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生活方式及其发展规律为了获得对生活方式的正确理解,我们有必要揭示生存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关系。因为生活方式及其发展规律蕴含在这三者的关系之中。生存方式是生物的存在方式。生物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与周围环境进行的不断输入和输出所凭借的条件和采取的形式就被一般地称为生存方式。而人类由猿发展而来的过程,也是生存方式的长期演化过程。由猿的需要变为最初人的需要和猿的能力进化为最初人的能力,人类具有了这样独特的生存方式:劳动作为独立的谋求生活资料的手段而与直接满足需要的过程这两者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日益明显地区分开来了,人类与其生存环境进行输入和输出的全部过程被分为生产和生活两部分,于是这两部分各自所凭借的条件及采取的形式也就独立开来了:一个是生产方式,一个是生活方式,从这种意义上说,生活方式就是指人们直接地满足需要的活动所凭借的条件和采取的形式(包括社会形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正在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认真研究生活方式与道德观念的相互关系,探讨道德因素在生活方式变革中的作用,是伦理学研究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生活方式是人们生活和活动的稳定形式,它涉及人们在社会生活、政治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价值目标,也涉及人们的行为、品德和思想方式。个人的生活方式之间尽管有着巨大的差别,但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从总体上看是一种典型化的东西,它与个人的生活方式处于多样性的统一之中。为了阐明一定社会的生活方式,必须透过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把握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方式的内容和演变。在我们社会里,经济体制的改革,给了经济、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工作以极大的推动。在社会生活所发生的显著变化面前,原有生活方式的许多方面已与社会生活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改变原  相似文献   

3.
变革·融合·制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存在着变革、融合、制约这样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这样的三个环节通过以下四方面的研究予以揭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合流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传统哲学的比较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农民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时间尺度分析生活方式的结构,认为生活方式的完整结构应当包括劳动与闲暇两个基本方面。劳动时间是闲暇时间形成的基础。劳动是我国现阶段时间结构的轴心和社会生活的主旋律。剖析了“重闲暇、轻劳动”的生活行为早熟现象。论证了闲暇时间对劳动产出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特殊价值。结合黑龙江省九市镇生活方式调查资料分析了现实劳动与闲暇时间结构中,时间资源的空耗导致生活活动效益降低问题。并从劳动活动所赖以进行的生产要素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精神文化价值观念诸方面分析了原因,提出我国现阶段生活方式变革的主题应是劳动与闲暇结构的优化,目标模式选择应是确立以共同理想和价值观念为精神导向的勤俭、创造型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龚向和 《求是学刊》2001,28(4):69-73
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对工业经济时代所形成的行政法治提出了严峻挑战 ,呼唤并必将引起行政法治的全面变革 ,尤其是行政执法方式的变革 :行政执法方式的多样化、非权力化、法治化与公开化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与方式变革王保安经济增长是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客观存在和自然过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生产诸要素的整合形态,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经济运行方式。增长方式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因此要受到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经济运行机制和体制建设、以及政治体制和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都面临着来自西方的强烈冲击,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有不少相似的经历。由于观念不同,采取的应对方式也有很大差异。就近代中日两国的共同经历而言,日本明治初年生活方式变革的断发、易服、改历三大代表性事件,在中国却迟来40年。从这一时空差距中可以管窥近代中日关系的逆转。  相似文献   

