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族哭嫁歌及婚姻礼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的哭嫁歌不多,但是却反映出苗族的婚姻礼俗的特点。本文认为,苗族的哭嫁歌是受汉族哭嫁歌的影响而产生的,然而,苗族的哭嫁歌与他们的婚姻礼俗却有着明显的矛盾,这个矛盾乃是了解苗族婚姻礼俗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的“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美学论断本身包含了艺术美的定性过程。理念是真是美也是善,要符合道德的要求。因此,艺术美的定性也必然地显示出深刻的伦理内涵。黑格尔在理想的定性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辩证的阐述。理想的定性,单就它本身来看,表现为“神性—伦理”的演化,也就是伦理内涵的演化;就动作或情节来看,表现为伦理实体在“情况—情境—情节”,伦理内涵表现为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分化、冲突及其艺术价值。黑格尔艺术美定性的伦理内涵昭示了艺术的伦理道德价值,这在当前伦理观念发现剧烈变化、艺术创作中的伦理道德底线一再下降的时期,无疑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苗族古经对"创世"有一个从"混沌"到"神圣秩序"的建构过程:苗人认为,原始的宇宙具有混沌和异质性,天地、山川以及万物都是神的一个秩序构建,苗人每迁徙到一个地方,首先就需要"开天辟地",因此,苗族的创世古歌不是简单地对天地万物形成的看法,而是苗人对于社会秩序构建的需求。苗族对神圣秩序的构建,其实就是将无秩序或者他者秩序的"混沌"世界进行"神圣化"或者"苗人秩序观化"的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4.
《蝴蝶歌》是苗族古歌的重要篇章,但长时间以来,学者们一直没有对这部古歌进行过专门研究。本文认为,该歌对鼓社祭中各种执事人员、所需各种什物和一些民俗事像的来历等进行了具体阐述,它实质上是苗族鼓社祭的制度史。  相似文献   

5.
苗族古歌(也称苗族史诗)在苗族的历史进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以往学界关注到了苗族民间艺人口述中的"歌花"与"歌骨"现象,并将之作为民间歌手的习艺方式进行了系统的讨论,但对其中隐含的古歌传承规律没有作更深入的阐述,也未将之上升到民间文学"稳定性"与"变异性"这一理论层面进行辨析,大都停留在简单的描述层面上,往往仅介绍古歌传承中存在着这一现象,也没有进一步从学理上进行理论抽绎。本文旨在对苗族古歌这一民间口头叙事传统进行研究,来分析整部古歌的流传、变异过程,重点论述"歌花"与"歌骨"背后所隐含的古歌的稳定性、变异性特征,以此来对民间口头传承文学中这两大特征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论贵州苗族银饰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苗族银饰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价值,它是自身民族的徽记,又是民族历史的浓缩,还是宗教信仰的物化.苗族银饰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美学观念的造型与构图、唯美视角的搭配和审美法则的彰显等方面.贵州苗族银饰设计具有美好愿望的寄托,家庭富有的象征,是否婚配的标志以及女性生理的保护等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7.
再论苗族的迁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苗族历史悠久,迁徙频繁,吞吐量大,视野宽阔。涿鹿战败,九黎部落中的部分苗族先民融合成毕夏族,大部分南下“左洞庭,右彭蠡”,建立“三苗国”,这是苗族的第一次大迁徒。尧舜禹不断对三苗国用兵,最后三苗国破,“窜三苗于三危”,“放兜于崇山”,这是苗族的第二次大迁徙。千多年后,强大的楚国形成,苗族是楚国的重要成员,而楚国被秦国灭后,苗族或融合于华夏,或四散他乡,这是苗族的第三次大迁徙。公元17、18世纪,“雍乾”、“乾嘉”、“威同”三次大起义失败,封建王朝残酷镇压,苗族人民又从湘、黔走云南,从云南走东南亚,这是苗族的第四次大迁徙。20世纪70年代,东南亚的地区霸权主义的战争和排苗运动,迫使苗族人民远渡重洋,分布于美国、澳大利亚和圭亚那、法国等国家,这是苗族的第五次大迁徙。苗族的不断迁徙流动,使自己的一部份融合于他族,也使其他民族成员融于自己,形成了苗族人民的宽广性格和丰富文彩。  相似文献   

