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精神文明建设是二十世纪下半期人类哲学所面临的最重大的问题之一。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语言的文化都在各自的水平和理解上承受这一主题产生的直接的压迫感,世界性的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会议和组织愈来愈多地把注意力转移到探寻人类的精神出路上,在不同程度上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人类精神文化建设的共同课题,是我们时代的人类性世界性的问题。我们今天提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将此作为全民性的问题展开到社会全部的精神领域,正是对历史内在逻辑的自觉意识。无论精神文明的涵盖面有多大,历史却用伦理化的形式把它提到整个人类的面前,精神文明与道德早已是不可回避的时代问题了。精神文明与道德的机制、关系如何?如何重建更加富有人情意味、更妥贴确切地给人以生存时空的精神世界?所有这些问题目前都很不清楚。可是,反思的时代已经来到了。  相似文献   

2.
一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需要创新,研究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论点,发现新的资料。一切学科都要前进,都是随着人类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历史研究是研究过去的事情的,它如何前进?如何创新呢?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实事求是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原则。过去的事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认识具有哪些本质属性?认识活动是怎样进行的?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这些问题往往会作出绝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认识论结论。任何认识论理论的真理性,都首先取决于怎样去考察人类认识,亦即受制于探讨认识论问题所由出发的视角。审度认识活动的视角,是认识论研究的方法论前提.对它的主动查考,标示着哲学认识论在方法论上的自觉.分析历史上各种认识论理论的研究视角,是我们评价其真理性和科学性的方法论判据。同时,选择和确立新的视角,也是我们今天重审认识活动的出发点。新的研究方法、新的视角的引入,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创建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新体系,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创建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新体系,需要回答一系列有关方法论的难题,诸如:什么样的经济问题值得研究?什么样的理论解答是合理的?各种经济分析和方案选择的难度、深刻性如何比较?其优劣如何评判?经济理论的进步性、科学性的标准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的正确回答都有待于方法论研究的进展。由此可见,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已经被推到了理论突破的前台。 我们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同志和哲学工作者,应该结成亲密的联盟。目前,至少有三  相似文献   

5.
<正>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那么,社会历史观中有没有社会主客体的关系问题?如果有,这种关系的表现又是怎样的?承认社会主体的能动作用是否同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论断相悖?这些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探讨这些问题,对于坚持唯物史观,深化历史唯物主义,是大有益处的.那么,历史唯物主义应该如何规定社会主客体的涵义?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的著名讲话中 ,关于我们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论述 ,是反映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决定我们党的性质和目的的大问题。经过 2 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近 10多年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风云变幻 ,开展探讨我们党的社会基础及其性质、目的 ,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紧迫感。一、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解放人民造福人民 ,为广大人民服务。人民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领导每一次社会革命都是为解放人民造福人民 ,都是根据当时人民群众的历史要求…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各项战斗任务,特别指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向社会科学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的研究课题,需要我们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为之作出贡献。 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究竟应该怎样搞?这是我们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没有解决好的一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存在些什么问题,应着重探讨那些问题,这是我们每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科学技术工作者特别是自然辩证法工作者都普遍关心的问题。这里,仅就既是当前存在的又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应着重探讨的一些问题,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及其认识,提出一些个人的粗浅看法,以期引起更深入的讨论。 一、关于自然辩证法原著的研究问题 如何深入开展对自然辩证法原著的研究,是自然辩证法界长期存在且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如不引起重视,自然辩证法的理论研究就不可能深入,尤其是在当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在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问题的研究中,基地的经济中心问题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究竟应如何看待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经济中心问题?太原市在基地中处于什么地位?应发挥什么作用?这些问题急待深入研究。一、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必然要有自己的经济中心研究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经济中心问题,首先要科学地认识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区域经济特性。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确定和建设,是党和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科学地进行经济区划和地区经济配置的结果。我们知道,每个国家都要建立各种不同的经济区,  相似文献   

10.
平等作为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向被资产阶级与“自由、民主、人权”齐名来倍受推崇.我们有必要在弄清它的基本含义和实质的同时,对资本主义的平等问题加以认真分析和研究.一、什么是平等?平等概念差不多同人类历史一样久远,只是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氏族部落时期,原始人的土地、猎物和战利品都是平等分配的,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原始平等.私有制和阶级对立出现以后,原始的普遍社会成员的平等就被统治阶级内部的平等和对被统治阶  相似文献   

