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左思《三都赋》的晋人旧注有张载、刘逵、卫权、綦毋邃四家,这些在唐前单行的注本后被唐人《文选》注吸纳,原注渐次亡佚,唐钞《文选集注》便成为认识晋注的重要媒介.诸家晋注各有特点,又皆具有无征不信的精神,和《三都赋序》所言的征实作风一致.对晋人旧注的考察,促使我们再次思考《世说新语》注中提出的《三都赋》左思自注说.  相似文献   

2.
校堪发现,当今中国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藏南宋绍兴辛巳建阳陈八郎刻本《五臣注文选》与北宋国子监本《李善注文选》吻合之处数量很少,而且其吻合处多同于早期写钞本《五臣注文选》.由此证明,陈八郎本木记中所谓“监本”并非宋监本《李善注文选》,而是今日已佚的宋监本《五臣注文选》.陈八郎初刊本应是纯粹的《五臣注文选》本,它来源于五臣单注本系统,反映了《五臣注文选》与萧统《文选》的原貌.  相似文献   

3.
《管子注》或以为是房玄龄作,或以为尹知章作,历代都有争议。事实上,《管子注》为尹知章所作。《崇文总目》最早著录尹知章注释《管子》,《新唐书.艺文志》、《旧唐书.尹知章传》也有记载;尹知章注释的《孝经》、《老子》、《庄子》、《韩子》、《鬼谷子》等先秦古籍与《管子》的思想和内容相关,这是尹知章注《管子》的必要条件;南宋绍兴年间科举取士,从《管子》及注疏内出题,《管子注》盛行,书商为了提高书籍的销售量,将尹注《管子》改为位高名重的初唐良相临淄人房玄龄。  相似文献   

4.
《艺概注稿》一书对《艺概》进行了详细注释.重新研读《艺概注稿》而新著《艺概详注》,探讨《艺概详注》学术价值,认为《艺概详注》在《艺概注稿》一书基础上又有三方面的提高:调整底本、增补材料、修订注释.  相似文献   

5.
北宋监本《文选》是宋刻李善注《文选》的第一个定本,该本形成之时对唐抄本《文选》的李善注、旧注都进行了整理.北宋监本整理《文选》旧注有新增、纠谬、补充三种主要方式,但在整理中也产生了讹误、衍文、失注、脱文、粗疏等项失误,北宋监本整理唐抄本《文选》旧注失误的主要原因一是未能广泛搜集李善注诸本,二是校勘草率,因此,对北宋监本《文选》的评价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6.
从政治与学术互动的角度,对《孝经》学史上题名为“郑氏注”的传本为何得到推崇并盛行的原因进行探讨.通过考察,发现东晋官方有意识地提升了《孝经》“郑氏注”这一传本的权威地位,《孝经》郑氏注的微言大义确实与东晋官方的政治诉求存在明显的共振.该结论对于解决《孝经》“郑氏注”是否即为汉末大儒郑玄所注的学术争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7.
范晔《后汉书·文苑传》较早提出王逸撰《楚辞章句》的说法,此后学者撰述引用而无疑.但《隋志》等目录并未见"王逸《楚辞章句》"之所载;而汉魏晋南北朝时人称引《楚辞》时也无一例外皆不见称引王逸《楚辞章句》.而据李善《文选注》以及其同时代人著作来看,其所称引皆谓"王逸《楚辞注》"而已.且据《文选注》称引其它《章句》如薛君《韩诗章句》、蔡邕《月令章句》等著,以及其言《章句》与"王逸《楚辞注》"等并列而皆不言《楚辞章句》等作法来看,李善等所见王逸《楚辞》著作之书名实为《楚辞注》而非《楚辞章句》.且其著述始为人知当大致在范晔之世,而其初步与广泛流传则当裴骃与顾野王之时,至于唐初方取得权威之地位.  相似文献   

8.
《道藏》本《通玄真经》的释音有着很高的语料价值.藏本、宋本、铁华馆丛书本三个版本虽略有出入,实出同源.唐徐灵府《通玄真经》音注内容具有多样性特点.元杜道坚《通玄真经缵义》在音注方式上是对徐注的继承和改作,明显地带有自身的特点,但又非囿于吴地方音,反映了宋元时期以通语作注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史记》之注甚多,而古注传世者有三家,即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古注皆单行,标字列注.与原书各为一书。而《集解》有宋淳化、绍兴朱中奉、淮南路、蜀大字本,《索隐》有明毛晋汲古阁本,唯《正义》单行本已亡佚。  相似文献   

10.
释谿阬     
《尔雅·释诂》:“壑阬阬徵隍漮,虚也”.郭《注》:“壑,谿壑也.阬阬,谓阬錾也.隍,城池无水者.《方言》云:‘漮之言空也’:皆谓丘墟耳.膝徵未详”,邵晋涵《正义》:“壑者,《大雅·韩奕》云:‘实塘实壑’.《左氏襄三十年传》:‘吾公在壑谷’,《郊特牲》云:‘水归其壑’.郑《注》:‘壑犹坑也’”,郝懿行《义疏》:“《释言》云:‘隍,壑也’.郭《注》:‘城池空者为壑’.《诗》‘实塘实壑’,《释文》‘壑,城池也’.《郊特牲》云:‘水归其壑’,郑《注》:‘壑犹犺也’.是壑有二训:《郊特牲》之  相似文献   

