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楼梦》中很多情节描写到小说人物对戏曲的阅读、观赏和点评,戏曲在《红楼梦》中有其特殊的作用。从人物描写角度看,戏曲相当于一面镜子,通过人物对戏曲作品的评论以及点戏的细节,映射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从情节设置角度看,戏曲相当于一条伏线,通过戏曲曲词的内容以及演出剧目的连缀,暗示出人物命运以及全书的脉络和结局。  相似文献   

2.
潘金莲:从《水浒传》到《金瓶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金瓶梅》的故事框架是从《水浒传》第22回到第31回中移植过来,又加进了作者天才的创造。细比较二书对于同一人物的描写,有助于对《金瓶梅》作者的创作初衷、《金瓶梅》一书主题等方面的探究。文章选用潘金莲作为剖析的材料,发现存在诸多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正与二书的主题、表现重点各有不同等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胡应麟有关《水浒传》的评论主要集中于其《少室山房笔丛》卷四一《庄岳委谭》(下),对于《水浒传》研究中的许多重要问题,诸如本事、作者、版本、结构、语言,以及《水浒传》在明代的传播等,都曾发表过精辟之见,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版本与成书过程;罗贯中的籍贯问题;《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思想文化内涵;小说艺术的运用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小说评点、传播、接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和谐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敷衍小说《水浒传》故事的《偷甲记》是清初重要的传奇水浒剧。与《水浒传》相比,该剧虽然在思想观念上依然是褒扬忠义,但在某些细节上表现得更加复杂和深刻。《偷甲记》中梁山人物在价值观念上具有助行忠义、热衷政治和建功立业的共同特征,但几类人物之间仍存在微妙的差异。该剧明确提出了奸臣作乱于内是梁山聚义的重要原因,梁山人物对"盗贼"身份亦有了全新的认识。《偷甲记》继承了明代水浒戏士大夫化的价值取向,忠孝节义和功名事业依然是梁山人物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与民间说唱词话的关系甚为密切,明人的文献记载已披露了“水浒词话”存在的信息,而《水浒传》文本中诗词韵语等的因袭、重复以及人物、情节描写的程式化等,则充分证明了《水浒传》确实得到过民间说唱词话的孕育,其前身应该就是一部“词话”。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中蕴含着丰富的人学因素,但纵观对《水浒传》的各种研究,均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水浒人物内在生命的细致考察,这种情形使得《水浒传》中人学因素的价值还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水浒传》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通过体验和反思,对水浒人物的情绪、意识、价值观和思维逻辑、行为特征作出恰当的分析和评判,对他们的理性和欲望、文化内涵和生理本能的构成因素及其矛盾冲突的过程作出完整的描述和清晰的揭示,进而为当代社会的人格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霸王别姬》和《梅兰芳》两部影片有着重叠的时代背景,相似的京剧题材、相同的京剧大师、一样的爱恨纠葛情景,而相同的时代,相同的身份,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命运。在叙事表现上,《霸王别姬》是将时代融入人物命运里,《梅兰芳》则是将人物融入时代中;在叙事风格上,《霸王别姬》采用的是虚拟的叙事手法,而《梅兰芳》则采用的是写实风格;在角色设计和人物关系设置上,两部影片都具有一种趋同中变进的特点。同为京剧体裁影片,《梅兰芳》让我们看到了陈凯歌的回归,也让观众重温了国粹的魅力,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陈凯歌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建本《水浒传》插图的模式化、表意性特征源于绘工对戏曲表演程式化之借鉴。建本《水浒传》插图的程式化特征隐含着文本的价值判断,下层绘工、刻工对于文本的误读等使文本产生了增殖;而建本插图不分场合的礼节化、梁山好汉的普遍的"儒士化",与建阳地区深厚的理学底蕴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有大量的对人物“睡”的描写.“睡”,不仅可刻画人物形象,还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中帝王之睡、英雄之睡、市井男女之睡,与红楼女儿之睡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三言”僧尼形象的审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梦龙的"三言"是晚明通俗小说史上的重要文本.其中的僧尼形象充满时代气息,具有与以往僧尼形象迥然有别的审美价值.通过对这一群体形象进行分类解析,探讨其在审美取向上形成"避美趋丑"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2.
《隋唐演义》的成书过程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唐演义》是说唐系列小说中的集大成之作。褚人获以“杂记之小帐簿”为写作标准,整合此前的说唐小说、唐宋笔记,广泛吸取戏曲说唱艺术、史传作品的“营养”,创作成一部一百回的《隋唐演义》。本文以作者书序为线索,试图梳理《隋唐演义》所继承的书目来源。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褚人获对此前说唐系列作品以及唐宋笔记故事的继承发展,本文在《隋唐演义》与《太平广记》等系列小说集的关系、《隋唐演义》与《逸史》的关系以及转世因缘的线索等内容上提出了新的看法。综合而言,《隋唐演义》是在褚人获吸收综合《隋唐两朝志传》、《隋史遗文》、《隋炀帝艳史》、《杨太真外传》、《梅妃传》、《太平广记》系列小说集等书的基础上整合创作而成的。  相似文献   

