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我国采取降息政策的经济背景及原因,分析几次降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和负面影响,提出要发挥降息刺激经济发展的作用,必须出台其他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
1997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存贷款利率在两次降息后再次同时大幅下调。它表明我国中央银行利用间接手段调控经济走向成熟。连续三次降息举措的出台,对启动消费,扩大就业,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国企改革,保持货币稳定,制止国内外游资对国内正常经济秩序的干扰有重大意义。降息措施的实施亦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出现了要求进入新一轮投资热潮的动向,货币适度从紧政策实施难度加大;导致社会资金流向加速变化及社会集资现象频繁;对金融业的经营有较大的负面影响,金融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汇率风险日益突出,人民币大幅升值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利用汇改以来我国若干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从财务数据和银行股价的角度实证分析了汇率变动对银行的影响,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股份制银行影响相对较小,但人民币汇率与股份制银行股价并不存在明确的协整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2007—2016年间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可实证检验上市商业银行高管政治诉求对股价未来崩盘风险的影响,并加入了对上市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中间效应的考量。研究发现,相较于高管没有政治关联特征的上市商业银行,高管有政治关联特征的上市商业银行的股价崩盘风险更高,而相较于高管没有政治晋升特征的上市商业银行,高管有政治晋升特征的上市商业银行的股价崩盘风险更低;上市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对股价未来崩盘风险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考虑社会责任的影响后,高管政治关联对上市商业银行股价未来崩盘风险的正面影响被明显降低,而高管政治晋升对上市商业银行股价未来崩盘风险的负面影响则被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5.
选择超额准备金、银行存贷差、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量和货币供给为指标,从量化的角度对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进行分析,并说明其对商业银行本身和宏观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然后从经济运行的宏观角度、商业银行和居民的微观角度探讨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 1996年以来 ,央行连续调低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以期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推动经济增长。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央行的降息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从多个视角来探究其中的原因 ,并结合自己当年从事实际工作的经验 ,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储蓄有技巧     
随着多次降息,央行基准利率已降至近年来最低水平.不过,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各大商业银行的中短期存款利率也在不同程度上浮,而银行对于吸收长期存款的动力似乎不大.近日,一项对全国35个城市604家银行二季度存款利率的监测数据显示,一年期存款利率上浮30%及以上的银行有485家,占比达8成,部分银行上浮幅度更是高达50%.  相似文献   

8.
针对理论界有人提出通过降息来阻击热钱的观点,从现实经济条件下是否具备足够的降息空间和降息能否从经济利益上阻止热钱进入这两个方面提出了质疑,并得出在阻击热钱的过程中不宜以降息为手段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针对理论界有人提出通过降息来阻击热钱的观点,从现实经济条件下是否具备足够的降息空间和降息能否从经济利益上阻止热钱进入这两个方面提出了质疑,并得出在阻击热钱的过程中不宜以降息为手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度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服务外包迅速发展。文章具体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对银行绩效的影响路径,并选取我国13家商业银行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金融服务外包对银行盈利能力短期有负面影响,但长期具有积极影响;对银行成本效率短期影响不显著,长期有负面影响;对银行的安全稳定性短期影响不显著,长期具有正向影响。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该研究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银行服务外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降息是一个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手段之一。1999年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针对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再次降息,试图扩大投资和刺激消费,以拉动经济的增长。降息对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正效应,也有其负效应。论文主要就本次降息的原因,降息的正效应及如何减少负效应的影响进行了简明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针对理论界有人提出通过降息来阻击热钱的观点,从现实经济条件下是否具备足够的降息空间和降息能否从经济利益上阻止热钱进入这两个方面提出了质疑,并得出在阻击热钱的过程中不宜以降息为手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利率政策对我国股市股票交易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率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的调整将会通过一系列传导机制影响股票市场.我国中央银行从1996年起至今共进行了8次降息.通过对八次降息的研究表明,利率调整对我国股市的股票交易量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这一时滞期约为15--30日之间;同时利率调整的单独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在回顾我国 1996~ 1998年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的基础上 ,对中国人民银行 1996年两次降息 ,1997年一次降息 ,1998年三次降息共计 6次连续调低利率的原因逐年进行了综合性地分析。针对我国当前实际利率水平仍然偏高的现状 ,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系列热点问题 ,对第 7次降息的可能性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随着县域财政压力的加大,县级政府干预金融资源配置导致县域金融市场沦为政府的“第二财政”,对县域金融稳定产生冲击。基于2011-2021年142个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数据及其所在县域的财政数据,运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县域财政压力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在财政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县级政府主要通过干预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信贷投向,实现对县域内金融资源的配置,进而导致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增加,即“金融财政化”增加农村商业银行风险。但进一步研究显示,县域财政压力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产生影响需要一定的前提,当财政赤字率高于3%的国际安全线或当县域金融市场为寡占型市场时,县域财政压力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有显著负面影响,否则影响不显著。此外,由于县级政府作为“看得见的手”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若政府对市场采取激励手段,例如构建县域范围内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或“政银保担”联动机制等,县域财政压力虽然会导致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和房地产贷款占比提升,但农村商业银行风险不升反降,这为乡村振兴背景下财政金融协同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是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 ,商业银行货币供给弹性不足 ,以及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不旺造成的传导机制低效率而引起 ,并提出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描述了公司治理机制的概念及其发展之后,总结出前人对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研究思路是从商业银行较一般公司所体现出的特殊性着手,进而研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商业银行的企业本质入手,提炼出了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众多利益相关者中最为关键的债权人所具有的"顾客"属性,并围绕这一重要属性,阐述了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回顾我国1996-1998年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的基础上,对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两次降息,1997年一次降息,1998年三次降息共计6次连续调低利率的原因逐年进行了综合性地分析。针对我国当前实际利率水平仍率偏高的现状,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系列热点问题,对第7次降息的可能性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伴随30多年的改革开放,利率市场化已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商业银行发展角度来看,利率市场化一方面加快了银行朝着多元化价值增值方向发展的同时,另一方面也给我国银行经营管理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文章针对利率市场化进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利弊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给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以促进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发展形势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暴露了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巨大破坏力。我国影子银行作为金融管制下的金融创新产品与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一方面,影子银行业务有助于解决现阶段我国融资渠道窄、金融效率低下等问题,进一步推动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另一方面,影子银行由于自身的期限错配、高杠杆率等特点也会对商业银行体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