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法治秩序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法治的提出,反映了法治建设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因而必然体现出明显的民族性特征,这也为法治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所证实。法治民族性的载体就是法冶多元与多元结构,法治多元结构及其变量构成法治民族性的主要内容,而其基础则为人的灵性、德性与理性,人性是构建法治秩序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浪潮对志愿服务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表现在区域性、民族性的志愿服务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 ,不知不觉地发生着改变。然而 ,志愿服务不是被动接受全球化冲击 ,而是在适应过程中促进国际融合 ,包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志愿服务的价值、各国志愿者的相互尊重、各国志愿者的相互学习 ,从而实现志愿服务文化的多元发展、多元互补。  相似文献   

3.
实质法治、形式法治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比较而言 ,实质法治论是一种较为妥当的理论 ,形式法治论有一定的缺陷。但是相对于单一的实质法治论 ,本文主张多元的实质法治论。本文认为 ,并不是只能够存在一种类型的实质法治 ,法治的类型可以是多样的 ;在一定条件下 ,不同性质的法律、不同的政体、不同的文化都可能为法治的实行提供基础和条件。中国选择了实质法治理论指导法治建设 ,法治建设的目标不仅是通过完善一套形式性的法律制度以规范和维护社会秩序 ,而且是通过这套制度以推进民主建设和人权建设。  相似文献   

4.
丁洁 《新疆社科论坛》2022,(4):55-60+63
多民族城市社区治理水平的提高事关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繁荣。本文立足新疆多民族城市社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现状及问题,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为着力点,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社区治理,创新社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结构,推动实现社区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在法治框架下实现新疆多民族城市社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是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要求。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有关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完善法律规范,构建有效衔接的法律规范体系;提升公共政策法制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宽容是现代多元社会的治理规则;它的政治价值体现为保障权利的法治结构、多元共处的社会秩序、谋求共识的政治程序.社会转型期中国的政治文化呈现出多元并存的状况,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文化调适,有必要考虑以宽容为价值取向,构建"和而不同"的体系文化,维护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政治文化系统;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尊重规则的行为文化;营造以关注公共利益为目标,以互惠共享为取向的政策文化,实现并保持转型期中国的政治和谐.  相似文献   

6.
法治正义与伦理价值选择的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所体现的正义和单纯的司法正义不同,它既有程序正义的一面,也有实体正义的一面.法治所体现的实体正义使法治国家本身并没有超越伦理价值的选择,但是,法治体现的实体正义作为一种具有时代性的国家伦理价值来说,是宏观与高层次的框架性伦理,它将其他具体层面的伦理价值选择按层次交给不同的主体,从而形成法治国家在伦理价值选择上统一与多元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传播是和谐族际关系、建构多元并存的中华文化新格局的重要途径。于此解读《走进西海固》,透视作者图文一体的编创意识,地域性、民族性的双重视角,礼赞与反思并举的文化创新理念,于当下、未来的文化建设均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4,(8):17-22
法治中国是一个整体的战略构想,既包括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法治国家的价值追求,也包括不同层次的法治建设实践;既包括良善法治制度的历时性积累,也包括全面建设法治目标的战略构想。法治中国建设是价值目标、制度结构和基本进路在实践中有机统一的整体安排。从整体上把握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构想是将不同时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和不同环节法治实践馈如法治中国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法治社会的发源地是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在东西方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催生了社会的法治化并使其具有经济开放、政治民主、文化多元及法律至上等构架特征。在法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 ,道德的性质随着社会构架基础的变化发生了对位偏移 ,故而其在法治视域里的规范地位和调控形态也逐渐没落和转换 ,并出现立足于法治来构筑德治秩序的趋向  相似文献   

