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译作中如何体现原作的文学性是文学典籍翻译的核心问题,而"前景化"是实现文学性的重要手段.通过选取《聊斋志异》中的经典故事《劳山道士》的5个英译本,对比原作和不同译作的前景化特征并统计数据.研究发现译入语为母语的译者前景化手段运用较好,而译入语为外语的译者前景化手段使用相对欠缺;可以从语言内部和外部因素探究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和译者动机;最终提出了忠实原文前景化特征,增加译文可读性,以及中外合作翻译等翻译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前景化注重语言的内在特征和表现形式,促成并丰富了语言的文学性,正因为如此,它也为语言和文化的翻译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基于《陕西作家短篇小说集》,分析富有陕西地域特色的语言前景化的修辞方式与表达特征并探讨其翻译理念与策略。得出:"形式复制"和"动态模仿"是再现别具地域与文化特色的陕西方言的有效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的诗学价值是由其文学性来决定的。文学性是文学翻译研究的对象,而文学性是由语言形式陌生化的策略性选择来实现的。文学翻译中文学性的传承就意味着对陌生化语言形式的传承。陌生化语言形式的识别与连贯重构是原作文学性传承和诗学价值再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传记文学是历史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一种文学样式。传记的文学性最基本的要求是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运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再现传主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新时期画家传记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通过对传主精神历程的叙述,对人物的行动、语言的描写,细节的刻画等展现传主独特的个性气质。  相似文献   

5.
传统汉语文学作为传统社会“化人”的手段 ,其文学性基本上是混沌的、无我的。现代汉语文学的发生 ,是传统汉语文学受到异文学的努力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对比为例,论述了厚翻译是中国文学英译中的必然且必要的现象。同时厚翻译也有局限性,必须恰当地运用厚翻译策略再现源语文化,并照顾译作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才能充分发挥厚翻译的优势,促进文学翻译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特征论者”雅可布森以“形式化”视界提出“文学性”命题,“功能论者”穆卡若夫斯基以“语义化”视界拓展“文学性”空间,“合成论者”英加顿则是以“意向化”视界进入“文学性”生成机制。他们在言说“文学性”这一命题时,实际上很少关心什么是文学性,而更多地专注于“文学性”何以生成;他们在使用“文学性”这一概念时,实际上很少是在对文学是什么加以界说,而更多地是在言说文学研究科学化的路径。他们的探索表明:“文学性”理论的建构是可以不断深化的。  相似文献   

8.
陌生化手法是造就作品文学性的重要因素,应当在译作中得到完整再现。无论是从陌生化手法的重要作用、新时期文学翻译的任务、文学翻译的特性,还是译者的伦理来看,再现原作的陌生化手法都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语言的文学性决定了文学翻译必然遵循的文艺美学方向。在文学作品的翻译活动中,陌生化和前景化要求译者始终坚持诗学的翻译观和价值取向,从而传达译文被感知而非被了解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文化负载词集中体现了异域语言文化的异质性和艺术性,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极具特色的部分和引人注目的亮点,但与此同时,它也给语言和文化的翻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从文体学视角,以前景化的理念和手段,对陕西方言中文化负载词的修辞特征进行具体的翻译操作和翻译评价可以看出,"形式复制"和"动态模仿"的翻译方法是再现独具修辞特征的陕西方言文化负载词的有效理念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风格和意义两个角度分析前景化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着重谈到有些前景化语言的不可译性问题以及如何在翻译实践中辨识前景化语言。旨在为译者提供一种新颖的翻译理论基础,为促进理论与实践具体结合方面起到方法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诗歌创作中语言变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前景化是诗歌创作成败的关键。从文体学理论的语言变异及前景化视角入手,对卡明斯的经典诗歌"Love is more thicker than forget"中的五种语言变异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卡明斯诗歌的语言变异特征及其前景化效果,进而加深对诗歌思想内涵的理解与领悟,深化对诗歌前景化实现模式的认识和运用,为进一步构建诗歌分析模式、拓宽诗歌研究领域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性质突出的文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韩礼德为代表的功能文体学派对文体的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他们在文体突出的方式(数量突出是唯一的突出方式)上的论断还有改进的空间。本文拟在文体学流派进行简要梳理的基础上,对功能文体学派关于文体突出的方式进行评述,并将通过被尊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以及[天净沙]《秋》中文体突出的不同方式以及不同突出方式对两首元曲的文体意义的不同作用进行对比分析,阐明性质突出对文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美国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的剧作早已被译介到中国。我国对奥尼尔及其作品的研究可谓全面、深入,但单就其作品的翻译进行研究的学术成果却寥寥无几。鉴于此,本文根据英国著名语言学家G. Leech的质量前景化和数量前景化理论,运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奥尼尔晚期杰出戏剧《送冰的人来了》中的前景化语言进行分析研究,并尝试性地提出戏剧翻译中前景化语言的三种翻译策略,力图引起广大译者对前景化语言的关注,从而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文学作品艺术价值载体的文学语言,其区别于日常生活语言及其他文体文本语言之处在于文学作品作家们在语言使用上的艺术性及创造性。前景化是文学作品作家们借以突出其思想并创造出文学作品某种特殊的艺术和美学效果的基本方法。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作家们通过偏离语言使用规范而使某些东西凸显出了,从而达到艺术创作的目的。本文系统论述了文学语言前景化及偏离的本质及其特征,分析了前景化与突出及反常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若干实例,展示了文学语言中前景化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于"文体"的涵义,文体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文章从词汇和语义层面分析文体说之一"偏离说"即认为文体是对常规的某种偏离(deviation),偏离常规可以产生"前景化"(foregrounding)的效果,并通过一些具体示例的分析来说明偏离只有与语篇的整体意义有关,才是有意义的偏离.  相似文献   

17.
《尤利西斯》可谓西方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作者乔伊斯在写作中大胆尝试,使语篇在词汇结构、句法结构和叙述模式上都突破了传统小说常规模式的束缚,突出了意识流语篇前景化的特点。如何将这些前景化现象在翻译过程中再现出来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语言前景化的理论分析出发,描述语言偏离常规的表现形式和手段,探讨其在不同文体中的修辞效果和翻译策略,指出翻译中译入语在排除了不可译性的情况下应在表达上尽可能等效于原语的前景化。  相似文献   

19.
"前景化"这一概念源于俄国的形式主义,它指的是不同寻常地运用某种手段来突出某一文本的一个元素或特质。前景化现象在文学语言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因此文学文本翻译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充溢于原文本的"前景化"手段在目的语中是否实现。文章讨论了前景化的发展历史、表现形式及其译者在充满前景或陌生化的文学文本中应如何穷尽语言的表达力,挖掘可译性潜势,保持原文本的异质性和新奇感。  相似文献   

20.
对“突出”与“前景化”两个重要文体学概念进行了辨析,并对文体与“前景化”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然后分析了文体分析的模式,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论证了前蒂化理论在文体分析中的解释力,以说明该理论在文体分析领域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