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重写中国思想史、重写中国文学史、重写西方哲学史成为一种时尚.您如何看待这种时尚?  相似文献   

2.
重写中国哲学史,应当破除陈旧的道统观念。对于任何一位哲学家,都不能当成崇拜的对象,而应当成研究的对象。倘若视其为崇拜对象,往往只能歌功颂德,啧啧赞叹,便无法对其作辩证评估和定位。只有视为研究对象,才会抱着辩证评估的态度,一方面指出其学说中的合理内核,另一方面指出其所受到的时代局限。重写就是重新评估,即从分析的角度判断哲学家的贡献与局限,从综合的角度确定哲学家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重写中国哲学史的问题向度与方法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书写”本身而言 ,重写中国哲学史的问题向度至少应当包括两个基本层面 :在中国哲学史的书写范式方面 ,应当实现从“外在化”向“内在化”的转化 ;在中国哲学与哲学的关系方面 ,必须在两者之间达成殊相与共相的联结。重写中国哲学史的方法意识可以概括为“双向互动 ,层级累进” ,即在“哲学与中国哲学”、“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以及“对中国哲学史具体内容的理解与确立整体的中国哲学史书写范式”等构成“诠释圆环”的双方之间不断展开双回向的互诠互释、互融互汇 ,以使被不断书写的中国哲学史累积性地逐渐迈上新的层级。  相似文献   

4.
文史哲都旨在观照人性奥秘与提升世道人心,当代文史哲应当“分科不分家”.文史哲的会通,就要使文学对人情世事体验的情感表达与心灵意会、史学对生活变迁洞察的实践理性与历史智慧、哲学对宇宙人生感悟的本体追问与终极关怀等独特生命领会得以沟通和共享.文史哲会通的视界融合,在于探寻领会人文世界的逻辑和方法,促进人们对人文思想史的重新理解.对中国哲学史的当代书写来说,要自觉把握中国人文传统的思维方式与思维特质,体现中国哲学注重人性悟觉的生命智慧,恢复中国哲学的自性与自信,以人文情怀与世界眼光重振中国哲学思维的独特优势,并以包容性价值观重建文史哲会通的开放性人文科学,塑造和引领全球化时代新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正> 李武林教授,四川省蓬溪县人。1953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历史系,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毕业后留校从事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63年起执教于山东大学,  相似文献   

6.
理解西方哲学史研究的历史性与思想性关系是实现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转换的关键。文章从西方哲学史研究的历史性与思想性的内在关联入手,研究历史性研究范式向思想性研究范式转换可以使西方哲学史研究从史性特点向论性特色回归,有效实现史与论的内在结合,还哲学史以基础性、理论性、历史性、思想性之本原,让历史性与思想性统一于人类自身存在的意义上。  相似文献   

7.
杨海文 《河北学刊》2004,24(3):10-14
假如仅仅依据西方的"哲学"标准,中国哲学确乎存在"合法性危机".惟有在"特殊性"的哲学形态中去把握"家族类似"的哲学共性,惟有真正的"问题意识"在汉语言世界中得以"自我表达",惟有真正的"问题"和真正地"提问"落实在从"认知性的哲学"(cognitive philosophy)转进到"引导性的哲学"(orientative philosophy)的写作实践之中,我们才能承诺并实施中国哲学史学科的"范式创新","中国现代哲学"才能寻找到并完成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的超越之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哲学的自主与自觉——论重写中国哲学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写中国哲学史必须从哲学的一般意义和中国哲学的特殊性出发 ,积极开发中国哲学特有的问题域 ,阐明它与时代的互动关系 ,特别要突出中国哲学的根本特征———实践哲学的意义。就中国传统哲学特征而言 ,实践哲学远比心性之学更具解释力和现实性。近代中西文化全面而深刻的交流接触使得原教旨主义的中国哲学史根本不可能。在撰写中国哲学史时 ,利用西方哲学的某些资源不但是不可避免的 ,也是合理的。即便如此 ,在使用西方哲学观念解释中国哲学时仍要谨慎 ,概念不是纯粹的形式。正因为如此 ,建构中国哲学自己的概念体系是未来中国哲学史的题中应有之义 ;而内在批判和释义学阐发则是新的中国哲学史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9.
俞吾金 《文史哲》2005,1(3):10-14
近年来,"重写"之风席卷整个学术界,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领域自然也不能免俗.  相似文献   

