学者对“效”的研究成果 ,认为“效”不是对某种具体推论形式的论述 ,也不是对“说”的原理的概括 ,而是一个与《墨经》逻辑研究的方法论直接相关的重要范畴 ,“效”决定了《墨经》逻辑研究的对象、性质和目的 ,在《墨经》逻辑学中有很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建国后迄至七十年代末的新诗中,以“太阳”意象象征毛泽东同志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在直接的层面上,这一现象源于四十年代的歌曲《东方红》。这一意象为诗人们所认同,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潜在影响以及由此积淀的集体无意识的巨大作用,也同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特殊历史进程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个人崇拜心理对中国新诗创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