13.
洛阳是我国著名的古都。洛阳地区在历史上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京都洛阳一带的语音是全国的通语和标准音。这在《颜氏家训.音辞篇》等著作中,都有记述和反映。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把<卷耳>放在<周南>所有十一篇作品的总体特点上分析,从语言形式、诗篇结构、写作手法等角度说明诗中"我"指称为男子,在此基础上,对<卷耳>主题给予新的解读,得出和传统文学批评截然不同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5.
晚清对戏曲的"发现"经历了一个颇为复杂的过程: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晚清改良派知识分子出于"新民"的目的而提倡的"戏"、"说"合一的"小说中国"理论,已经看到戏曲"剧本"对"营造人心"的作用;而稍后的戏曲研究者对剧场与舞台表演的功能的认识,已经涉及到戏曲艺术与"小说"的差异;民族危机的加剧和"民智"的现状使得晚清的"小说中国"理论遭到搁浅,而"戏曲"因其独特的存在方式,遂成为晚清"中国叙述"的重要载体,晚清知识界对"剧场国家"效应的聚焦由此发生,"粉墨"英雄遂成为"戏曲中国"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金陵十三钗》从小说到电影,人物与情节的变化都非常大。电影有三个关键的变动,体现在对战争场面的铺陈、入殓师约翰与玉墨的恋爱、演绎数字"十三"等几个方面。为了使改编尽量真实可信,电影围绕这三个主要的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叙事视角、语言、人物、情节、道具等方面也作了相应的变换。有的改编较成功,有的则难以令人信服。电影的改编,大大增强了对战争、性爱等元素的渲染,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传奇,煽情效果更强,有利于票房收益,但是艺术价值则远逊于小说原著。  相似文献   

17.
冷战以来,国际范围内的军事性的影响渗透至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它在形式上表现为军备扩张政策和军备竞赛,在本质上表现为军事机构的作用与机能的扩大,或将暴力工具作为统治和权力的手段加以使用。为了确保欧洲及世界和平,和平研究者将研究重点放在欧洲安全问题上。他们针对和平研究对现实政治影响较小的状况,提出现实和平的构想,使之尽可能获得持各种价值观的不同层次的人们的支持,使和平研究保持其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双重特性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三言"是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高峰,其中的爱情小说不但数量最多,取得的成就也最高.通观这些作品,除了表现丰富的主题,塑造大量典型的人物形象之外,它们都拥有一个"大团圆"的故事结局.这一现象的形成依靠作者精心的情节设置,并与儒家的"中和"精神、话本迎合读者接受心理及编纂者冯梦龙面对情欲与理学复合与失衡时,做出的情感选择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中的"君子"是古代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终生的理想人格,时代"最美人物"是对"君子"的继承与升华,两者在不同的时空境域中有着内在的契合性。"最美人物"亦是新时代的"君子",它彰显着丰厚的时代意蕴:以人为本的哲学价值、道德自觉的伦理价值以及和谐的美学价值。因此借鉴古代"君子"的培育养成方式,有利于从常态上构建完善的"最美人物"评选机制、激励机制与宣传机制。  相似文献   

20.
钟姓源流考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有关专家的调查和统计,钟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8%,是当今第五十六大姓。寻根溯源,钟姓最初来自安徽凤阳东北之地,后来称盛于河南颍川,钟姓既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又是一个多源的姓氏,钟姓之源主要有四:改子为氏;以邑为氏;以官为氏;少数民族中钟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