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农村校车事故频发,使得校车安全问题浮出了水面。其实,校车不够规范只是校车事故频发的表层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却在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所以要解决校车安全问题,不仅在于规范校车、提高校车的质量,还在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城乡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2.
农村贫困是当代中国农村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为了减缓农村贫困,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扶贫文件,实施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本文考察了扶贫政策出台的背景,回顾了扶贫政策的历史,指出了扶贫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文章试图表明的是,要想真正减缓农村贫困,政府必须加大扶贫力度,改变现存扶贫政策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在义务教育阶段,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仅体现在拥有受教育机会的选择权,还体现在选择权背后的无形教育成本,包括可量化的经济成本以及不可量化的其他成本,如就近入学权利的丧失。我国在新世纪初实行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规模经济效益的追求,也体现了农村对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的需求,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但是,布局调整确实伤害了农村边远地区儿童的就近入学权,这和我国的法律体系有所冲突。唯有回归乡土,重振乡村教育,农村教育优先发展才是我国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路径,也就是"使每一个孩子就近入学"。  相似文献   

4.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在义务教育阶段,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仅体现在拥有受教育机会的选择权,还体现在选择权背后的无形教育成本,包括可量化的经济成本以及不可量化的其他成本,如就近入学权利的丧失。我国在新世纪初实行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规模经济效益的追求,也体现了农村对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的需求,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但是,布局调整确实伤害了农村边远地区儿童的就近入学权,这和我国的法律体系有所冲突。唯有回归乡土,重振乡村教育,农村教育优先发展才是我国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路径,也就是"使每一个孩子就近入学"。  相似文献   

5.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收官之年,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对接之年.为适应这一宏观政策语境变化,教育扶贫要积极对接教育促进乡村振兴.2020年之前脱贫攻坚侧重提供义务教育保障,2020年后教育促进乡村振兴则更加侧重高质量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竞争力.教育扶贫对接教育促进乡村振兴,要选准主要着力点,提升教育综合竞争力,规避弱势群体被甩出教育轨道的风险,重塑社会利用教育进行扶贫的意识.教育扶贫对接教育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包括分维度发展农村教育,助力农村人口分流发展;建立三教融通式教育,提升农村人口素质竞争力;提供方便而有质量的教育服务,增加农村社会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7.
教育是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发展动力的核心力量,也是阻断贫困文化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教育扶贫在相对贫困治理领域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对新时期相对贫困治理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求,教育扶贫以聚焦教育公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扶贫任务转向为采用精准识别、分类扶持;行动定位为整合社会资源、多元主体参与;政策导向为增强“造血”功能、注重扶贫效能的提升。因此,需从战略部署上对接乡村振兴,通过政策赋能释放农民可持续发展动力,在具体任务落实上协同推进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通过创新教育信息化扶贫手段,助力教育扶贫现代化转型,以期实现相对贫困治理阶段教育扶贫效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9.
以提高教育效益和质量的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政策,自始至终都是公众颇为关注的热点问题。10年以来,撤点并校作为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一直延续,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公平和效益的角度,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以近两年来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第一手调查资料为依据,进行理论创新,建立理论模型,对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政策进行剖析和反思,揭示如何处理教育公平与效益的关系,并探讨当前教育政策中的前瞻性和持续性问题,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反贫困是中国农村反贫困的最重要部分,而西部地区贫困主要体现为教育贫困。西部教育贫困表现为知识贫困、信息贫困和文化贫困,应通过发展西部农村教育来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农村人口的素质和发展技能,从而达到反贫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农村问题与乡村社会的研究中,乡村治理是一个关键词。但乡村治理又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概念,对于什么是乡村治理,取决于研究者个人的理解。由此决定了乡村治理既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很好的分析工具,也可以看成是一批学者的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通过对乡村治理研究的学术史回顾,可以透视农村改革三十年来乡村治理研究的大致脉络,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结合功利主义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试图通过研究"贫困与教育"之间矛盾,分析功利主义思潮对解决贫困与教育矛盾的正面与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农村的贫困、贫困文化与脱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困和贫困文化的恶性循环是影响当前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 ,本文从文化的核心——人的观念入手 ,分析了贫困文化的种种表现及对贫困所造成的影响。同时 ,本文还提出 ,要想使农村走出贫困的境地 ,必须大力发展农教事业 ,改造农村贫困文化。  相似文献   

14.
精准扶贫为当前中国农村的反贫困提出了新的战略,也成为脱贫攻坚阶段国家的一项政治任务,在乡村治理的转型过程中如何使精准扶贫与农村社会的政治生态相适应已成为决定农村减贫成效的决定性因素。鉴于此,本研究从乡村治理中治理方式、治理主体、治理社会环境、治理单元、治理动力等方面的转型来阐述对于农村精准扶贫的影响。面对转型的影响,必须进一步提高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加强对于扶贫资源的监管,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推广网格化的精准扶贫治理模式,大力提高贫困村专项扶贫资金额度,从而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相似文献   

15.
三十年来文学创作保持了长期持续稳定的繁荣,这是“五四”以来所没有的。这当然与改革开放、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和党的文艺政策分不开。三十年文学的共同特征是文学思想导向中社会主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不断强化;文学多向艺术探索中现实主义显示越来越强劲的活力;文学题材越来越广阔,真正实现了历史、现实、天上、地下无所不写;大部头作品涌现和宏大叙事的制作,势头越来越强劲。三十年文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文艺越来越多地从属于市场需求,从属于金钱的收买。并由此导致文学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乃至损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针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当处理好三个关系审慎地处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辩证认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妥善推进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949年10月到1979年6月,我国没有刑法典。1979年颁布的刑法仍然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内容很不完备、不科学。1997年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完备、最系统、最具有时代气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刑法典。1997年以后对刑法的修改体现了重视犯罪化,轻视非犯罪化;重视刑罚化,轻视非刑罚化;重视重罚化,轻视轻罚化。将来刑法修改的特点是:在技术上不再颁布新的刑法典,而采用现有的补充修改模式;指导思想上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未来刑法完善的主要内容应当体现刑法要符合国际人权标准的要求,也要体现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18.
农村教育贫困是当前阻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性因素,农村教育贫困的根源在于中央和省级政府没有提供足够的教育转移支付资金。高层政府之所以没有提供足够的教育转移支付资金,是由于农民作为一个弱势集团无法影响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贫困问题,需要对我国城乡利益结构进行一定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学者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贫困,不能仅仅限定于由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经济生活的窘因所致,还应包括教育落后导致的教育贫困。事实上,教育贫困是与人类的生存命运相始终的。而人类的使命和社会责任,恰恰就在于不断地解决教育矛盾和改善教育环境。本文以宁夏农村回族女性教育贫困研究为主要内容,通过田野调查,到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与其进行面对面的拉家常,从中揭示了农村女性教育极其贫困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