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永廷 《学术研究》2003,1(5):22-26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践基础 ,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全面、深入向前发展 ;并呈现继承性与超越性相结合、协调性与综合性相结合、中心发展与边缘渗透相结合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有一个自觉、完整、系统追求的理想人格,这个理想人格当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要求的统一中去塑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理想人格的重视与追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人格之“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共产党人理想人格的认识与揭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人格之“魂”;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共产党人的政治要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人格之“体”。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人格之“体”只有在“根”与“魂”统一的人生实践之中才能真正立起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及“两个相结合”之间的相结合,为塑造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人格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与转化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包心鉴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以若干新的思想、观点和经验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我党百年实践的经验总结,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历程的高度凝练。坚持“两个结合”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对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应对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与挑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中国具体实际为导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把舵定向,在历史与现实的贯通中谋篇布局,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精准发力,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说服力、凝聚力及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新发展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的思想引领和根本遵循,其提出确立、贯彻践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深化。作为新发展理念的构成,坚持共享发展彰显了以马克思主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的理论精髓和实践要旨,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基础,深刻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旨归。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大战略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崭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理性,是新时期党的创新理论建设的新价值觇标.新价值觇标必须落实为科学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既有辉煌成就,也有失败教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实进程表明,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反对以形而上学为哲学基础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研究范式,面向当代中国实践的新发展,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中,创造了极为宝贵的经验.这就是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前提下,始终坚持六个“结合”,即;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与理论创新相结合、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结合、坚持借鉴国外先进文明成果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与发挥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相结合、坚持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作为研究范式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它首先应该成为整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范式,整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都应该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理论目标、解释原则和评价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应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科以外的各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学术研究的根本范式。只有自觉地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式,当代中国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创新,才有可能真正地走向世界,也才能真正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这一博大精深科学理论的精髓.它有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她所引起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以其深刻的哲学创新为前提的.因此,只有站在哲学的高度来理解,才能全面地、准确地把握和贯彻.本文试从这一科学理论的哲学特征谈点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自己思想的理论基础 ,把学习马克思主义摆在全党的重要位置 ,倡导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敢于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创新的基础 ,尊重实践 ,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在中、西、马"三流合一、综合创新"视阈下,张岱年先生把哲学史诠释和哲学创新相结合,主张以"析古"态度分疏中国传统哲学的浅层思想与深层奥义。他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优秀传统哲学相结合,最早建立了比较系统化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文化哲学和人生哲学。他发扬中国传统哲学重视价值和人生等优长,反拨西方现代哲学本体论、人生论、价值论的某些偏向。张岱年的哲学实践,对当代中国哲学继续坚持中、西、马思想资源的多样性、面对现实凝练问题意识的创造性、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原则的系统性相结合有着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即: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同进步;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关注民生问题相结合;等等.  相似文献   

14.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与时俱进地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具体军事实践相结合,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即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体系,引领着我军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5.
孙笑天 《理论界》2005,4(5):60-61
创新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与精神状态的统一;理论创新是对人类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作新的理性升华;理论创新是其他一切创新的基础和先导;理论创新的动力来自实践。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以研究当代中国问题为中心。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方法论是指导主体进行理论创新的思想方法和具体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代中国理论创新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其具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方法论的根本意义在于推进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突出问题而丰富自身理论体系,其根本价值取向始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满足人们的理论需要和现实利益诉求。方法论科学性集中体现在与时俱进。在当代中国,“结合”前提下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整体性研究和创新方法,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文本文献研究而提炼的经典方法等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方法的主体框架。党和学界,对理论创新方法论基本内涵、根本特征、实践意义、价值诉求、历史经验以及体系建构和经典理论家理论创新方法论思想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当前,理论创新方法论建构仍然需要更加开阔的视野、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支撑、中国特色的思维话语权威支持,其中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主要有:一是方法论主体的层级界定和分类培养:二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和经典理论中的经典方法论学习和研究;三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历史经验总结和当代方法论建构;四是理论创新主体的方法论自觉性和自信心培养和树立;五是方法论主体的责任意识养成;六是方法论知识构成和实践逻辑的大众化推进;最后是方法论体系建构以及推进方法论实际效果检验和自身体系拓展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17.
牛小侠教授在学术研究中一直立足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时刻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研究,坚持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理论和现实相统一的方法阐释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智慧,这在其《马克思“实践智慧”的当代阐释》著作中得到深刻体现,在审视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践智慧的差异中展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智慧的特色和优势,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伟大创新理论及其指导下进行的伟大事业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并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及取得的伟大成就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以引领高校思政课建设,建构“大思政课”新格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8,(4):18-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能够击穿当代现实问题的思想闪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具备了前所未有的理论紧迫性与现实可能性。新时代迫切呼唤理论创新,这既是人类思想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新时代的新特点提出的理论诉求。同时,坚守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依托改革开放以来丰富的实践经验,秉持执政党高度的理论自觉意识,为新时代的理论创新搭建了坚实平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创新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必须坚持"三重原则"的理论导向,即坚持并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本质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中国实践的现实原则,坚持时代眼光、宽广视野的开放原则。在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在理论创新中求解实践问题,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之间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以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为代表的新时期意识形态理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一般原理,又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运用与发展,体现了对毛泽东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它是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在新的历史实践中 ,以与时俱进的精神 ,进行理论创新 ,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伟大成果。它的思想渊源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 ;实践基础是当今时代和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的新情况 ;理论创新的成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维 ,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把邓小平理论推向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