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希特勒遗产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到1956年,德国官方才终于证实了希特勒的死亡。希特勒的妹妹保拉作为最近的直系亲属向法院提出了遗产继承申请。保拉和法院之间进行了好几年的拉锯战,到了1960年,保拉果真得到了希特勒遗产的三分之二。但是她却无福享受胜利果实,因为,这一年的6月,保拉出人意料地去世了。但保拉的死并不意味着围绕希特勒遗产的这场争斗已经走向尾声。  相似文献   

2.
在内心深处,希特勒觉得罗斯福是素质才能高过他的国家领导人。 希特勒从不掩饰自己对斯大林的钦佩和崇敬。 在战争期间,希特勒认为丘吉尔不过是罗斯福和斯大林手中的一个没有主见的工具。 ……  相似文献   

3.
一语浇心     
有人把幽默喻为生活中的“调料”、事业上的“润滑剂”,颇有一番道理。 据载,主持人问一位参选“香港小姐”的女士:“肖邦和希特勒,你愿意嫁给谁?”那位女士说:“我愿意嫁给希特勒。”满座皆晾。女士柔声细语接着说:“如果我嫁给希特勒,肯定不会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了。”全场掌声雷动,最终她摘取了“香港小姐”的佳冠。  相似文献   

4.
贺骞 《中外书摘》2006,(11):26-28
他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希特勒的孩子,但他们的确是纳粹法西斯时代的产物。当他们被希特勒从地狱中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无法逃脱的宿命。  相似文献   

5.
她们爱过阿道夫·希特勒文/西村图/无徒荒唐的时代必将产生荒唐的历史事件。希特勒第三帝国时期,偏就有过那么多女人,曾经万分渴望与希特勒那样的战争狂人,产生一种异乎寻常的亲密关系,于今想想真是一个天大的讽刺。德国历史学家赫蒙·艾尔索菲,多年来一直从事着“...  相似文献   

6.
在二战时期,希特勒与苏两个不同的民族之间出现了战争,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表现就是希特勒对苏政治的一个侵,无论是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政治的侵犯就是领土的侵犯,就是对一个民族的侮辱。本文将会主要针对希特勒对苏联的种族主义为主要论点,进一步的探索希特勒如何在段时间内推动一个政策变动,也是进一步的阐述纳粹德国如何快速在这场战争中实现军备重整。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头目希特勒目空一切,不可一世。殊不知,他坐上德国元首兼总理宝座之前,曾在一次宴会上栽倒在中国驻德国公使刘文岛手上。当时,希特勒丑态百出,成为国际外交界的一大笑话。  相似文献   

8.
李涵 《中外书摘》2014,(9):27-29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德国总理府地下室的避弹室开枪自杀,自杀前一天,他留下了一份政治遗嘱。在这份遗嘱里,他选择了海军司令卡尔·邓尼茨为继承人,任命其为德意志帝国总统和国防军最高统帅。那么希特勒为什么抛弃了戈林和希姆莱等亲信而选择邓尼茨?  相似文献   

9.
1945年,当盟军攻占德国纳粹关押犹太人的集中营的时候,眼前展现的极端暴行和堆积成山的尸体让许多盟军官兵呕吐不已,不能自已。然而,当盟军官兵愤怒地将附近的居民强行带到大屠杀现场见证到底发生了何等暴行时,他们看到的却是居民毫无表情和毫无忏悔之意的脸。面对这个历史性的时刻,盟军官兵和本地居民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感触。对于盟军官兵而言,他们身处异乡,看到了在故乡所无法看到的登峰造极的残暴,他们不敢相信眼前所发生的这一切;而当地居民对这一切早已习以为常,他们对希特勒们构建出来的老套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三份举世公认最有价值的情报:希特勒德国对苏不宣而战、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日本天皇御前会议决策南下太平洋。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曾自豪地说,德国进攻苏联的情报我们事先也已获得。  相似文献   

