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风、云、雨、雪、雾、露、霜、雷、霁,这都是人们生活常见的气象现象。唐诗里有不少富有诗意的诗句里都含有这些字,请你在图中的空格内填入原诗,让全图出现5句七言诗4句五言诗。  相似文献   

2.
张燕 《老年世界》2010,(13):29-29
唐诗是棵树,唐诗是鸟的乐园,鸟是唐诗的音符。 读唐诗,听到最多的是鸟的啁啾。诗里的鸟数不胜数,有鸳鸯、大雁、鹧鸪、燕子、乌鸦、喜鹊、孔雀、鸾凤、黄莺、杜鹃、黄鸸、黄鸟、青鸟、白鹭、白鹤、黄鹤、鸥鸟、鹦鹉、布谷、啄木鸟、斑鸠、老鹰……简直就是鸟的诗国!  相似文献   

3.
《公关世界》2016,(11):113-117
赵允河北辛集人。逸云斋主。早年跟随家乡名师学习传统山水。1986年毕业于河北师大美术系,受教于杨鉴民,关尚卿等老师。2010年进修于北京画院。
  多年来一直研习传统绘画,自明清入手,上溯宋元的历代古画。创作追求应物会心,注重感悟传统和自然中探寻艺术,从事山水创作二十余年,专攻山水,兼善人物小品。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职业画家协会会员。北京浩天书画院院士。石齐艺术研究会画家。2003年创办金谷画院,培养了一批青年画家。2012年陪同裴周玉将军去澳门参加艺术交流。作品多次参加省级以上展览并获奖。部分作品被企业和外国友人收藏。  相似文献   

4.
《长恨歌》是唐诗中中国古典悲剧艺术的代表作,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历史的凝结,是丰富多彩的唐诗文化的集中体现,尼采说过"肯定生命的最高艺术,即悲剧。"所以,在丰富多彩的唐诗艺术美中,我想借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命定与抗争","美景生长恨"和"并非十全十美"三个方面来欣赏一下《长恨歌》所蕴育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5.
李健 《老年世界》2008,(15):25-25
最近,有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刘姐老头去世多年,出来进去一个人,形单影只,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她对我说“我怕自己会变成哑巴,就天天念唐诗,所以才没有丧失语言能力。”听得我心里酸酸的,直想哭。  相似文献   

6.
郭倩 《当代老年》2014,(5):54-54
喜欢吟读唐诗的老年朋友,请您用红、绿、白、兰、青、黄、紫七彩色仵下面的唐诗空格内,填入准确的色彩与诗句吻合,并写出诗名与诗人姓名。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山水画,是一种意象的山水,而不是有如照片那样具体而入微的图像。因此,在山水画家的笔下,或峰峦岿崎,或重汀绝岸,意境总是随着画家的个性思想而不同。
  1963年,方强出生于充满诗情画意的大别山中,自幼家学渊源,又得本邑名家何家安先生指导,青年时代他便以山水画在大别山中小有名气。2005年在深圳举办的“田园画展”上,始识方强山水,其质朴劲健的笔触与雄浑厚重的墨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总结了唐诗中温度词的概念隐喻研究现状,用概念隐喻的理论分析唐诗中温度词在态度和信仰域、情感域、社会和经济地位域、状态域、疾病域五种不同目标域的映射中表达的内涵,举例说明唐诗中暖、炎、冷、寒等温度词概念隐喻的巧妙运用,为唐诗的赏析、流派之争及翻译等提供认知语言学上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方勇 《现代交际》2010,(8):54-54,53
在众多古人笔下,江北的扬州被描绘得分外妖娆,而真正居于江南的苏州,却略微显得有点落寞。本文拟从众多唐诗中,无论是史实,还是创作等诸方面,来重新认识唐人眼中具有特殊情感的苏州。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列举唐诗中的几首重阳诗篇,说明登高、宴饮、赏菊、饮菊花酒等等重阳节的户外活动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公共卫生行为。揭示重阳节的特殊文化意义和心理暗示。  相似文献   

