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项羽     
项羽是一位人们熟知的历史人物。过去,人们常用“楚霸王”代替了他的名姓,甚至把他渲染成为传奇式的英雄。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里作过推想,他说:“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耶?”接着又赞叹说:“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司马迁的推想和赞叹,对后世人们把项羽传奇化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传奇式的“楚霸王”自然不是项羽形象的真实反映,对此不准备多所赘述。司马迁在《项羽本纪》里,把这位历史人物刻画成叱咤风云、豪气盖世的勇将和统帅,也不能说没有根据;但,难免有所夸张。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写成的。在我们祖国大家庭中,各民族一律平等,都是中国历史的主人。过去,由于封建的“正统”历史观的影响,“内诸复而外夷狄”的狭隘的种族思想根深蒂固,封建史家总是把少数民族当作“化外之民”看待,对于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起创造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光辉业绩以及他们中那些卓越人物的杰出贡献,没有或者很少给予总  相似文献   

3.
《屈原》是郭沫若花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写成的得意之作,他既得意于成功地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戏剧化,典型化,更得意于剧本炉火纯青的结构艺术。郭沫若在《屈原》的创作构思过程中最感困难的不是主题的提炼,不是屈原思想性格的把握,而是如何安排情节,结构故事,以便有效地表现主题,塑造形象。他在《我怎样写五幕史剧〈屈原〉》一文中说:“怎么写法,怎样才可以写得好,却苦恼着找”。屈原“三十多年的悲剧历史,怎样可以使它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说,武则天是“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在今天是可以肯定的”。在历史学上肯定一个历史人物的“杰出”,和在艺术上表现出这种“杰出”,两者有着联系,又存在着很大区别。“翻案何妨傅粉多”。科学上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评者随意的美化或者丑化都难以得出正确的判断,是不宜“傅粉”的。但在艺术上是允许“傅粉”的。高尔基说:“艺术的目的是夸张美好的东西,使它更加美好……艺术的本质是赞成或反对的争斗,漠不关心的  相似文献   

5.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虚舟》一诗的首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历来被释为李白飘然隐逸学道求仙而自比楚狂,嘲笑孔丘。如:《唐诗选》注曰: 在起句中李白自称“楚狂”,并对被唐玄宗尊为文宣王的孔丘直呼其名,予以嘲笑,表现了他敢于蔑视权威的精神。楚狂,从前孔丘到楚国,楚狂接舆唱着“凤兮”之歌讽刺孔丘,走过孔丘车前。……李白对孔子的态度,真的是如此不恭吗?我认为从李白的思想、言行来看,事实并非如此,现简说如下。一、李白并非自比楚狂,实以孔丘自比,托孔丘以自伤。楚狂,据《高士传》记载:“陆通,字接舆,楚人也,好养性,躬耕为食。楚昭王时,  相似文献   

6.
历史知识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和价值,尤其是历史人物教学在历史课中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热爱共产党的真挚感情,学习历史上优秀人物的高贵品质,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因此,强化历史人物在历史课中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就如何利用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7.
《初恋》最初发表在一八六零年俄国的《阅读丛刊》第三期上。屠格涅夫曾说过:“《初恋》也许是我最爱的作品,其他作品或多或少有编造的部份,《初恋》却根据真事写成,不加一点修饰,每当我反复阅读时,人物的形象就在我眼前鲜明地现出来。”①  相似文献   

8.
河南新蔡葛陵楚简中记载了楚先祖的起源地和迁徙地.简文“昔我先出自”之后的两个待考文字,经重新考释,隶定为“邕追”,读作“雍丘”.雍丘是颛顼的发迹起家之地.新蔡楚简中“昔我先出自雍丘”的记载,与《离骚》、《史记·楚世家》等传世文献中所记楚人奉颛顼为远祖的内容相吻合.新蔡楚简中还出现了“老童”、“祝融”、“穴熊”等其他楚先祖的名字,记载了楚族由中原南迁沮漳河流域、江汉流域的路线,对研究楚族的起源、楚先祖的世系以及楚族迁徒路线具有重要的证史与补史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悲鸿先生说:“(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古今天才之难得者”。(郑板桥《兰竹石轴》跋,无锡市文化局藏墨迹)我想郑氏的卓绝天才主要表现在艺术思想与艺术实践方面。本文侧重谈他的艺术思想。郑氏的艺术思想很丰富,多是通过题画表现出来。尤其是题画竹部分,表现出他的进步的艺术观和精辟的艺  相似文献   

