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从历史符号学角度看,韦伯提出的"文化决定经济论"是个元语言评价漩涡。"当代新儒家"提出,儒家为东亚资本主义提供了理想的伦理基础。要将韦伯论应用于东亚或中国,就要分解韦伯模式。韦伯原是解释原发型资本主义,那时清教的"天职观"将动力与制约合二而一。而所有的继发资本主义社会,实际上动力价值与制约价值已经分开。东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是受激发产生的,其动力价值与制约价值,更是分源分途。儒家传统是中国宝贵的财富,应当作为制动价值起作用,在这个范围内充分发展。因此,在中国可行的现代性伦理价值,是二元的"中制西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伦理文化历经"原源之辨"逐渐演进成具有鲜明特点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体系,并对中华民族的道德心理、行为方式、价值模式、思维习惯、人格范式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统伦理中的很多内容对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构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建构中国经济伦理体系必须要考察其"路径依赖",即改革前计划体制下和几千年的文化背景这个"新老传统",它对当下经济活动和建构新的经济伦理体系既是动力效用的文化资源又是造成问题和障碍的消极因素.本文揭示了政府行为企业化与政府官员计划体制职能观,权力商品化与官本位观念,市场信用危机与"传统信任特性",民营企业的发展障碍与"家文化"负效应等经济伦理问题与"新老传统"消极影响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评价自然环境的价值必须坚持主体尺度和客体尺度的辩证统一,自然环境不仅具有外在的经济、科学、生态、审美等价值,更具有内在的道德价值。因此,应倡导“尊重自然”的伦理取向,挖掘生态伦理的智慧,对自然环境予以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5.
基于文化特有的积淀传承机制,我国几千年的传统伦理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在经济生活工业化、社会生活城市化、政治生活民主化、文化生活多样化、思想观念理性化的现代化转型进程中,中国的传统伦理文化面临着生存危机.现实的出路在于: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为根据,全面检讨传统伦理文化的是非得失,确认其基本价值;在急剧的社会现代性转型进程中,坚持推陈出新的原则,努力实现传统伦理文化的守成与创新;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努力构建传统伦理文化的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其内在的传统底蕴,中华传统"家孝"文化、诚信文化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伦理为其发育与成功实践提供了重要文化支撑.西方经典市场理论的价值贫困和我国市场实践的逻辑跃升呼唤对中华传统价值资源的创造性转换,中华传统义利观亟需通过现代转换而获得伦理提升.这个提升需要坚持"以义制利"深化市场认知,坚持"以利生义"引导市场逻辑跃升,坚持"义利同构"实现精神和物质两个秩序同构.  相似文献   

7.
如何建设跨世纪的中国伦理文化,对于处在跨世纪关节点上的中国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跨世纪中国伦理文化建设有自己特有的基本前提和内在要求,必须既立足历史着眼现实又面向未来,在20世纪人类伦理文明发展趋势和中国伦理生活变迁规律上作全面的整体建构。就其价值定位来说即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系统清理和挖掘以儒家伦理为主干的传统伦理,科学汲纳和借鉴近现代西方伦理文化,深入总结和研究当代中国道德变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完善保护私人财产权利的制度安排,需要更新人们传统的财产价值观,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产权的伦理价值和保护私有财产的道德合理性;同时,保护私人财产权利的制度安排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原则,促进私有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私人财产社会价值的最优实现。  相似文献   

9.
从儒家伦理角度研究中国现代信用经济 ,一方面分析了儒家伦理对中国当代经济的积极影响 ,另一方面也指出儒家伦理对现代信用经济发展制约的思想和消极束缚作用。剖析、诠释儒家信用伦理 ,为继承和发扬儒家信用伦理中的精华 ,纠正在儒家价值观念的影响下所形成的诸多弊端 ,创建中国特色的现代信用经济提供可资借鉴的传统资源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生态伦理体系的原则:必须吸收借鉴已有的生态伦理思想成果,尤其是中国传统自然观的精华;必须紧紧围绕中国亟须改善生态状况的严峻形势以及存在的突出价值矛盾,摒弃错误观念,确立正确理念;必须以实现民族、人民的长远利益为旨归,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和价值,形成相应的伦理理念和规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伦理体系,有助于从深层价值层面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任何思想的诞生都不是从天而降的,也不是人脑中自生的,而是多种主客观因素交互综合作用的结果。周恩来经济伦理思想体现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恰当融合,它是在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孕育、形成和发展出来的,它曾经在历史上对我党的经济工作乃至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事业发挥着重大的指导作用,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这一思想涵盖经济伦理的基本方面,大体关涉经济伦理的核心价值、价值旨归及基本原则、生产伦理、分配伦理、交换伦理、消费伦理和企业管理伦理等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重新梳理这些思想对于经济伦理研究以及对于全面深化改革语境中的当代经济伦理问题的破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物质财富迅猛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人文精神衰微的时代困惑.新时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以人文价值的生态文化理念贯通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共生互动、自我生长的过程,进行"伦理-经济生态"、"伦理-社会生态"的人文建构,使"义-利"相融、"德-得"相通,确立伦理-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有机人文精神系统.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经济、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陷于一种现代性的危机之中.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建立起一种正确的管理概念,一种正确的人的发展概念.通过对"政"、"礼"、"治"等中国传统哲学核心范畴的分析,提出了中国的伦理是内在的管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管理就是一种外在的伦理的论断,揭示了伦理、治理和管理三个范畴的不同意义.人的道德和心性才是人类社会一切制度规范的根基,只有将德性和法治两者很好结合起来才是人类社会得以健康发展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4.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生态文明理念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耦合关系。后现代旅游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其中渗透着深厚的生态伦理意识、生态审美意识、生态价值意识和生态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后现代旅游的生态哲学理论对我国现代旅游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它昭示着旅游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走生态旅游之路;发展"稳态经济",实现旅游经济"生态化";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弘扬生态旅游文化;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推进生态责任教育。  相似文献   

