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代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中心问题。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十分关注农民问题,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形成了丰富的农民革命思想。毛泽东的农民革命思想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而且也为当代中国解决现代化过程中的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认为中国是一个阶级对立的社会,梁漱溟认为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两人根据各自对中国社会的定性实践了不同的救国之路,最终毛泽东的救国之路获得了成功。尽管从救国的角度而言,毛泽东获得了成功,但他们当年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并非简单的对错问题。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农民利益思想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认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根本问题,他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生,也可以说是维护农民利益的一生。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始终没有放松对农民问题的关注,并同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相结合。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解决中国的农民问题,让农民拥有土地、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农民教育、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等,切实有效地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毛泽东的成功经验对探索和解决当代中国的三农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村问题引人关注,这是因为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活.而当今农村不论行政管理、经济建设,还是文化教育都存在令人堪忧的问题,其思想根源是多方面的;当年毛泽东、梁漱溟、费孝通从不同侧重点对其进行了探索,其中不乏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阐述在不同历史时期,毛泽东和梁漱溟的农民观的不同之处,并指出两者之间的共同特点;以这些分析为基础,得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解决农民问题的宝贵经验和启示:(1)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2)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3)维护农民合法权益;(4)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关于农民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最富有中国特色的独创性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具创造性的理论贡献之一。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理论仍适用于当代中国国情,对探索和解决当代中国的“三农”问题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中心问题。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十分关注农民问题,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形成了丰富的农民革命思想。这一切都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革命期间,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和中国共产党代表人物毛泽东,对解决农民问题重要性有基本一致的认识,认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不起来,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对如何解决农民问题的看法也基本相同,他们提出了解决农民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步骤。然而他们对农民问题的分析,其深度和广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毛泽东分析问题的深度明显高于邓演达。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与梁漱溟在中国社会改造道路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时广东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毛泽东与梁漱溟是两位无可争议的杰出的代表人物。毛泽东主张用革命,用阶级斗争的手段来改造中国社会。这种主张的思想来源是中国几千年的农民战争,其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相似文献   

10.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如何解决农民问题上,毛泽东和邓小平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又有许多相同的看法。他们的这些看法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目标问题上 ,毛泽东与邓小平都提出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他们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认识是完全一致的。同时 ,在实现发展目标的相关问题上 ,他们之间又存在着继承和发展关系。毛泽东的有益探索 ,为邓小平的认识提供基础 ,邓小平又在毛泽东认识的基础上 ,发展和创新毛泽东的发展目标思想。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农民问题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最富有中国特色的独创性内容,这一理论在指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当代中国严重存在的"三农"问题的分析,认为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理论仍适用于当代中国国情,并着重阐明了毛泽东农民问题理论对探索和解决当代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民内部的事情。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方式 ,即武力与和平的方式。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提出了武力与和平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构想。但由于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 ,因此各有不同的侧重点。邓小平继承毛泽东“一国两制”的思想 ,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最佳途径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4.
70年前,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中国现当代历史上著名的改良运动,但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性质、理论来源和实践内容决定了其必然失败。与此同时,毛泽东领导的农村革命却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与二者理论和实践中的路径差异密切相关。无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农村改革,都要落实在发展好、维护好、保护好农民利益上,这是梁漱溟的失败和毛泽东的成功带给当代中国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1953年9月的政协会议上,毛泽东和梁漱溟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公开冲突,从而导致了他们之间的老朋友关系断绝。四十多年过去了,这两位伟人也都相继辞世,但造成他们这场冲突的原因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作者试图就此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与梁漱溟——试论农村革命与乡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不是专门论述毛泽东与梁漱溟之间的交往、友谊和斗争的,尽管他俩的关系可追溯到1918年,其间在延安又有数日通宵达旦的长谈。本文也不想全面评述他们两位思想家在理论和观念的差异;一位是马列主义者,一位是新儒家,这本身就有显著差别。不过,毛泽东和梁漱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都对中国农村有深刻的见解,认为它是解决中国一切矛盾的起点和基础,都身体力行,着手过实践,以期用自己的理解和实践改造中国农村、改造旧中国。那么,彼此之间有哪些差异,以及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这就是本文要叙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民生之本,立国之纲。1955年底,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加速完成之际,为了更好地指导农业发展,给亿万农民指明一个奋斗方向,毛泽东统筹考量我国现实国情和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领导制定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这一指导农业发展的专门规划。这一规划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和农民进步等重大问题的集中思考和实践总结,是党独立自主探索新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一次伟大尝试。这一规划的出台与实施为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解决好“三农”问题并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初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逐渐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并以农民问题为突破口,以农民问题为中心,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等至关重要的问题,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质的飞跃,同时也蕴含了毛泽东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及其实践是我们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重要遗产,他的一些设计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富有启发意义.在探析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主旨和当今学术界对梁漱溟研究概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它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四个启示:从农村着手进行现代化建设;充分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号召知识分子和农民结合;允许各种具体方案良性竞争.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与邓小平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思路比较徐勇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时候,龚育之先生曾说过一段十分深刻的话:“作为战略家,毛泽东和邓小平很大的共同点在于:重视农村和农民问题,从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入手,来解决中国的革命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