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孝"的内涵包括养亲、敬亲、尊亲和崇祀先辈.现代社会仍然需要调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应该建立一个现代孝的伦理模型,即父母与子女并行责任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传统孝文化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百年来孝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受到人们的推崇.在今天我国提前迈进老龄化社会之际,深刻认识和探索孝的文化内涵及其嬗变,了解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的孝多讲孝母(姑),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文化现象。在对整个六朝时期墓碑文的考察中,我们发现,对女性墓主生前价值的肯定,多称颂其持家、治家之道,其中又主要集中于孝姑与育子两个方面,母氏一生的圣善与劬劳也体现于此,这是中国人的孝多讲孝母(姑)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孝”的文化内涵及其嬗变——“孝” 字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备受推崇。关于“孝”的含义,上自儒家经典,下至当代辞书,解释大同小异。如汉代词书《尔雅》说:“善父母为孝”(《释训》),《辞海》的定义是“善事父母”,《汉语大字典》的解释为“旧社会以尽心奉养父母和绝对服从父母为孝”。有则幽默笑话说:一座住宅楼起火了,楼里的法国人奋勇从大火中抱出情人,而中国人则拼命从烈焰中背出老母。这是外国人眼中的“孝”。显然,“善事父母”代表了古今中外的人们对“孝”的共识。二十年代周予同先生 相似文献
5.
从"孝"的字形出发,分别论述了"孝"在祭祀层面、社会生活层面、哲学伦理学层面的特性与规定性。在祭祀意义阶段,"孝"具有沟通祖先神灵,祈愿庇佑后人福泽的神性意蕴;在社会生活层面,"孝"从天上回到人间,表现为现实人生的"善事父母"的人性特点,但在发展过程中间或有扭曲和异化;在哲学伦理层面,以孔子、曾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对"孝"由家而国作了全面的伦理规定,完成了对"孝"的理论概括,并不遗余力地进行实践推广。今天"孝"的积极内涵亦可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传统与代沟——兼析“孝”、“中庸”在代际关系中的正负两面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世纪末的今天,当素以纯正中国传统文化为豪的中国人开始以自己理解的西方知识去裁量中国本土的历史变革的时候,西方人却回过头来崇尚起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这两股逆向的文化选择,尽管存在着反映东西文化需求的时代落差以及文化多元化取向的一面;但它的另一面似乎又提醒我们,在具体进行各项研究的时候不能不重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当我们的研究视角投向中国社会的代际关系领域,确切地说,投向代沟研究专题的时候我们发现,代沟现象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中国,它与传统文化有着极为特殊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8.
"孝"的一般含义是"善事父母",它是一个相当具有伸缩和延展性的概念,以敬亲、爱亲为基础和起点,并注重将这种仁爱扩展至夫妻,兄弟乃至戚友,含着这些基本思想观念所构成的物质精神成果就形成了孝文化.有其积极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孝文化对于提高人的素质,还是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建议具有重大的... 相似文献
9.
传统孝文化是我国传统伦理型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要在全社会形成敬老、爱老、养老的良好氛围,在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区的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离不开对传统孝文化的挖掘和弘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的社会,而传统孝文化是人与人和谐的价值渊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基础,是人与社会和谐的原始动力。传统孝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国内外都流行着一模糊的观念,似乎儒家文化就可以代表中华文化,这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偏见.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就在道教.这不仅表现在它对中华传统文化--道家思想、儒家伦理纲常、墨家思想、易学和阴阳五行思想、谶纬之学、古代鬼神思想、巫术和神仙方术、黄老思想的吸纳.而且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中国学术思想、科学技术、政治、道德伦理、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凝聚力的形成、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在新的世纪里,道教文化的合理思想将在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传统孝道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概念,在中国最具特色。从历史上说,它与中国特殊的历史境遇相关;从内容上说,它能够成功地把政治、法律与之进行有机地整合。这集中体现在孝与忠、刑的关系。孝与忠是密切相关的,“忠孝一体”、“移孝作忠”。但孝与忠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孝与忠的分歧,集中地反映了私与公两种道德、父权与君权两种关系的矛盾。在实际操作中,孝已经上升到由法律来担保其落实。如此以来,则不可避免地导致传统孝道的极端化、片面化与绝对化。这就需要我们对之以辩证地、具体地态度来对待,从而实现传统“孝道”的创造性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2.
戒与孝,分别是佛教和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反映了佛教的修行规定和儒家的伦理理想。作为两种不同价值理念的体现,二者的冲突不可避免。佛教传入中国后,立刻在这方面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围剿。但是佛教徒通过对于戒孝关系的创造性诠释,成功地化解了这种危机,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13.
从"孝"的字形出发,分别论述了"孝"在祭祀层面、社会生活层面、哲学伦理学层面的特性与规定性。在祭祀意义阶段,"孝"具有沟通祖先神灵,祈愿庇佑后人福泽的神性意蕴;在社会生活层面,"孝"从天上回到人间,表现为现实人生的"善事父母"的人性特点,但在发展过程中间或有扭曲和异化;在哲学伦理层面,以孔子、曾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对"孝"由家而国作了全面的伦理规定,完成了对"孝"的理论概括,并不遗余力地进行实践推广。今天"孝"的积极内涵亦可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15.
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孝”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孝”具有以下特点:强调长幼尊卑等级秩序;重视形式;在全社会深入人心。新时代,“孝”出现了新的内涵和特点:父母和子女之间地位平等,人格独立;更讲情感基础,权威性孝道式微,相互性孝道普遍,更重实质,表现形式日趋多样化;强制性比古代弱。应完善与“孝”的当代内涵相适应的保障机制,在法律保障方面,重点完善鼓励、引导性措施,包括住房优惠、税收优惠、单位便利等;在道德宣传方面,应整体、系统地培养公民的道德素质,并加快形成当代新型孝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论诚信的地位变迁--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由于传统和传统伦理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性 ,以及现代社会相对于传统社会而言在社会结构、伦理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传统伦理文化正在实现当代转型。传统伦理文化得以转型首先在于 ,在当代社会最具生命力的诚信已取代忠孝成为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诚信的地位变迁 ,既继承历史传统又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解决当前道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要求诚信模式由原来单一的人际诚信转变为人际诚信与契约诚信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道教是中国本民族的传统宗教,它在神州大地的怀抱中诞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道教和我国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有着血肉相联的密切关系,是我国古代整个思想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全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就离不开对道教的研究。道教的教理、教义和修炼方术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复杂,其来源也是多方面的。从道教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它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一是从它的思想渊源方面,看它吸收了哪些传统文化?二是从它的作用方面,看它在历史上对社会和其 相似文献
18.
传统孝文化在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功能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历史上曾发挥重要作用的我国传统孝文化,在现今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仍然具有值得挖掘的积极因素,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和功效. 相似文献
19.
中西传统伦理之可能的共通性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无论孝还是Eros都是人的生命价值动力之源;二,无论孝还是Eros都是构建社会价值秩序的基点;三,无论孝还是Eros都以提升人的道德境界为目的。尽管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与柏拉图的思考方式迥异,但他们都坚信从孝或Eros出发的人生终究归根于道或相,生命也就在差异中走向同一。由此,中西传统哲学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20.
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处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处境任剑涛(中山大学博士生)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指的是以儒家伦理为观念架构,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社会依托,予传统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的道德抉择以导向性作用的伦理体系。在此,讨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处境,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