10.
西方著名哲学史家罗素认为,哲学是以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方式,探索宇宙与人生的真谛.从广义上说,对宇宙的哲学探索构成自然观;对人生的哲学探索构成历史观.对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探索,构成西方哲学史上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从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视角出发,为解读西方哲学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西方现代哲学史书写分为三个阶段和三种书写范式。第一个阶段从斯坦利开始,起点上"截断众流",以人为中心,以志载为宗旨,是哲人史。哲人史模式的形成和流行,与人文主义兴起、现代大学成为贵族子弟的学习中心和博雅教育理念兴起有关。第二个阶段从布鲁克开始,以"学"为中心,并逐渐形成了"整个哲学史"的观念,哲学史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哲学史"。整体式哲学史的形成,与西方普世史观念、比德统一纪年等因素息息相关。第三个阶段是专业化和学术型哲学史,是个别哲学家学说加和的哲学史,因为悬置了整体的联系,本质上等同于某种编年史。学术型哲学史的形成,与实证史学观念、哲学学科化和专业化的完成等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质料是一个随着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历经层层演化的自然哲学概念。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明确提出“质料”概念 ,并以质料与形式的结合来探讨事物的生成变化。在他之后 ,自然哲学阵营分离出两派力量 ,双方都各持一端 ,导致质料概念的发展日益呈现出两大极端趋势 :质料主义与形式主义。然而 ,这两者都没有把握住事物本身 ,因为质料与形式都是抽象思维的产物 ,它们在人的实际生活经验中不可能从逻辑上被分开。本文试图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出发 ,对质料概念的发展演化作一慎密考察 ,以期对进一步研究与之相关的哲学和自然科学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哲学史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如何理解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如何实现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转换成为进一步拓展该领域研究广度和深度的关键性问题。为此,本文既依从西方哲学史自身的发展逻辑,又结合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对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加以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的现代转换问题,以此求教于学界。  相似文献   

14.
西方哲学史上关于多样性统一的认识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个题目不是从本体论的角度,而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多样性的统一,也就是讲西方哲学史上关于如何认识多样性的统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以前,西方哲学史上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大体上有三种不同的方式:一是把统一性的认识推到不可知的彼岸世界,认为认识根本不可能达到多样性的统一,这种理论,就是康德的不可知论。另一种方式是认为多样性的统一固非理性思维所能达到,但可以  相似文献   

15.
必然和自由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对重要范畴,也是西方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对这一对哲学范畴的历史演进作一粗略地考察,力图揭示出这一演进的内在联系和一般轨迹,以便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哲学发展的历史。 1.在古希腊哲学中,最早提出“必然性”这个概念的是赫拉克利特。在他的著作残篇中,只有一处提到“必然性”:“战争是普遍的,正义就是斗争,一切都是通过斗争和必然性而产生的。”他曾把逻格斯诠释为命运、必然性、周期的尺度等等。这里  相似文献   

16.
17.
如何重写文学史──访章培恒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重写文学史──访章培恒教授黄理彪克罗齐有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就是说,不仅历史的材料有赖于当代人的不断发现,而且对历史的理解也会随着当代人的知识背景和价值观念而转移或更新。于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学史料的积累和文学史观的变革,“重写...  相似文献   

18.
事物的矛盾法则,亦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承认不承认这个法则,是区别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宇宙观的关键所在。承认对立统一与否认对立统一这两种见解的对立、斗争,在人类认识史中,是从来就有的,它贯穿于人类认识的全部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对立统一的理论,在人类认识史上起了一个伟大的革命变革。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由于缺乏客观前提,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哲学家提供彻底的、唯一正确的对立统一的理论。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科学日益发达,马克思主义以前关于对立统一的理论,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发展史表明,人类关于对立统一的认识也在大体上逐渐走向正确和深刻,尽管这条道路是异常曲折复杂的。因此,回顾一下马克思主义以前人类认识史上关于这个问题所经过的曲折复杂的道路,将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理论的正确性,从而更严格地遵循这个伟大理论办事,随时警惕自己,不蹈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思想复辙。马克思主义以前西方哲学史上关于对立统一的理论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大时期:一是素朴的、自发的辩证法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这就是古希腊罗马哲学家的辩证法;二是资本主义早期,在这个时期里,形而上学占着统治的地位;三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以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当然,这并不是说,在每一个时期中只有一个单纯的方面、一种见解存在。事实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承认对立统一的见解与否认对立统一的见解这两条路线的斗争,贯穿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中。  相似文献   

19.
哲学史的解释模式应该是多样的,而过去的唯物与唯心的解释模式只注意了哲学史上的普遍性研究,而忽略了整体性的研究。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新的看待哲学史的方法。 整体与部分作为事物的基本规定是事物的质与量的统一。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广义的)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问题之一,哲学家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整体或部分的立场去确认事物的实在性,  相似文献   

20.
如何理解西方哲学史?在什么样的意义上理解西方哲学史?这是西方哲学史研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我们看来,西方哲学史是西方哲学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把握自身、理解自身,对其自身的发展历程和基本逻辑作出总结和揭示的历史。对于这样一部思想性的历史应该用思想性的研究范式把握其自身的发展逻辑。我们将西方哲学的发展逻辑概括为从"能否思想"到"有无意义",以期沿着西方哲学史自身的发展逻辑重新理解西方哲学的历史,把西方哲学史丰富的思想内容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