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谢志辉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前景化是诗学和文体学研究的重要概念,在文学作品中前景化表达尤为重要,具有不可替代的文体价值和美学价值。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不能忽略原文的前景化表达形式,而应当以恰当的形式在译文中给予保留,并且译者需要保留的是原文前景化表达形式的效果和功能。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前景化表达的翻译唤起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对形式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靳新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6):101-104
许多译者常常认为翻译只是再现“语义”,但文学翻译过程作为一种艺术的再创作只体现“语义”是不够完美的。风格的再现问题是翻译研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译者必须把它考虑在内。本文试图从英语文体学、修辞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文学作品翻译风格的特征及风格再现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卫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11):467-469
文学作品中存在着语言前景化的现象 (即偏离常规 ) ,对其进行分析可把握作品的风格特征及语言特点。文学作品的翻译的优劣和前景化语言的识别与表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几个段落翻译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要接近翻译等值 ,要使译作达到审美的效果 ,从而避免“假象等值” ,就非得注意前景化语言的翻译不可。 相似文献
4.
卢澄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2):131-135
"前景化"概念源于亚里士多德,经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和肖克洛夫斯基发展,终由利奇与韩礼德等形成理论.该理论对文学翻译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帮助译者发现具有美学意义的语言变异.并将其再现于译文,而这也是文学翻译的本质和译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5.
陌生化是指将人们已经熟悉的事物进行变形,使其反常化、间离化,使人们对司空见惯的事物获得新的体验,通过拉长人们对事物的审美时间,从而造成距离感,让人们最大限度地体会其艺术魅力。对于文学作品如何成功再现原文的陌生化手法,文章试图用类比式翻译策略使其在译文中再现,从语音、词汇、修辞、句法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钟雨伶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8,27(4):80-85
"前景化"这一概念源于俄国的形式主义,它指的是不同寻常地运用某种手段来突出某一文本的一个元素或特质.前景化现象在文学语言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因此文学文本翻译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充溢于原文本的"前景化"手段在目的语中是否实现.文章讨论了前景化的发展历史、表现形式及其译者在充满前景或陌生化的文学文本中应如何穷尽语言的表达力,挖掘可译性潜势,保持原文本的异质性和新奇感. 相似文献
7.
ZHONG Yu-ling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前景化"这一概念源于俄国的形式主义,它指的是不同寻常地运用某种手段来突出某一文本的一个元素或特质。前景化现象在文学语言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因此文学文本翻译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充溢于原文本的"前景化"手段在目的语中是否实现。文章讨论了前景化的发展历史、表现形式及其译者在充满前景或陌生化的文学文本中应如何穷尽语言的表达力,挖掘可译性潜势,保持原文本的异质性和新奇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风格和意义两个角度分析前景化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着重谈到有些前景化语言的不可译性问题以及如何在翻译实践中辨识前景化语言。旨在为译者提供一种新颖的翻译理论基础,为促进理论与实践具体结合方面起到方法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借助一定的语料分析软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辜鸿铭和理雅各的《论语》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可以见出各译文文体突出方式的相似处和不同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见出两译文的语言特色、文体前景化特征以及两译者翻译理念与风格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谢志辉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6):100-102
前景化是文学语言的标志性特征,能体现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在形式和功能上的差别。翻译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时应采取不同的策略来选择译文的语言。文章认为文学翻译的译文语言选择策略应为诗学策略,诗学策略要求译文选择前景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同时译者选择的前景化语言应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学规范。 相似文献
11.
《尤利西斯》可谓西方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作者乔伊斯在写作中大胆尝试,使语篇在词汇结构、句法结构和叙述模式上都突破了传统小说常规模式的束缚,突出了意识流语篇前景化的特点。如何将这些前景化现象在翻译过程中再现出来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同俊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92-95
作为文学作品艺术价值载体的文学语言,其区别于日常生活语言及其他文体文本语言之处在于文学作品作家们在语言使用上的艺术性及创造性。前景化是文学作品作家们借以突出其思想并创造出文学作品某种特殊的艺术和美学效果的基本方法。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作家们通过偏离语言使用规范而使某些东西凸显出了,从而达到艺术创作的目的。本文系统论述了文学语言前景化及偏离的本质及其特征,分析了前景化与突出及反常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若干实例,展示了文学语言中前景化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诗歌语言或者进一步说文学语言的标志性特征,前景化策略一直是文体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在文献中该领域的研究大多为对前景化的效果和手段的分析,罕有对该策略应用动因的系统分析。然而,在读者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对作家应用前景化策略动因的解析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为此,笔者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分析模式:文学作品中前景化策略的运用是基于创造美学效果、引导读者对语篇的认知、构成前景化结构的衔接与连贯这三个基本目的,而作家采用前景化策略的深层动因是实现其交际意图,向读者传达其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特定感悟。论文应用大量实例验证了该分析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陆小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3):86-90
从语言前景化的理论分析出发,描述语言偏离常规的表现形式和手段,探讨其在不同文体中的修辞效果和翻译策略,指出翻译中译入语在排除了不可译性的情况下应在表达上尽可能等效于原语的前景化。 相似文献
15.
翻译的本质:间接认识,易语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传珠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25(5):91-95
用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来看翻译,原语文本属于第三世界,即文本世界,它所反映的是原文作者对其所经历的第一世界(即客观世界)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则属于第二世界,也即思维世界.翻译是译者借助原文作者生成的文本世界(即原文)去认识原文作者的思维世界和原文作者所经历的客观世界,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世界,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用另一种语言创造出一个新的文本世界(即译文).由此可见,翻译就其本质而言是译者对原文作者的思维世界及其所经历的客观世界的一种间接认识和易语表达. 相似文献
16.
李世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1):151-156
“再现说”是 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占主导地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 20世纪中国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整体格局,也影响了人们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看法。20世纪中国社会的动荡,使“再现说”为承载社会责任而偏离了艺术对它的要求。因此,要结合各种观点的语境分析其合理性,并结合“表现说”来分析其得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