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完备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战略实现的支撑条件。中国国家创新体系中高等教育参与度越来越高,由于知识生产 的分工与合作,中国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势在必行。国家创新体系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既要服务地方,还要做到国 际化,即办学理念的国际化,办学模式的国际化,办学资源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2.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承担着重要责任,而其长期形成的培养特征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向选择,也让学校产生了很多困惑。通过鉴别不同学校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差异,提出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从学校定位与专业取舍、自主创新学习、激发创新教学、倡导创新管理、狠抓实践应用环节等方面来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在转型过程中陷入了新同质化的困境,出现了侧重向工科专业投入建设的一边倒倾向,过度强调就业技能等问题,偏离了政府对地方高校转型的目的。地方高校在转型中应找准定位,将传统优势与地方资源需求相结合,相关专业互融支撑,创办特色专业,从而实现错位化、差异化的发展。还要利用优质智力资源,及时更新、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发展社会急需的新专业,从而实现地方高校真正意义上的转型,为地方高校的生存争取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教学督导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应用型转型高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具有特殊性.对应用型转型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其中的问题,提出从教学督导评价体系、保障体系、反馈机制等方面构建具有应用型转型高校特色的教学督导体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推进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提高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是必然趋势。地方本科院校将要转型成的应用型大学的具体内涵,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方式,我们都应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突破。深入剖析应用型转型的内涵,分析新建 地方本科高校所具有的“双重身份”——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从地方高校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探讨如何用足用好中央省市的 高校应用型转型政策。  相似文献   

7.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变,旨在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比较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和美国州立大学的经验,围绕"应用型",突出学校的优势和特色,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发挥地域性特点,从办学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师资队伍定位、人才培养定位、学科专业定位方面明确转型高校的办学定位,使得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顺利转变,并且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9.
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21世纪中,决定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是创新能力。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地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体现了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根本性要求。地方高校要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立足学校实际,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搭建多种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注重第一、第二课堂以及实践、实训平台的互动,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1.
从创新到创新体系是人类创新行为演变的基本趋向。国家创新体系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知识在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知识的生产与知识的扩散同样重要,为推动新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构建不同行动者之间紧密整合与互动的社会网络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塑造国家创新优势。  相似文献   

12.
国家创新系统中的知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知识视角分析国家创新系统,论述了知识特性、行为主体的效率、知识链接及制度环境四个方面对国家创新系统内知识的分享效率和配置效果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在国家创新系统内实施知识管理的途径和方法,为建立持续发展的国家创新系统及运行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地方治理体系中,地方党组织承担元治理角色,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及技术创新实现其治理功能。上级党组织的创新压力、多元主体的需求、地方党组织之间的竞争、地方党组织的创新精神共同构成了地方党组织的创新动因。根据创新动因的差异,可大致将地方党组织创新行为分为4种模式:试点实验型、战略探索型、问题主导型及精神主导型。在此基础上,创新规模和强度、创新制度化能力、创新需求程度与地方创新环境决定了地方党组织创新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地方实践迈向国家政策早期主要发生于经济和民生改革领域,近年来,绩效显著的地方环境治理实践被吸纳为国家政策,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自下而上型环保实践创新扩散现象。当前,环境治理地方实践形成了目标指向维度的撬动资源型和满足民生需求型,空间范围维度的单处试验型和多地探索型,实践历程维度的顺利型和曲折型等多类型分布。迈向国家政策的地方实践具有发轫于东部地区居多、从探索到全面扩散的历程趋于缩减的时空特征。具有治理绩效是地方环境治理实践跃升的基础,但这只是前置条件。创新扩散存在着结构性驱动机制,地方实践与国家政策之间的总体性连接机制包括环境治理的制度化需求、地方政府的竞合机制、条块上下的良性互动、政协人大的建言效应以及学媒两界的造势效应。深化对自下而上型环保政策生成逻辑研究,有助于推动本土环境社会学的知识生产。当然,针对基层环境治理机制创新热潮,政学两界亦需要一定的冷思考。  相似文献   

15.
创新政策对国家创新系统的绩效有着极大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国家创新系统功能的发挥,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相关的文献中对两者之间互动关系的机理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在对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与创新政策体系之间的互动关系模型.其基本结论是:国家创新系统是创新政策体系提出的基础,创新政策体系是促进国家创新系统内部知识流动的向导和外部拉力,从而提高国家创新系统的运行绩效.  相似文献   

16.
西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正处于由前现代化阶段向现代化阶段转变时期 ,这是介于“传统社会”和“起飞”阶段之中的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制度创新是西部民族地区克服后发展负面效应的关键途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要依靠国家政权体系的力量 ,实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新经济时代 ,只有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国家创新体系 ,审时度势 ,认清潮流 ,才能正确地应对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 ,从而抓住机遇 ,加速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体制转轨时期出现的地方保护主义具有特定的内涵、行为目标和实质。制度缺陷即制度安排缺陷、制度实施机制缺陷、制度变迁方式缺陷是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深层原因。以制度创新来遏制地方保护主义是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地方性高等学校的发展面临重新定位、转型、归位发展的问题。平民大学是这类学校发展的一个方向。地方性高等学校应该从学科、专业、课程结构等方面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