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爆发,立即引起列强驻汉口领事馆的高度关注.外报及其新闻记者的反应见仁见智,褒贬各异.而列强政府采取"友清敌民"的态度,都站在清王朝一边,防范、敌视革命党人.因列强在华利益各异,所以它们对待武昌起义的态度也不完全一样.列强之间相互博弈和妥协的结果,是共取"不介入"的中立态度.这与湖北军政府意图示好列强的外交政策也颇有关系:鉴于近代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被列强绞杀的严重历史教训,革命党人始终避免得罪外国,承诺保护各国在华既得权利和外国人在华生命财产安全.湖北军政府的外交政策和外交策略,得到驻汉领事团的理解认可.袁世凯出山后,列强则全部转向"拥袁抑孙",将袁世凯视作"秩序"的代表.辛亥首义后,列强面对中国政局的急剧变化,不断调整其对华政策,固然与清王朝、民国政府、袁世凯诸方的外交策略不无关系,但归根结蒂,是列强自身谋求在华利益最大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路权问题是中国近代铁路史之核心问题。路权的归属更易,无不反映当时社会的形势。本文仅就北宁路权逐步丧失的过程,论述帝国主义对华政治、经济侵略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一、英国攫取北宁路权北宁之路,起讫于北京、奉天,亦称京奉路。始建于1881年,旋分段展筑,至1905年告竣,为中国最早创办的国有铁路。北宁路纵贯关内外,沿线矿产丰富,一直为帝国主义激烈争夺的目标。北宁路修筑伊始,英人金达便居铁路总工程师一职,从勘察路线、动工修筑、引进材料,直至运输管理,均由他一人定夺。如筹建筑路期间,负责此事的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  相似文献   

3.
同中国革命曲折复杂的历程一样,在毛泽东早期的革命实践活动中曾一波三折,不仅在政治上多次失意,在军事领导指挥上亦曾三次被"剥夺"兵权,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三次被赶出红军",这便是龙岩城会议"选掉"了兵权,赣南会议"取消"了兵权,宁都会议"撤销"了兵权.而他每一次兵权的失掉,都曾给中国革命和军队带来严重危机.  相似文献   

4.
旧中国收回香港的四次失败经过第一次是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向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指出英国在香港“无继续存在之充分理由”。但这一正当要求被英法等殖民大国控制的和会借口不属于和会职权范围而拒绝。在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使列强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德国挑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对日赔款为列强扩大在华权益提供了条件。伴随列强在华权益的扩大,教会势力日益壮大,中国人民反洋教运动也蓬勃发展,义和团运动应运而生。列强联合镇压了义和团运动,这次联合行动为日后日英结盟提供了绝好机会。  相似文献   

6.
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沙俄趁机派兵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1901年1月,清政府任命驻俄公使杨儒为全权大臣,与俄进行交收东三省的谈判。谈判从1月4日开始,到4月6日告一段落,历时三个月,共分三个阶段。在整个谈判过程中,杨儒临危不惧,处乱不惊,始终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与沙俄政府进行了针锋相对、机智勇敢的斗争,使之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的野心最终没有得逞,为中国收回东三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东路事件是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后涉外事件中的一例。蒋介石在大力推行"革命外交"之机,对张学良发动中东路事件持支持赞同态度。其目的是多方面的:既可借列强势力收回中东铁路,又可迎合列强反苏的需要;既可控制和削弱张学良,又可增加其与冯对抗取胜的实力。  相似文献   

8.
1899年,法国通过不平等条约租借了广州湾。自其产生之日起,中国人民就对此进行了不屈斗争。广州湾租借地的收回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正式提出收回租借地的请求,但遭到了列强拒绝。随后华盛顿会议召开,中国再次提出这种要求,法国承诺有条件交还广州湾租借地,但是在会后又拖延不交,收回广州湾租借地交涉成为悬案,,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收回租借地运动再起,中国政府亦提起收回广州湾租借地交涉,但无果而终。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广州湾租借地收回提供了契机。战争结束后,中国正式收回了这个租借地。  相似文献   

