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马健 《理论界》2008,(12):128-129
人们长期以来普遍认为,中国拍卖业始于近代鸦片战争前后。但是敦煌出土的文献资料和中国寺院经济史料证明,公元7世纪已在中国佛教寺庙里流行的处理亡僧衣物的“唱衣”与现代意义上的拍卖其实非常相似。“唱衣”甚至还曾一度影响到了世俗社会的商业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唱衣”实际上是中国拍卖业的源头。  相似文献   

2.
传播学视野的“唱读讲传”学理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唱读讲传”是一项文化传播活动。传播学中的“培养”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把关人”理论、“二级传播”理论、“知沟”理论启发我们,“唱读讲传”活动旨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活动参与者的精神需求。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应当形成和引导大众的“议事日程”,履行“守门员”职责,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开展“信息扶贫”。  相似文献   

3.
五四启蒙思潮的形成以西学东渐和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为其思想渊源,但无论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某些异质音响,还是洋务派的富国强兵战略,都与五四启蒙思想相去甚远;近代维新派思想家严复、梁启超等人提出“开民智”、“新民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一致把“新民”看做是强国建国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五四一代启蒙思想家借助西方社会契约理论确立了以“立人”为目的的启蒙思想,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化启蒙树立了“人学”标志,并由此确立了国家与个人的新型关系原则。这种关系准则是现代社会关系最本质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余华采用音乐的节奏方式去讲述许三观壮美的人生历程。这篇小说以“卖血”为主旋律演奏出许三观的丰富的感性情感世界和高尚的理性情怀。“卖血”恰似许三观整个生命进行曲中的一个个“高音”,反复弹奏。而且“卖血”音值不断升高 ,使许三观的人格特征得以充分体现。所以《许三观卖血记》是一支壮美的人生曲  相似文献   

5.
"唱",作为中国戏曲的主要舞台手段和呈现方式,在新潮演剧当中首当其冲成为革新的对象。"废唱"曾经成为"新剧"形态发生的重要标志之一。或者说,"唱"之存废不仅隐含着新旧戏剧观念的尖锐对立,而且成为中国现代戏剧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因。从而,新潮演剧一方面是在趋新求变中轻"唱"重"白",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唱"戏的传统的制约,表现出一种混杂型的演剧形态。并由此而对于后来中国戏剧的形态演变及发展路向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扬州八怪”是中国绘画史上一批风格相近的画家总称,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主要靠卖画为生。盐商在扬州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奢靡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精神消费品的需求量大增。“文之极,画也”,盐商对绘画作品的需求拉近了与“扬州八怪”诸多画家之间的距离,画家依附盐商成为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使“扬州八怪”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独特的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7.
“唱读讲传”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动实践,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政党文化功能的理想选择。“唱读讲传”活动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唱读讲传”活动要围绕大局、围绕中心工作来展开,证明了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可以共荣共生。不仅如此,“唱读讲传”对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增强文化软实力有所镜鉴。  相似文献   

8.
网络社会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少翀  陈凤 《东南学术》2001,(2):102-106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社会”已走近我们,但“网络社会”并不具有逻辑和价值的独立性,它只是现实社会的对象化和客观化,是现实社会的“镜像”,“网络人”也是现实人的一种“放大”。“网络社会”可以理解为人类追求自由而形成的一种“准真实集体”。本文以启蒙思想中的自然状态类比于网络社会目前混乱无序,并由此推论网络社会的前景应是现实与网络的良性互动,形成利人利己的网络社会公约,最终达到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人的自由与解放。  相似文献   

9.
言说与不可言说——20世纪中国文学启蒙精神的话语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 2 0世纪的思想文化启蒙运动发轫于 1 898年的维新运动 ,此后经历了三大发展时期 :启蒙精神的激荡与确立———“五四”新文化运动 ;启蒙精神的重构与缺失———“普罗文学”兴起至“文革”终结 ;启蒙精神的复兴与反思———新时期至 2 0世纪末。启蒙精神裹挟着文学话语的强大力量 ,以背离传统的批判立场 ,实现了与西方启蒙理念的对接 ,铭刻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时代印记 ,对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唐代出现的"白话小说"与宋元话本关系密切为后世白话小说的先声.而在唐代白话小说的形成中,职业的独立讲唱者的出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应该说,唐代讲唱者在其所进行的艺术活动中,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其所强调的声、辩、才、博,对后世的艺术活动影响颇大.而讲唱与民间说话的结合,则对中国白话小说的发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启蒙的自主性这一概念表明,启蒙只有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基础具备的条件下,才是现代化的意识形态前提。中国的“五四”和新文化运动并不是真正的社会启蒙,而只是文化启蒙。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进行的工作是社会基础与社会启蒙的双向建构。中国真正的、全方位的社会启蒙只是在今天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2.
前此“文化热”中,有以“启蒙”与“国粹”相对立者,以为国粹就是封建文化,启蒙既然反封建,自然也要反国粹,其实非也。本文先讨论启蒙的历史规定性,并对中国的启蒙思潮起于明清之际的传统看法提出异议。然后再来讨论“国粹”及其与“启蒙”的相容性与不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松游小唱》是晚清羌族诗人董湘琴创作的万言长诗,该诗在四川地方文学史乃至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都可谓沧海遗珠。《松游小唱》及其主人董湘琴的被发现,引发了世人的称道和学界的研究热情,5?12汶川大地震后出现了“董湘琴热”、探访“松茂古道热”。这首长诗属于标准的地志文学,是诗人对晚清松茂古道的一次民间行吟考察。文章以想象与意象地理中的《松游小唱》与历史中的松茂古道的地理文化内涵及演变为考察对象,探讨文学与历史、文学与自然地理的关系,从岷江河谷地域文化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改良与革命是20世纪两个十分显赫的关键词,也是与启蒙话语密切关联的实践路径。就启蒙本身而言,近现代中国有“弱势启蒙”和“强势启蒙”之分;就启蒙导引的现代性进程而言,又有“激进”与“保守”等理念之别。本文在百年启蒙历史的“骄嚣”中,梳理出了由两种基本路径组成但又由两种路径演绎出的形形色色的现代性谱系。  相似文献   

