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学刊》2015,6(1):2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博物馆之一;现有经堂馆、藏族馆、彝族馆、羌族馆、白族馆、纳西馆等六个展馆,已收藏国内30余个民族的文物12000余件。本期推荐的彝族馆有历史馆、文化馆和生活馆三个展厅。历史展厅主要介绍了彝族近现代杰出人物、南诏十三王、十月太阳历、先祖阿普杜牧和六祖分支。文化展厅主要介绍了  相似文献   

2.
《民族论坛》2013,(9):60-61
湘西自治州博物馆创建于1957年,是湖南省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级综合性重点博物馆,由湘西民俗风情馆、湘西剿匪胜利纪念馆和湘西剿匪胜利纪念碑等组成,占地面积60亩,总建筑面积约7668平方米,现共有文物藏品7900余件套(单件10余万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1810件套。  相似文献   

3.
《民族学刊》2014,5(6):2-F0002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博物馆之一,现有经堂馆、藏族馆、彝族馆、羌族馆、白族馆、纳西族馆等六个展馆,已收藏国内30余个民族的文物12000余件。本期推介的藏族馆有手工艺厅、世界级文化遗产展厅和世界级自然遗产展厅三个展厅。手工艺厅通过18个工艺门类展示藏族手工艺的精湛技艺,其中包括泥塑类、铸造类、雕刻类、书法类、乐器类、车磨类、陶器类、马具类、纺织类、首饰类、家具类等手工艺品;世界级文化遗产展厅通过壁画和模型展示9个主题的世界级文化遗产,其中包括热贡艺术、天文历算、人类起源、藏族面具、藏族戏剧、藏医藏药、藏族木刻印版、《格萨尔王》文化、布达拉宫模型等文化遗产;世界级自然遗产展厅展示藏区的圣山、圣水、圣湖。  相似文献   

4.
民族别1982年普查人口数 (人)民族别1982年普查人口数 (人) 汉族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维吾尔族 苗族 彝族 壮族 布依族 朝鲜族 满族 侗族 瑶族 白族 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 傣族 黎族 傈僳族 优族 金族高山族拉枯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936,703,824 3,4 11,657 7,219,352 3,870,068 5,957,112 5,030,897 5,453,448 13,378,162 2,120,469 1,763,870 4,299,159 1,425,100 1,402,676 1,131,124 2,832,743 1,058,836 907,582 839,797 8 17,562 480,960 298, 591 368,832 l,549 304,174 286,487 279,397 245,154 93,008 1 13,999 1 …  相似文献   

5.
民族别1982年普查人口数 (人)2964年普查人口数 (人)占总人口%人口增长%1 982年1 1964年1 982年 比平均每年增长29个省、市、区合计 汉族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维吾尔族 苗族 彝族 壮族 布依族 朝鲜族 满族 侗族 瑶族 白族 上家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傣族 黎族 傈僳族 优族 舍族 高山族 拉枯族 水族 东乡族 纳西族 景颇族 柯尔克孜族 土族003,937,078936,703,824 3,4 11,657 7,2 19,352 3,870,068 5,957,112 5,030,897 5,453,448 13,378,162 2,120,469 l,763,870 4,299,159 1,425,100 1,402,676 1,131,124 2,832,743 1,058,836 907,582 839,797 8…  相似文献   

6.
在湖北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资丘镇,有一个叫布湾的自然村落,隐藏着一座有两百余年历史,占地10亩,拥有7个天井和5个朝门的古老民居。这大山中的建筑奇迹,因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寂寞百年,鲜为外人知晓,在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中,这个建筑群落入选为宜昌市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十大文物新发现。  相似文献   

7.
彝族皮铠甲的来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铠甲是彝族古老而珍贵的一种护身服饰,是目前彝族保留下来的文物中年代最早,最富有历史和文化艺术研究价值的文物之一。 彝族民间把皮铠甲分为雄性和雌性两种。“雄”铠甲色彩以红色为主,显得鲜艳夺目;“雌”铠甲以黑色为主色调,显得肃穆庄重。两种铠甲,均以羊角纹、鱼骨纹、几何纹和阴阳太极纹等图案装饰。据说皮铠甲的主要动物纹饰为龙蟒,四周是箭头,边饰为云彩。其含意为:龙蟒受天神派遣降临人间,帮助铠甲的主人战胜敌人,可防矛避箭,保佑穿甲人平安、胜利。皮铠甲集中了彝族漆器纹饰的特点和精华,其精湛的漆绘工艺仍保持…  相似文献   

8.
民族别1990年普查人口数 (人)1982年普查人口数 (人).总计‘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i朝鲜族 满族 侗族 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仇族、舍族{高山族!拉枯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1 1336825011042482187 4806849 8602978 4593330 7214431 7398035 6572173 15489630 25 45 059 1920597 9821180 2514014 2134013 159廷827 5704223 1253952 1111718 1025128 1 110900 574856 351974 630378 2909 411476 345993 373872 2780091008175288 940880121 3416881 7227022 3874035 5 962814 5习…  相似文献   