11.
正说起帕金森病,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不停颤抖的手,其实,帕金森病不一定都是"抖","抖"也不一定是帕金森病。有人说,是帕金森打败了希特勒,因为帕金森会使人思维迟钝反应慢,以致他在战争组织方面不够及时和思虑周全,影响了战局,导致失败的后果。导致希特勒兵败的真相是否如此我们不得而知,但希特勒患有帕金森病是事实。希特勒执政晚期,在公众场合很少能看到他充满激情的演讲和标志性的演讲手势了,因为到了帕金森病晚期,他已经不能抑制手的抖动了。  相似文献   

12.
童中贤 《公关世界》2008,(12):28-29
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西斯崛起,希特勒疯狂扩军备战,气焰嚣张。1939年,德国突然进攻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英国保守党领导集团内部妥协派和主战派之间正在进行尖锐的斗争。此时德国在征服北欧后,在西线发动了攻击,袭击了法国、比利时和荷兰。  相似文献   

13.
欧洲归国     
欧洲归国聂光 1936年夏,我以纺织专家身份代表中国前往美国和欧洲,参加三个世界性的会议。旋被德国柏林奥斯加可汗化纤厂聘为工程师,合同签订一年。半年后,因希特勒疯狂排犹,使得该厂总经理、总工程师这些犹太人被迫逃往美国,以致工厂关闭。我遂转到瑞士温待上...  相似文献   

14.
孙宝根 《老年人》2012,(5):42-43
1752年,德国人向中国派出第一艘商船"普鲁士国王号",揭开了中德两国正式交往的序幕。民国时期,中德关系主要是蒋介石和希特勒的交往,由起初函电往来、互派人员表亲善,到后来逐渐疏远,直至最终决裂。蒋介石希特勒交往渊源蒋介石在留学日本期间,就十分迷恋德国军事建设经验,并且学习德语,两次打算赴德深造,他还在《军声杂志》上  相似文献   

15.
石炜 《中外书摘》2011,(12):68-70
德军潜艇主力投入挪威之战挪威战役本是一次可以避免的战争。作为一个中立国,挪威起先并未卷入“二战”,本身也没有任何可以让大国的资源,但德国军事工业来得依赖瑞典匠铁矿,而占领挪威则可以欣德国的钢铁命脉,因此尽管希特勒再三向英国强调,你不碰它,我不碰它。  相似文献   

16.
二十多年前,英国作家肯·福莱特在小说《针眼》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盟军准备在诺曼底登陆。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盟军制定了代号为“卫士”的战略欺骗计划,指望通过分兵的方式,阻止希特勒把装甲部队调往诺曼底,从而为盟军的登陆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7.
在周恩来领导下阎宝航开展秘密情报工作 1939年欧战爆发后,英美等国由于惧怕日本配合希特勒德国在东方向他们发动进攻,阴谋制造了“远东慕尼黑”,逼迫国民党政府向日本侵略者屈服,企图牺牲中国,以换取日本同他们妥协。在日本的诱降和英美的劝降之下,蒋介石更加动摇,投降危险急剧上升。一天夜里,在李克农相约之下,阎宝航来到了曾家岩50号。  相似文献   

18.
二战的战场上曾经出现过这样一支秘密部队,这支部队的士兵中有歌手、插画家、音效师。他们用自己的演技和创造力一次次让德军受到“惊吓”,他们最有效的武器是艺术,他们的工作是——愚弄希特勒。  相似文献   

19.
波及世界各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以1945年4月30日的希特勒自杀和5月8日的德军投降告结后,法、英、美、苏等胜利的同盟国取得了较长的和平发展的时日。在治疗战争创伤的同时,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福利国家(welfare state)”政策的实施,生活水准的提高,人的趋乐避苦的本性抬头,贪图享受的思想萌发。  相似文献   

20.
小小环球     
小小环球元首乘坐的汽车防弹夹层。车内各个暗处放着多支满弹待发的“路加”牌袖珍手枪。这种轿车的底板经过加固,可避免地雷爆炸造成的危险。整辆车的重量已超过5吨。苏德战争爆发前,希特勒首将一部700K轿车赠给斯大林,借以炫耀德国的工业成就。这种高级轿车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