10.
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法治社会的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意识是法治模式构造、运行与变迁的先导和基础,直接决定和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法治状态和法治水平;法治的实践,不仅意味着社会管理结构的改革与制度模式的变迁,更意味着人们的法律意识与法制实践的同步更新与发展。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总体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与法治的内在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公民法律意识只有根植于丰厚的法治社会生成的土壤之中方能得以历练和提高,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自由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塑造以市民社会为基础的多元文化环境,用民主和法治铸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观念把文化与民族等同起来,强调文化的同一性、民族性及排他性,脱离了当代文化发展的现实,束缚着文化之间的交往与交流,不利于培养人们的大文化意识及对异文化的共情能力.当前.应以多元融合和相互渗透为契机,突破传统文化观念的束缚,增进人们对文化多元性、开放性及兼容性的认识,学会与异国文化共存,更重要的是应不断从不同文化中汲取养分,通过交流达到相互理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法治——以形式法治概念为基准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和历史进程推动了法治从国家统治方式(国内法治)发展成为向全球治理方式(国际法治)。从形式法治概念出发,(国际)法治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法律的可预期原则、法律的普遍适用原则和法律纠纷的有效解决原则。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的主要差异在于:国际法治是契约型法治、多元分散性法治,国内法治是强制型法治、一元型法治。国际法治区可分为全球层次和区域层次,这两个层次的法治的典型是WTO法治和欧盟法治。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多元与多元文化:在多样化中经营统一 在不同国家就多样化、移民,以及社会整合与社会凝聚所进行的政策讨论中,出现了多元文化主义这个术语,甚是引人注目。与此同时,西方的各个工业化社会愈来愈加意识到,虽然世界在发展,经济在增长,地区化/全球化进程日见其甚,“民族性”和“文化差异”仍然是许许多多人突出地关注之点。这两件事不谋而合,一起发生。确实个人特征与交互关系的模式之多样化,是当代所有地区的大多数社会的基本情况。统计数字表明,全球只有10%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西方的造物哲学思想,对多元文化现代设计的特质进行阐述,包括创作形式多样化和作品内容多元化,以及设计手段生态化和民族性的国际表达。在各个设计领域中,多元文化对艺术家创作方式以及作品文化内涵有深刻影响和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网络传媒对英语全球化推进中的催化作用为视角,探讨了英语语言文化单极化对世界民族性语言文化的影响,提出了多元价值下对语言文化单极化趋势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法制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提供了必要的规则;法制是构建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民生法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坚持多元治理,加快社会组织规范发展;坚持依法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7.
常晶  常士訚 《江淮论坛》2012,(6):97-102
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中关于共和政体的构想试图为实现政治稳定提供一种可行的制度设计方案。其核心要义是通过对不同因素、不同利益团体的承认和合理安排,形成“容蓄多元、和谐统一”的政治秩序,从而实现政治稳定。其中,“至高广涵”的善是本质属性和价值追求,“多元有机”的城邦公民共同体是政治稳定的实践载体,由划清财产界线、中产阶级主导、轮番而治、分权与法治所构成的“多元统一”的共和政体是能够实现政治稳定的合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维护社会的模式是多元的。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历来都比较重视运用法治、德治这两手,以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建构了封建统治的超稳定社会结构。但这种法治的有限性和德治的局限性还是非常明显的,是与现代社会的法治和德治不可同日而语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双管齐下,共同发挥作用,并在以下四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的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二是制定良法,引导、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三是加强道德建设,为推进法治提供重要支撑。四是重点抓好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9.
金秀琴 《北方论丛》2004,(4):130-132
多元化是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双重表现,是文化互动形成的世界文化格局的表现.法律文化的多元化表达的是人在认识法律的过程中对法律的不同态度,表达的是不同的文化意义系统.一定的法律文化现象只能是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不同文明国家在社会演变中形成各具特色的法律文化心理,具有一定的不可变迁性,从而形成各具形态的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20.
赵建永 《东岳论丛》2006,27(1):172-175
梁漱溟“三期重现”的文化观存在的问题是:人生三种态度导致的三条路向强调了文化的民族性和特殊性,从横向空间上看西、中、印三大文化是多元并存的;而此三种文化只能依次重新出来解决人生三大问题,从纵向时序来看是为一元单向演进过程。汤一介先生通过诠释“普遍和谐观念”而建构的多元一体化文化发展观,为克服这种多元与一元矛盾的难题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