10.
<正> 对比,作为一条艺术手段,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地运用着。作家为了揭示出隐藏在情节里面的本质,显示出作品的思想倾向性,都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这一手法。恩格斯在《致斐迪南·拉萨尔》的信中说过:“我相信,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加鲜明些,剧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受到什么损害的。”恩格斯所说的“对立的方式”,实际上就是人物之间的彼此对比。《红楼梦》的作者在运用对比手法方面较之其他作家更胜一筹。我们不揣谫陋,试就《红楼梦》一书的对比艺术,进行一下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建国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郭沫若同志写了两部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和《武则天》。《蔡文姬》写成于一九五九年。郭老说:“我写《蔡文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替曹操翻案。曹操对于我们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确实是有过贡献的人。在封建时代,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历史人物。”曹操一生奋斗的史实,非常丰富多彩而又惊心动魄。郭老没有做全面的描述,只选择了“文姬归汉”这个事件,从侧面描绘和歌颂曹操的历史业绩。这是因为郭老对蔡文姬其人其事,有着特殊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郭老说《蔡文姬》中“有不少关于我的感情的东西,也有不少关于我的生活的东西。不说,想来读者也一定会觉察到。在我的生活中,同蔡文姬有过类似的经历,相近的感情。”郭老甚至坦率地承认:“蔡文姬就是我!——是照着我写的。”还有,就是郭老热烈地赞赏《胡笳十八拍》,对这首长诗花费很大心  相似文献   

12.
班固在《汉书·赵尹韩张二王传》中通过记叙赵广汉等人的事迹 ,表达了他重要的史学思想 ,同时就其描写历史人物、叙述历史人物事迹的本身而论 ,他“于序事中寓论断”的叙事、评议与判断 ,也具有十分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祝寿     
古人祝寿分“三寿”:百岁为上寿,八十为中寿,六十为下寿。老爸从来不过生日,也不许别人给他祝寿。今年69岁的老爸,年近古稀,适逢千禧之年。农历九月九日,是老人家的生日。按家乡风俗“男祝九,女祝十”,给老爸祝“七十” 寿辰是顺理成章的事。那么,给老爸送什么礼品好呢?妹夫子厚说:“除了生日蛋糕外,古人常以祝寿的名义向人敬酒,汉高祖刘邦给楚霸王项羽的季父上寿‘沛公奉卮酒为寿’。咱们兄弟仨,各选一种名酒祝寿,学习古人尊老之心。我是河南人,敬杜康酒!”小弟扬帆说:“我出生在山西,敬汾  相似文献   

14.
张汤评传     
黑格尔曾说过:“人们总是很容易把我们所熟悉的东西加到古人身上去,改变了古人。”(《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22页)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这种以今人思想“改造”古人的情况是相当普遍的。人们对某些历史人物所下的结论,往往与实际相距甚远,或人言各界,其原因盖出于此。真正做到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首先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揭示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不夸张、不隐讳,然后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1 最近几年,人们在进行中西美学思想比较时,常把“和”作为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我觉得,笼统地谈“和”,并不能说明中西美学思想的差异。中西方的古典美学思想,虽然有很大差异,但是在强调“和”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西方自毕达哥拉斯起就认为,美体现着合理的或理想的数量关系,美的本质就是数的和谐。赫拉克利特认为,自然是最初的和谐,艺术摹仿自然以造成新的和谐。亚里斯多德则认为“美与不美的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古希腊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和谐静穆,这一点在文克尔曼·莱辛那里得到首肯,也为后代艺术家所公认。我认为,要区别中西美学思想和艺术的异同,不仅在于指出“和”是中国美学思想和艺术的特点,还应历史地具体地指出古代中国所谈的“和”的特点,考察“和”的观念的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风云变幻的时代,常有变幻风云的人物。当谭嗣同以短暂而光辉的生命,向漫长而腐败的中国封建制度宣战的时候,这位“戊戌变法”的巨子,成了“我中国二十世纪开幕第一人”在我国近代史上谱写了辉煌的新篇章。作为先进的思想家、政治家,谭嗣同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作为伟大的诗人,他把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情感,通过创新的艺术形式,写成具有浓烈战斗气息的诗篇,催人醒悟,鼓人斗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测阳人,生于清同治四年,至光绪二十四年遇害,享年三十四岁。著有《莽苍苍斋诗》。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历史剧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实践,分别从史与剧,历史与现实,史剧人物论,史剧结构、情节、冲突,史剧语言等方面探析郭沫若历史剧创作观,指出:“失事求似”,以艺术为主,以科学为辅是郭沫若处理史与剧关系的原则;强调史剧家的责任在于发展历史的精神是郭沫若历史悲剧理论系统的创造性部分;史剧人物“合理的发展”论是郭沫若在史剧人物论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杰出的人被美誉为“人中翘楚”.“楚”是什么东西?“楚”可不是楚国,而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干坚硬,古人拿它来作杖,又名荆或牡荆. 早在《诗经》中就出现了这种植物的影子:“翘翘错薪,言刈其楚.”这两句意思是:众多错杂的薪柴中,我只收割其中最高的荆树.  相似文献   

19.
敦煌话本小说成功地创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群像,在人物塑造中运用较为普遍的是“同向合成”、“正衬”、“夸诞”、“皴染”等几种艺术方法,从而为中国通俗小说奠定了较高的艺术起点。  相似文献   

20.
曹操不仅是重要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重要的戏剧人物和艺术的典型形象。因此,如何评价曹操问题的讨论,也势必涉及到对传统戏剧中曹操形象的看法。在这次学术界开展的关于曹操评价问题的论争中,我读到了景孤血同志的文章,他根据元人杂剧十一种,认为在这些剧中有的把曹操处理成正面人物,有的则处理成反面人物,可说是“毁誉参半”。在这里,景孤血同志虽然没有再作阐发,没进而谈到正个元三国杂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