15.
因地制宜,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业,是侗族地区实现当代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但侗族传统农业伦理对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破解这种制约需要系统分析侗族传统农业伦理的形成及其对发展畜牧业经济的深刻影响,以采取避开传统农业经济伦理的障碍和淡化传统农业经济伦理,并施以诱导加拖动的方法,促进新农业经济伦理的成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伦理学的创新与发展,涉及其基础理论方面的诸多问题.其中的学科性质、理论内容、结构体系和基本关系及其相关的方法论原则等几个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在学科性质上,当代中国伦理学应是一门科学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综合性学科,这是坚持价值与事实相统一观点和方法的必然结论;在理论内容上,应从人的"双重生命本性"及其"双重生命价值"上来理解和看待目的价值追求与履行责任义务等方面在人的道德伦理生活中的地位和关系,由此而言,目的论和义务论等矛盾的融合统一,就是当代中国伦理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结构体系上,应抓住道德和伦理关系这一根本问题,并汲取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合理观点与思想范式,立足"道德是人之为人之道与人之生成的终极关怀价值"和"伦理是正确处理人和人之间交往关系的社会价值规范"之立场和关联,采思考当代中国伦理学体系的框架结构;在基本关系上,当代中国伦理学要转变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确立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辩证的历史的分析方法,坚持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新型集体主义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17.
在近现代工业化历程的两百年间,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加剧了工业社会中的人对"无家可归"的忧虑.不同地域的国家和民族文明之间的价值冲突引发普遍价值的抽象性与人类工业生活实践的具体性诘问、同一国家或民族文明内部传统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之间的价值冲突引发传统断裂与信任缺失,以及现代工业文明体系内部诸因素如伦理、经济、政治、法律、宗教与技术之间的价值冲突,它们构成了工业伦理的基本问题.作为现代工业社会的生活伦理和第四次工业革命进程中的实践伦理,工业伦理必须更新理论形态、深化理论内容、发展理论结构,方能为处理人类工业生活中的价值冲突及伦理困境提供价值判断与选择依据、行为规范和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济伦理有其可能性与合理性的逻辑-历史条件。经济伦理学和经济伦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三大悖论:目的-工具两难的价值悖论;"立法者"-"阐释者"僭越的规范悖论;制度化"围城"的实践悖论。三大悖论导致了经济伦理的三个文化危机:动机危机;合法性危机;合理性危机。悖论危机迫使我们不得不承认,经济伦理至今仍是一个虚拟命题。  相似文献   

19.
文化血脉是慈善伦理的根基。寻找当代中国慈善伦理发展的正确之道,必须研究中国儒家、道家和佛教的文化,把握其慈善伦理的内涵及其特点。儒家慈善伦理以"仁爱"和性善论为基石、以"义以为上"的价值观为支撑,道家慈善伦理以"损有余而补不足"为基石、以善恶报应为支撑,佛教慈善伦理以慈悲为核心、以因缘业报说为支撑。尽管三家特点不同,但它们都融合在以儒家为主导的传统文化血脉中。21世纪的中国,慈善伦理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在伦理观念、伦理关系和实践形式上加以变革,才能更好地承担起神圣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从政治与伦理之间内在的价值关系看,政治伦理的基本问题一般表现为对政治伦理的工具正当性和价值合理性问题的探究;从政治伦理的理论结构看,它应该包含政治伦理价值理念、政治制度伦理、政治组织伦理和政治主体伦理等内容;从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理论特征和影响看,实现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政治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伦理的现代建构看,确立新型的政治伦理价值观、加快制度伦理建设、树立全球政治伦理意识等,是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的主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