15.
启蒙道德的核心是现代性道德建构,它构成了当今道德论争的焦点。本文从西方近代社会结构转型出发审视启蒙道德及其当代意义,认为近代西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针对现代人类型和现代国家类型提出的道德合理性问题是启蒙道德论证的重点,“市民社会一现代国家”是启蒙道德进行道德论证的基本框架,“契约精神”是道德论证的“主题伦理言路”。本文提出应该从现代人类型的形成及其对现代国家道德合理性要求出发来评价启蒙道德的当代意义,这对于我国正在经历的社会变革及其现代道德的建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启蒙:历史、现状与未来--"新启蒙"与"后启蒙"的对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反思并重建中国启蒙,当下思想界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与思路,即“新启蒙”立场与“后启蒙”立场。其争论的焦点问题有:其一,面对中国现代启蒙思想传统,是建构还是解构?新启蒙论者认为,中国近现代启蒙思潮蕴含着一个自成体系的思想系统,并试图挖掘和再现这一体系;后启蒙论者则否定这一体系的存在,着力批判其理性缺陷。其二是关于当前启蒙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新启蒙论者主张思想启蒙与社会运动的“剥离”,并强调对前者内在逻辑的“整合”;后启蒙论者则反其道而行之。其三是未来中国需要怎样的启蒙,新启蒙论者认为必须在继承现代启蒙传统的基础上整合西方启蒙思想资源;后启蒙论者强调要通过反思现代启蒙传统的理性阙如,耐心打造启蒙的底盘。二者的争论有望使论题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7.
清末“新政”的举措之一是兴办实业,重振商务。天津工商演说会的制度化演说,既是“新政”期间的一种特殊现象,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因素合力作用于北方金融中心的产物,并为清末民初的演说和社会启蒙抹上了浓重的振兴实业及抵制洋货等色彩。同时,借助宣讲所等公共空间,按照预设的时间,由专业人士完成的工商业知识启蒙与传播活动,不仅促成了知识和技能从少数人的专业化转换为部分程度上的公共化,还形成了中国近代知识转型的一条重要脉络。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功能语体 ,广告语言受到法律的制约。法律对广告语言的制约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前者主要体现在以提供信息为主要功能的硬卖型广告中 ,后者则既体现于硬卖型广告也体现于软卖型广告。广告语体的形式包括广告的语言使用和广告的标记。在语言的使用上 ,硬卖型广告内容真实 ,语言准确 ,软卖型广告语言模糊。所有类型的广告在其组成和版面设置上均须遵守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9.
解构抑或建构——对一位"新启蒙主义"者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明 《学术界》2003,(2):123-129
作者对《启蒙论》一书主旨提出质疑 ,不同意该书的基调 :“传统思想资源是对中国近现代启蒙的启蒙” ,不认为对儒学思想本身进行价值重估和重构以及“现代性转换”是个创新命题 ,不赞成把“释放弘扬”与“疏导改造”看作是中国启蒙运作的基本向度。本文作者虽称《启蒙论》作者是新启蒙者 ,但认为其启蒙建构很大程度上不过是虚拟的历史“现实”。  相似文献   

20.
臧书磊  颜国芳 《理论界》2009,(8):141-143
英国近代曾存在"卖妻"现象.这种存在于社会下层中的"卖妻"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基督教会认为婚姻神圣,反对离婚.其次是通过议会法案离婚代价高昂,普通民众难以接受.再次是英国的习惯在下层民众心里具有法律的效力."卖妻"现象作为英国下层民众的一种习惯,是他们规避基督教会禁止离婚和议会法院高昂离婚费用所采取的一种做法.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和整个社会认知水平的提高,离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卖妻"作为英国的一种习惯,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