9.
俄国十月革命后,北洋政府面临如何处理与旧俄政权的关系问题。军阀控制的北洋政府意图取消同旧俄政权的关系,并为此作了努力,其中包括停付庚子赔款、停止旧俄使领待遇及收回旧俄租界、旧俄驻华使领馆等。因列强公使团干涉,北洋政府的行动未取得预期效果;但行动本身对于中国与苏俄关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会审"是中国近代一项特殊的司法制度,它是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所攫取的侵华特权,是列强在华行使其领事裁判权的重要方式之一.会审法庭最先创设于上海外国租界,并陆续扩展到鼓浪屿、汉口的外国租界和东清铁路.列强通过会审特权的行使,扩大了在华的领事裁判权.同时,列强在会审法庭中,不以中国法律为审判依据,干预法庭诉讼程序,不仅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的独立性,而且侵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会审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化加深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对南海诸岛的主权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之际,东西方列强不时非法勘测、侵扰中国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严重威胁中国海权。在与列强斗争的过程中,晚清政府的地方政府官员运用国际法中的有关规定与列强交涉,最终收复了被日本占领的东沙岛主权,并向国际社会宣示对西沙群岛的所有权。与此同时,晚清政府根据国际公法和各国的海上实践,提出了"水界"区、渔业区等海域主张,以捍卫中国南海权益。晚清政府维护东沙、西沙群岛的一切措施,都符合近代国际法的"自护之权"以及"条约"确定的领土界限和领土所有权等准则。晚清政府维护海权之举,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在目前中国的外交斗争中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实施联俄拒日外交,派李鸿章出访俄国,以出让主权利益为代价,与俄国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清政府高层对缔约工作采取高度的保密措施,但地方官员和民间社会仍从种种途径获知密约的局部内容,并就密约的可能结果表达了质疑和担忧。由于清政府对俄国仍然持有期待,因此这些不同意见未能起到促使清政府有效应对俄国毁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了解国际条约及各国法律特别是我国关于著作权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探讨了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提出了作品复制件所有人行使所有权与著作权的法律冲突及解决办法,指出著作出租权应当被确认为著作权人的一项独立权利。  相似文献   

14.
按照国际法或国际惯例,沿岸国对于本国领海内的渔业资源享有独占权。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中国渔业权的保护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中国的专属渔权受到了严重侵犯,民国时期日本对华侵渔活动尤其猖獗。民国时期,日本政府及私人组织对中国沿海渔业资源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开始了蓄谋已久的对华侵渔活动,从中国东北沿海到闽粤沿海,没有一处地方见不到日本侵渔渔轮的身影。相对于其他列强对华侵渔来说,日本侵渔具有自身的特点。日本侵渔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它迟缓了中国渔业发展步伐,破坏了中国领海主权完整。同时,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领海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始,宣统皇帝退位止),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和甲午战争前,法国就积极参与了西方列强对华贷款的竞争,不过,此时各国均各自为政,并未形成联盟.甲午战争后,资本输出逐渐成为列强经济侵华的主要手段,在激烈竞争中,法国与俄国、比利时结成同盟与英、德、日集团争夺贷款权,同时,法国为了自身利益又与竞争对手英、德、美签订协议组成四国银团,不惜"牺牲盟友利益"共同瓜分贷款份额,扩张势力范围.法国与俄、比的特殊关系,还表现在法国承购俄、比难以承担的贷款份额,与俄、比合组公司、银行贷款,从而形成掩盖在他国名义下的法国债权,在估计法国在华侵略势力时这一事实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后,在恐怖主义和反恐战争的推动下,大国关系经历了深刻的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也呈现出诸多特点,特别是美国成为这次大国关系调整的关键因素。对这些特点进行梳理、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当前大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东北史研究中出现的列强对东北的经济侵略问题,以东北最早开埠的营口港为基点,从港口的对外贸易出发,运用比较借鉴的方法,总结了列强对东北经济侵略的共性。研究结果表明,列强对东北的经济侵略是以鸦片为突破口,以商品倾销为手段,以掠夺资源为最终目的。该研究对东北经济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TRIPS协议,即《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是有关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重要协议,也是WTO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WTO成员国包括《商标法》在内的知识产权立法应与TRIPS协议的要求相一致。我国新《商标法》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完善和发展。从TRIPS协议的角度看,这些完善和发展包括:注册商标的种类、注册商标的可视性和显著性、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的保护、临时措施和商标确权终局问题、官方标志的禁用、优先权问题等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相关档案和史实的分析,从三个方面证明,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前后为争回山东主权、维护国家和民族权利还是做了大量工作的,在列强环伺的国际会议上,也成功收回了部分国家权益,为山东问题的最终解决打下了较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动以及列强企图侵占东北等因素,引发并加剧了东北地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诸如烟毒、赌博、娼妓等。烟、赌、娼的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东北市民的正常生活。地方政府虽采取措施进行整治,但最终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