11.
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说文解字》曰:"云,山川气也.从雨,云象回转之形."云随天候而形成或厚薄或阴晴的变化,因其自在卷舒仪态万千,在古代就被赋予浓厚的理想色彩.古人言,"仰则观象于天",主要是基于云气聚散所反映出的日月星辰等种种事物的意象变化.因此,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了云、雷纹样(统称回纹).随着历史的发展,云成为诗人和画家倾心的审美对象.《诗经·小雅·白华》中有"英英白云,露彼菅茅"的诗句,屈原《九歌·东君》里有"青云衣兮白霓裳"的描写,曹植《洛神赋》用"轻云蔽月"来形容神女的美,《庄子·天地》中也有"乘彼白云,至于帝乡"的愿望.以云为主题的诗赋也很多,著名的有荀子《赋篇·云》、西晋陆机《浮云赋》《白云赋》以及晋成公绥《云赋》、杨乂《云赋》等.  相似文献   

12.
唐诗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中最璀璨的明珠,而唐诗翻译一直是许多翻译家研究的对象,本篇论文从阐释学的角度浅析了唐诗的意境翻译。阐释学是一种关于理解和解释的理论和哲学,阐释学认为翻译的对象不是语言而是意义内涵。而诗歌作为意象的集合体,需要译者加以阐释而非简单重组,这样读者才能更加准确理解原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唐诗的最大的特点是其具有艺术性,艺术性主要体现在音乐美、抒情性和语言凝练等三个方面,研究中国古代唐诗的艺术性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和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至为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世间最能宽容一切的,是大自然。有了大地的宽容,才有了万物的生机;有了峭崖的宽容,才有了瀑布的壮丽;有了磨石的宽容,才有了宝剑的锋利。  相似文献   

15.
《职业》2013,(29):13-13
一份来自于微软和IDC的调查显示,在2012年台将近170万个云计算相关的工作岗位得不到满足,而且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还会有更多的云相关工作岗位出现。云计算的出现对组织和员工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下,市场上对云技能人才的需要量远远超过了人员可用的数量,云技能人才仍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葛兆光先生《唐诗选注》的浅析,使读者大致了解了作者选注唐诗的客观态度以及依照写作美学与审美意识进行的独立性解读;尤其是双重的评判,让读者更加精准地理解了所选的每一首诗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7.
潘丰泉 《公关世界》2016,(20):88-89
20世纪一位在山水画领域颇有建树的画家李可染,除了创作以毛泽东诗词为特定题材的山水画之外,则更多地把目光投射在我国西南这一广袤且带有神秘色彩的题材作深耕穷探,通过“此不同于彼”的表现--有异于画史多描绘中原北方干燥坚硬的崇山峻岭和江浙南方湿润松软的丘陵坡地,尤其被历代山水画家以其源源不断的艺术才情和旺盛的创造力所覆盖。可谓是让当代山水画家在面对画史一座座高峰如范宽、李成、李唐、董源、黄公望、王蒙、沈周的作品前,由此萌发让笔墨再生变异的创作欲望。  相似文献   

18.
田继学 《公关世界》2023,(18):129-130
<正>山水画的创作承载着很多的东方审美精神,也兼具传统哲学内涵的焕发。所以搞山水创作需要有博涉多优的修养,不能只为画山水而画山水,那样就成了画匠。我们知道画匠之作,无有灵性,也不可能有气韵生动的审美魅力。画家李焕林的山水作品无一件呆板生硬,件件都毫无匠气,全然都有可以澄怀观道的文化魅力。在他的山水里游目骋怀,可以移步换景,尽观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巍仪气质!为什么李焕林先生画山水性灵百般,总是带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精神格局呢?他跳脱画匠窠臼的动力来源在于何处呢?  相似文献   

19.
从冰雪山水画家转型成为钟情于抽象艺术的现代水墨画家,迟静华在求新求变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符号“叶子”,在“叶子王国”中尽情挥洒想象与激情,表达对人与自然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20.
世人无不做着各种各样的美梦。因为生命永远因美梦而闪光,有了美梦就有了人生的希望。人,不仅在做梦,还在追梦、圆梦。毫不例外的我,一直梦想成为一名画家,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但这个梦直到退休后才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