11.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以注为论、释义精到,范注立足于文本固有的理论内蕴,梳理各篇章的内在联系,发掘出《文心雕龙》精深的体系意识.范注的以注为论的实践预示现代龙学研究的系统化趋向,构成民国龙学的新创获,体现了现代境遇下经典文论研究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2.
《六书略》音注来源问题关系到对其语音性质的判断,是进行音系研究的基础.在统计、比较《六书略》反切的基础上,认为《六书略》音注来源于多种韵书,包括来源于《类篇》,但《类篇》不是其唯一来源  相似文献   

13.
甘肃敦煌研究院藏佚本《维摩诘经注》系列写卷为北朝写本,是《维摩诘经》罗什译本的早期注本.本文辑录并考释了其中的部分俗字.  相似文献   

14.
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所采录的最晚一个注本是姚文燮的《昌谷集注》,初刻于清顺治十七年即公元1660年;《汇解》自序作于乾隆二十五年即1760年.两书中间的一百年里.还出现朱轼的一个注本,《昌谷集笺注》(以下简称《笺注》),自序作于康熙四十一年即1702年.这个注本王琦未加采用,不知道是他没有见过,还是认为不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5.
邓之诚先生《东京梦华录注》广征博引,堪称力作.然《东京梦华录》中市民生活、饮食、伎艺注之较少,使今人仍难窥见中国城市辉煌之里程碑——东京之面貌也.笔者有感于此,遂在邓先生忽略或注之不详不确之部分,采用邓先生未用过之新材料,作《东京梦华录》札记.现将《札记》中四则择出,求教于宋史专家与中国城市文化研究者,以期拙文修订.卷之一《内诸司》“内香药库”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史家胡三省逝世六百八十周年.他曾竭毕生精力为我国编年史巨著《资治通鉴》作了详尽的注释,为后人阅读这部史学名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祖国文化遗产增添了光彩.《通鉴注》与《通鉴》一样,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财富,因此,对于这样一位为祖国文化发展作过贡献的历史学家,是值得我们纪念的.然而对于《通鉴注》,如同胡三省一样,长期湮没无闻,甚而产生误解,认为《通鉴注》仅仅是“音注”,最多也不过“长于地理考证”而已.其实不然,诚如当代著名史家陈垣先生在《通鉴胡注表微·小引》中所说:“世以是为音训之学,不之注意.故吉浙东学术者,多举深宁、东发,而不及身之.自考据学兴,身之始以擅长地理称于世.然身之岂独长于地理已哉,其爱国之忧见于《鉴注》者不一而足.”“生平抱负,  相似文献   

17.
《永乐大典》所存《通鉴源委》的注释体例是摘取《资治通鉴》中的字句进行作注,单集成本.赵完壁《通鉴源委》八十卷,注释内容相当丰富,涉及音义、人物、地理、典章制度、史实真伪.特点非常鲜明:旁征博引、精于校勘.和《资治通鉴释文》相比,《通鉴源委》更加详细,和《资治通鉴音注》相比,它又显精简,所以对一般读者来说,《通鉴源委》的注释是最合适的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18.
顾欢党于道教,著有《夷夏论》,这些都为大家所熟知,然而顾欢现存的七条《论语》注却被学界所忽视。本文即是对此七条《论语》注进行研究,分析顾欢《论语》注相比于前人《论语》注的特点,并且重点分析顾欢《论语》注的玄学成分,认为顾欢从思想上和语言风格上都受到玄学影响,并且深谙佛教理论,援引佛教空的理论来注《论语》。  相似文献   

19.
范文澜《文心雕龙讲疏》一书,是他的《文心雕龙注》的前身。《文心雕龙注》流传颇广,《文心雕龙讲疏》则知者甚少。从内容上看,《注》比《讲疏》丰富,注释的条数和内容增加,《讲疏》中已有的各篇下面的参考文字,在《注》中又颇多调整、增益;从体例上看,《讲疏》与《注》基本相同,只是注文安排地位有变化,《讲疏》的注文分插在各篇分段下面,《注》则注文与原文分列。《讲疏》卷首原有梁启超序文、范氏自序各一篇,其中梁启超序文未被收入《饮冰室文集》,亦未载入《文心雕龙注》,为世所罕见,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南齐书·陆澄传》载陆澄与王俭书曰:“太元立王肃《易》,当以在玄、弼之间,元嘉建学之始,玄、弼两立。……今若不大弘儒风,则无所立学,众经皆儒,惟《易》独玄,玄不可弃,儒不可缺。……且弼于注经中已举《系辞》,故不复别注。今若专取弼《易》,则《系》说无注。”(见中华书局1971年标点本,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其中“《系》说无注”,应为“《系》、《说》无注”。《系》即指《系辞》,《说》即指《说卦传》。我们知道,王弼注《易》较《老子注》简略,而且对《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四传没有注释,后来,韩康伯续注。现今流传的《周易注》就是王弼注和韩康伯的续注。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云:“其《系辞》以下,王不注,相承以韩康伯注续之”。又在“韩康伯注”下说:“王辅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