8.
论中西传统生活方式基调的跨文化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活方式文化差异的基点在于价值观念。文章从外向与内向、分离与整体、冒险与重生、罪感与乐感等方面论述了中西方两种传统生活方式跨文化差异的基本特征。指出,中西特有的地理、社会条件形成的文化原始定向,对中西传统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评价中西生活方式基调的跨文化差异,应坚持科学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应立足宏观,从历史长河的动态变换中给予全面的具体的价值定位。现时代,应从人类自我完善的角度促进中西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交流与沟通,达到优势互补,促进人类共同繁荣与进步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现状和特点,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供依据,我们对天津市市区部分居民的零用钱支出进行了抽样调查。这次调查的对象包括工人、商业饮食业服务人员、干部、知识分子、大中学生、离退休人员以及家庭妇女等等。人们的零用钱主要用在哪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10.
每一位不轻视人生的人,在变化多端发展迅猛的世界面前,一定不会甘于“静守佛地”而无动于衷。是的,为了适应变化、为了适应发展,我们必须调整自己.科学技术的巨大进展,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导致了社会分工的急骤增长。在这种分离的进程中,分离也同时发展了自己的对立面:统一。因为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一方面,每个人比其他人更深刻地理解自己从事的工作;另一方面,每个人能深入了解的领域却更加狭窄;这两个相反又相成的因素相互作用,结果产生一个共同的要求:我们每个人要  相似文献   

11.
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信息高速公路”利弊谈石中元一、未来人类的生活前景在未来的家庭里,房间里不再摆放电视机、录放机和电话机,取而代之的是与之网络相联的智能电脑。人们不再在电视机前被动地“接收”电视台中心将定节目到观众家里,各个家庭可以在同一时...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已经清楚地表明,在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自觉地促进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各系统的协调发展,是顺利地推进改革和持续稳定地发展国民经济、实现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创立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先决条件。本文仅就生活方式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自然环境与生产力的发展刘世佳李艳春生产力的发展与自然环境是息息相关的,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人类共同关心的非常重要的问题。发展经济,创造文明、进步、美好的社会,不能不担负起发展生产力与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一、自然环境是生产力产生、发展的物质条件。人类的产...  相似文献   

15.
官僚制是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以科层结构、非人格化为特征,是工业社会的产物。随着官僚制的发展,其弊端日益显露。以政府的企业化管理为特征的后官僚制,逐渐成为西方公共行政发展的新趋势。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官僚制模式的相关内容,然后分析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传统官僚制模式的批判与反思,最后对官僚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论法制变革中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制传统以其自身的特点对现代法制的建构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法制变革如果完全抛弃传统,则势难获得民众心理和文化上的支持与认同。文章对传统法制中的现代性因素进行了归纳和概括,认为由于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中国的法制变革在价值取向、路径选择和目标模式上必然要走一条与西方国家迥然相异的变革之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浦东新区千户农民生活方式包括家庭状况、劳动与就业状况、饮食状况、子女期望、住宅及耐用消费品状况、社会组织与服务、生活质量、精神生活状况等八个方面的调查,发现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而迅速到来的城市化进程,不仅改变了农民的劳动就业状况,而且使新区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诸多新变化。作者除对这些变化一一作出阐释外,还对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加以较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传统仁学与生活保障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传统仁学关于生活保障权的思想主张和现代法治发达国家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来看,那种以经济发展优先为借口而轻视精神权利和人格尊严的所谓生存权理论从根本上忽略了各项基本人权之间的关联性和互动性。此种理论同强调爱与敬并重的传统仁学的礼治原则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与人的存在方式变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孙玉祥 《求是学刊》2001,28(1):34-38
时代的变革,从根本上说是变革人自身的存在方式,因此,我们需要从人的存在方式变革的视角去思考正在到来的"网络时代",而不是泛泛地议论"网络"的正、负两面效应.具体地说,"网络"变革了人的世界图景,认识方式和实践方式,因而从总体上变革了人自身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汉语和英语中,与视觉行为有关的词表达形式有数十种,意思各不相同.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仔细、认真地看",如凝视(gaze,stare)、端详(look…carefully)等,另一是"简单地看",如浏览(browse)、瞥一眼(glance)等.这些关于"看"的概念早在人类社会早期就已有了,到了文明社会,随着知识传播和接受活动的开始,媒介形式和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看"的一些新概念,媒介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看"的方式,并由此产生了独特的价值意义,阅读、观看等概念出现,大大丰富了早期人类"看"的内涵并对他们的思维和行为产生根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