11.
<正> “科学所要研究的东西正是我们不知道的东西。”①恩格斯的这句话提示我们,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一天,就有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就要进行科学研究,即探索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存在发展的规律性。客观事物在其发展的进程中,潜蕴着许许多多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因此,人类必须永远不间断地摸索、探求客观世界的奥秘。不论什么科学的命题,每当得出了真理性的答案以后,还要向其深度和广度开拓,研究、创新。这一个问题解决了,还有更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只有如此一步一步深入向前发展,才能够适应和满足人类在各个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存在和发展的需要。由此,就引伸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到底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在可知当中,是否还有不可知的一面?依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在哲学领域中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各个派别。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社会大约已经历了三百万年,而文明史——阶级社会史还不到一万年,然而,尽管文明时代的史学家一直致力于文明史的记录和研究,文明史中至今仍问题成堆,许多重大历史课题都还没有定论。不足一万年的文明史的研究尚且如此,原始社会三百万年历史研究之尚处于开始阶段,包括经典著作在内的许多具体论断都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也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原始社会史上的学术问题不比文明时代少,问题的难度也不比文明时代小,但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长期认真的科学研究。在原始社会的许多学术问题中,爱情这一课题并不引人注目,但即使这一平淡无奇的课题的解决,也需要长期认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界的老前辈于光远同志在最近发表的《关于“社会所有制”》一文的结尾说:他对社会所有制的探索已有十多年,“现在可以有把握地下某些判断,但仍然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这是很自然的。因为这是一个迄今没有展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象这样一个重要问题,还需要更多的人去关心研究,还需要靠大家来讨论。”①那么,于老在文中对社会所有制下了哪些判断,又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呢?于老的基本判断如下:a、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性质是社会所有(社会所有不等于公有);b、社会所有制包括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社会所有制;c、作为所有者的社会必须是实体。于老提出的基本问题有:a、社会所有制中的所有者同其他公有制中的所有者的区别究竟何在?b、在社会所有制的范围中是否包括马克思讲的“重建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  相似文献   

14.
<正> 1983年,我们在《晋阳学刊》第3期上发表了《简论社会主义人性规律》一文,由于篇幅所限,内容未能充分展开,加之文章发表以后,有的同志又提出了不同意见,因此,对于社会主义人性规律问题,我们感到很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一、社会主义人性规律亟待弄清首先,弄清社会主义人性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历史要求。马克思主义人性论认为,人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人性特点,每个社会都有每个社会的人性内容。据此,马  相似文献   

15.
跨学科的范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思想无疆界。跨学科研究是思想对学术分工的反抗;面对复杂的人类社会,尤其是中国的大范围制度变迁,解释现实而趋向真理,显然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都不可能胜任,因此这一努力意义重大。那么跨学科研究有范式可以遵循吗?或者我们不妨问思想有范式吗?也许思想的可能性就是跨学科范式的可能性,如果是这样,这个范式是任意的吗?当我们面对现实问题的时候,范式是必要的吗?……让我们听学者们怎么说。  相似文献   

16.
○何萍教授 ,在我们开始这次访谈的时候 ,您能不能首先对您的治学特点作一个简明扼要的说明 ?●我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如果说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有什么特点的话 ,我想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这里所说的“历史” ,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哲学史中所吸取的哲学传统 ;这里所说的“现实” ,指的是我们所处的现实生活世界及其所提出的诸多重大现实问题。在我看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一个根本特点 ,就是面向时代 ,思考人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  相似文献   

17.
我们热切地向全省社会科学界提出一个希望和建议:要关心经济建设,加强经济研究。 在目前,突出地提出这个问题,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 第一,这是贯彻执行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二大精神的需要。党的十二大制订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纲领,规定了我国人民在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如何实现这个宏伟纲领?如何完成这三大任务?核心的、首要的问题在于搞好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一切问题的基础。犹如在战争年代离开武装斗争其它一切都无从谈起一样,在今天,离开经济建设,其它一切也是无从谈起的。因此,犹如在战争年代工农商学兵都要齐心致力于打胜仗一样,在今天,关心经济建设则是人人有责的。在这方面,做为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经济理论工作者,当然更是责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为什么能够超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又为什么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为什么不能超越商品经济发展阶段?这里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但最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问题。 (一) 为什么我国能够超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呢?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范围内去考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进程是:原始公社——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历史发展的普遍性的表现。实际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历史进程是相当曲折、相当纷繁复杂的,这又是历史发展的特殊性表现。无论是普遍性的表现还是特殊性的表现,它们都是一定的  相似文献   

19.
老龄化问题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由于西方国家早于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工业化、现代化程度要高于中国,因此它们关于养老保障问题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需要我们研究和借鉴的地方。特别是发端于西方的福利经济理论、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现代社会保障论、帕累托最优原理、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生命周期理论等都从不同角度对公民养老问题进行了阐述。通过对上述理论的系统深入研讨,有利于中国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惠苏渊 《中文信息》2002,(10):19-20
许多想做程序员的朋友常有一个困惑,我们要学习哪一种编程语言好呢?哪种编程语言是我们所需要的呢?这个问题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当微软遵照法庭的命令,交出了超过2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