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2006年全国统计专业技术中、初级资格考试报名工作已经开始。许多同志已报名准备参加考试,为了让大家搞好复习,我想介绍一下我的学习经验,供大家参考。我是去年通过中级考试的,回顾当时复习考试的全过程,感到要想在统计资格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光有热情还不够,还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有些考生几次参加考试都未能成功,我觉得很大原因在于方法不正确,尤其是看书时间少,看书不到位,有畏难情绪是影响考试合格的关键。因此我想就复习方法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我上大学时学的是统计专业,读研究生时却被一位运筹学教授召在麾下,研究起最优化理论。生活的机遇让我毕业时投笔从戎,又从事了统计教学。 军营多彩的生活紧张而又有序,作为一个封闭管理的群体,每天清晨,伴随着起床军号声,学员们迅速集合,报数出操。随着“一、二、一”、“一、二、一”有节奏的步伐,一天的生活开始了。学员就餐统计人数,就寝点名检查人数,就连看电影、洗澡也要统计人数,周而复始,日复一日,统计隐含在军营生活中,使你不经意中就在使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当你意识到统计的作用时,你将体会到统计是多么…  相似文献   

3.
统计是啥,啥是统计,要想叫真儿,还真是不太好说。不过,看了何教授在本文中的一番阐述,虽不乏调侃,却相当上口,就是说,写的流畅、说的占理、议的精彩。 “就统计这个词来讲,您千万别深究,非说它是个啥,不是个啥。” “确实,生活中全是统计” “但是,只有我们感觉到生活离不开统计,没有统计我们觉得活起来挺费劲,统计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统计不再皇炫耀自己,打击别人的武器,到哪个时候,我们就能真正地理解统讲个啥,到哪个时候,统计才是真正的统计。” 我很欣赏何教授的这段话。在此,感谢他把一篇有意思、好看的文章给予本栏目。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统计年鉴工作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从1982年的第一本《中国统计年鉴》到现在,我们每年出版包括专业的、行业的、部门和地方统计年鉴近200种,统计年鉴的重要作用,社会各界都有过不少积极的评价,我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统计年鉴是我们统计部门的标志性出版物,是我们向社会展示9万多统计工作者辛勤工作成果的一个窗口,也是我们服务于社会的一个重要产品。第二,编辑统计年鉴是整个统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工作的角度说,统计年鉴是我们一年工作的总结和结晶;从读者角度讲,作为统计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产品,研究中国的经济…  相似文献   

5.
路就在自己的脚下乌建华我是1990年7月份从徐州供销学校财会专业毕业后,被分到如东丰利棉织厂当综合统计员的。至今已干了三年多,尽管我当统计员的时间不长,但我却深深地感到,要想做好统计工作,当好一名称职的综合统计员,必须要有一股强烈的责任心和执著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普查中的几个问题湖南省统计局廖明球普查已经成为政府统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想根据自己参加第三产业普查的体验,提出几个值得探讨的一般性问题。无论什么普查都有一个条块结合问题,关键是条条与块块怎样进行分工。如第三产业普查,要求铁道、武警、军队三个系统以...  相似文献   

7.
今年初,作为中德工交统计合作项目的一部分,中国交通统计培训团一行来到德国,此行虽只有三周的时间,但“窥一斑而见全豹”,德国人对于工作和生活严谨而细致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联想到作为一名统计工作者,严谨而细致的作风无疑是最重要的。因此,我想通过这...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经济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如今从事了统计工作,职业与专业既有相关性又有差异性。时常听到“统计是啥,啥是统计”的问询,这个概念在自己心中好似清楚,又一言难尽。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一本2003年第11期《中国统计》,周末在家中无所事事的情况下偶然翻了一翻,不曾想这个偶然中的偶然却让我找到了一本求之未得的读物。——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却不费功夫。作为一本国家统计局主办的刊物,贵刊的可贵之处在于既立足于统计,却又与社会经济问题紧密相连。普及性、知识性与可读性结合得非常好,统计的一些难点问题在此得到解答,一些新…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方面使统计工作在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逐步增强,另一方面,统计科学本身发展一日千里,一些统计新方法、新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对统计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对统计专业人员实行再教育以不断提高其思想业务素质,才能担负起时代的重托。一、统计专业人员再教育的内容统计专业人员再教育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理论背景知识的再教育。理论背景知识的教育应该针对不同专业的统计人员,设计不同的背景理论教育内容。因为目前统计工作的重点已经不…  相似文献   

10.
首之语 应《中国统计》编辑部同志之约,写了这篇生活中的统计学小短文。说实话,当时未敢欣然许诺,唯恐写不好;后略消停,鼓足了勇气,勉强完成了此嘱托。实际上,自应约之后,一直惦记此事,因我从骨子里就喜欢这个栏目,也很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看过一些生活中的经济学的著作,感觉他们写得非常好,用经济学释俗了大量的中外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受益非浅。这或许是经济学用途广好写,抑或是因技不如人,还“未敢欣然许诺”至此才呈稿之因吧。可惜,目前统计学界此类书籍尚未补缺,如《中国统计》编辑部能组稿…  相似文献   

11.
享誉天下的苏州是一座既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建设中的苏州工业园区,更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所催生的全新发展模式。五月的苏州,春风拂面,细雨绵绵。中加统计政策会议之所以选择在苏州召开,正如国家统计局局长朱之鑫所言,不但合适,而且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因为把现代统计理论引入我国的先行者,著名统计学家——金国宝先生就诞生于苏州。无庸多言,我们的前辈也非常愿意看到一个现代高效率的国家统计体系早日在中国建立。 中加统计政策会议是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和加拿大统计局统计信息管理合作项目安排的。加方出席会议的除统计局…  相似文献   

12.
This collection presents memorial statements by Theodore W. Anderson, George G. Judge, S. James Press, Dennis J. Aigner, Greg M. Allenby, and Franz C. Palm.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Peter Armitage has enjoyed a long and distinguished career in biostatistics, and has also given considerable thought to the way in which statistics is taught to non-mathematicians, perhaps because, he says jokingly, he always found maths a bit difficult himself. Now in retirement, he is still communicating statistical ideas in his rôle as Editor of the Encyclopedia of Biostatistics .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