9.
2012年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2013年3月乐清市下发《乐清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此次普查从2012年10月开始,到2016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文物摄影工作是普查第二阶段信息采集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普查文物摄影工作的实际操作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文物摄影专业人员的水平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2013年3月乐清市下发《乐清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此次普查从2012年10月开始,到2016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文物摄影工作是普查第二阶段信息采集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普查文物摄影工作的实际操作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文物摄影专业人员的水平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丰硕,对博物馆各项藏品保管工作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北京奥运博物馆是新建的专题类博物馆,大部分是现代藏品,文物普查期间,北京奥运博物馆对藏品进行清理、清点、筛选、分类、核对等工作,文物普查结束后,我们近年来对藏品开展鉴定、定级、建账、编目等工作。本文论证了文物普查对于新建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的促进作用,对后普查时代藏品保管工作进行了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2.
天南地北     
天南地北西藏考古又获重大发现中国文物普查工作者最近在距拉萨百余公里的当雄县境内,发现一处约为十八世纪初的室内玛尼石刻。考古学家们认为,这处遗址堪称世界屋脊广的"古石刻艺术画廊"。这些罕见的古代石刻集中在一间平面呈曲尺状的屋子内,大大小小的雕刻石板密密...  相似文献   

13.
蜂屋邦夫与《金代道教》的研究王禹浪80年代初期,当时我正负责黑龙江省松花江地区的文物普查工作。1982年夏季我们会同哈尔滨市地方史研究所、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阿城市文物管理所联合考察了今阿城市东南45公里处的松峰山金代道教遗址。那时给我的第一个感受就...  相似文献   

14.
周剑 《中国民族博览》2016,(14):209-210
2012年,历经近五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结束后,中山市人民政府正式向公众公布了558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本文在介绍了中山市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现状及保护情况后,对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陈述和分析,希望为广大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专家、学者和热心人士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彝族新篇     
彝族,是我国人口较多、分布地区较广的一个少数民族。有485万人,仅次于壮族、回族和维吾尔族。彝族主要聚居在云南(300余万)、四川南部(140余万)、贵州(40余万)和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等地。这些地区属云贵高原和  相似文献   

16.
1973年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出土了我国第一件重达80公斤的牦牛青铜器.1990年这件牦牛青铜器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宝级文物.本文以较翔实的历史资料和民族学资料为佐证,结合藏族历史、宗教文化等对这件民族文物的考古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揭示出青铜牦牛与藏族的图腾崇拜、历史习俗以及宗教信仰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藏族族源早期的藏族史学家布敦仁钦珠、乃哇班智达、郭译师·循努拜、班钦锁纳托巴、达仓译师等众多的学者认为:藏族早在释迦牟尼还未诞生前几千年就已繁衍……最近,昌都地区卡若村新发现的古代文化遗迹可以证明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辽阔的藏族地区就有人类生存。另外,在宗喀地区仲色加德村挖掘的新石器时代的古人文化遗迹卡约文化及果洛等多麦地区挖掘的古人文物与卡若和卡约时期相吻合。还有在工布地区发掘的石器等均属新石器时代的文物,所有这些可以证明上述众学者  相似文献   

18.
青海隆务河流域藏族来源的社会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务河是黄河上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区泽库县多未茂乡加仓若恰央山区,流经州境泽库、同仁、尖扎三县,注入黄河,全长144.3公里。境内居民以藏族为主,是安多藏区重要的藏族聚居区之一。1992年至1996年,因为协助编修《同仁县志》,笔者曾多次赴隆务河流域进行社会考察,所获资料甚丰。其中,对隆务河流域藏族来源问题,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故结合汉藏文典籍,综述如次。作为黄河上游的一条主要支流,隆务河水孕育了这一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据八十年代文物考古部门在隆务河流域的发掘与考古调查,仅隆务河中下游同仁…  相似文献   

19.
元朝统一中国,汉藏两族文化交融的步伐空前加强。在此背景下,内地文物源源不断地输入藏地,对藏族人民的物质、精神和政治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内地宫廷和民间使用的器物也受到藏族文化的浸染,汉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这些文物材料上得到鲜明的体现。本文通过对藏地存世和内地受藏族文化影响的元代瓷器进行梳理,结合图像器汉、藏文史料,从汉藏文化交流和元代西藏特殊政教环境的视角,对元代瓷器所映射的特殊功能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0.
拉萨回民教育琐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回民大辞典》一书载:“据传公元十一世纪左右即有穆斯林入藏。随着各民族交往,居住在陕、甘、青、川等地和克什米尔以经商传教为主的穆斯作,跨越山川河流到雪域高原,遂与当地藏族通婚,形成西藏回族,故西藏有近80%的回族具有藏族血统。”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写的《拉萨文物志》又载:“拉萨大清真寺建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最初规模不大,建筑面积只有200多平方米。到乾隆五十八年(1793)平定了廊尔略以后,大清真寺进行了维修和扩建。”从这些记载看,拉萨回民在藏约有900年的历史,清真大寺有近300年的历史。西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