8.
9.
现实丑与艺术美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的统一性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以卫为美,自然界的丑是对和谐法则的背叛,表现为粗犷美、狰狞美、个性美。现代主义艺术中,丑得到前所未有的张扬,审丑成为非理性的审美标志。二是化丑为美,现实丑通过艺术的形式,典型化的塑造和精神美的内化,使丑获得审美观照,从而实现审美超越和向艺术美的转化。丑的美,是更高层次的美。  相似文献   

10.
想象是创造艺术形象最重要的文学技巧之一.只有不断培养和提高想象思维能力,才能真正获取古典诗词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一门艺术。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美,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语言富有艺术性,体现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新课改的理念渗入到言行中,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发展了智力,培养了思维能力,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文重点论述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含义及其特征,并针对当今教学口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阐释,期望对广大小学教师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苗族刺绣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但由于受传承方式等的影响,苗绣有濒临失传危机。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强化苗绣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论苗族的共同心理素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共同的心理素质是一个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苗族的共同心理素质是自律、自保、收敛、淳朴和自强.形成这一共同心理素质的主要原因是历史的沉淀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于当代苗族的这些共同心理素质,我们必须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14.
萨满神歌是吉林乌拉部满族烧香跳神典仪的重要载体,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在当地满族群众中影响很深。特别是它那带有宗教色彩的旋律,在乐器与舞蹈的有力配合下,伴随着各类典仪而进行并贯穿于整个祭祀活动的始终。他以朴素的音调、套曲性质的曲式结构,宗教色彩浓烈的音列特色,确立与非确立的调式类型,不和谐性质的和音运用等音乐特征,更有其特殊的魅力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苗族神话所构建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图景,蕴含着"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表现了人与对象依生、共生、整生的审美境界。同时,这种和谐也体现在人精神的内在和谐上。本文试图以月神神话、巨石神话、枫木图腾神话、鸟图腾神话为例,用生态美学的视角对苗族神话作一次新的解读,以进一步发掘神话中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在《美学讲演录》中提出了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命题。他为这一命题立论的心路历程是:(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美是心灵的自由创造;(3)美是自由与无限。但是,自然和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是艺术的尺度和追寻的目标。所以,不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而是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相似文献   

17.
以艺术创作与审美感受的关系为切入点,从真实自然的生活积淀,丰富复杂的情感描述,纯真质朴的表现手法,坎坷厚重的阅历实践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三毛作品的艺术风格、艺术特色,说明一个有魅力的作家必须有个性,对生活有独创性的审美发现,并以独特新颖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创造出独树一帜,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8.
《边城》中的湘西世界,不但是理想化了的人类的童年境界,而且是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一曲本真、纯净、深邃的情感之歌。它对生命本质悲剧性的深刻揭示以及对现代人心灵的无限滋润都使其具有了深厚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哭嫁是一种民间婚嫁习俗,不仅在我国各民族中有相当广泛的流传,而且具有民族地区的差异性。青海地区撒拉族妇女的哭嫁歌“撒赫斯”是撒拉族婚礼习俗乐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蕴涵着撒拉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20.
《离骚》以“自叙”、“述史”、“神游”这三个密切联系的艺术环节,借助神话思维表现了自我的精神存在和楚国贵族的矛盾差异,诗歌以戏剧化的矛盾冲突显现了美学特征。诗人试图以幻觉的神游来超越现实的矛盾,但最终失败,以悲剧性的自杀实现人生的价值,获得审美意义和道德意义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