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制度文明与生态文明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类社会的文明不仅仅只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还包括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文明可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协调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提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水平 ,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人类文明进程的向前推进 ,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
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又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社会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于制度建设,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从注重理念、理论建设发展到制度建设的新阶段。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目标既要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又要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三大类型的制度:第一类属于政府监管性制度;第二类是以市场主体交易的形式来实施的制度;第三类属于救济性制度。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途径是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各种制度;理顺生态文明建设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试点实践。  相似文献   

3.
生态小康是人和生态的一种实践关系,是人、自然、社会协同发展的社会状态,是良好生产方式的表现,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准确把握生态小康建设的基本内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五位一体"协同发展的生产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我们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李桃 《贵州社会科学》2021,381(9):99-10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给出了明确指引.生态文化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根基,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生态文化是民族生态智慧的结晶,有着深厚的生态思想资源与生态制度文化内涵,蕴含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等生态文化意蕴和取向,与当代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目标有着相通相承的价值诉求.在生态文化多元性基础上深入解读贵州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特征、内涵和价值,挖掘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发挥其内生性作用,对于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黔东南侗族的款约、禁忌(生物崇拜)、乡(村)规民约,其中富含生态保护的规范,对侗族地区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侗族习惯法生态保护规范中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构建生态文明,建立侗族美丽家因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一种更高层次的文明形态.它要求人类的一切活动要服从"人--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既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协调发展,同时又能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生态需求.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不仅要考虑人及其社会的物质需要,还要考虑生态环境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生态文明提倡物质上的适度消费原则,反对对物质消费的无限度追求.当前从我国国情出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要建设生态文化,培养国民的生态文化教养.  相似文献   

7.
人类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在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完全可能的.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文明建设与民主政治密切相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落实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措施:要树立和强化崭新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用制度建设成果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要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共同行动,努力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积极采取措施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海洋自然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和保护,加强草原、森林、河流、湿地、湖泊、海洋等自然生态保护."[1]以上一系列论述体现了当前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切关注,这其中也包含湿地生态.对于正处于转型发展期的大庆市来说,进一步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不仅对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大有裨益,也将助力大庆打造"油城"到"游城"的亮丽生态名片.从法治视角出发,分析大庆湿地对城市发展重要意义,总结我市湿地保护面临的法治问题,探求法治举措,为大庆市湿地保护提供更为全面、具体、完善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生态文明制度的内涵,是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根本保障和理论基础。当前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面临的主要诘难与挑战是微观具体生态文明制度的严重缺失。基于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人们应深刻反思微观具体生态文明制度的缺失,并从科学的绿色政绩考评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创新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的市场机制、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制度等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已成为当前生态文明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通过从政府、市场、公众三个层面系统分析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发现生态文明制度尚没有达到优化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生态文明建设遭遇重重陷阱。对此,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创新生态文明政府管治制度、完善生态文明市场化推进途径、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制度,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释放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红利"。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文明政策等方面阐述了包头市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现状;指出了包头市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存在着生态文明意识的普及率较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政绩考核体系中生态文明指标所占比重低、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滞缓和环境保护管理不力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的实施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广西要发展海洋经济,提升海洋经济的竞争力,打造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新一极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海洋生态文明尤显迫切。构建广西海洋生态文明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理论基础,传承与发展传统海洋生态伦理思想,树立海洋生态理念;需要加强海洋生态文明的法制建设、文明责任制度建设;需要完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综合管理与协调发展机制等来保障。  相似文献   

13.
休闲哲学视域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之路,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休闲作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重要主题之一,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生态环境对劳动承载力的有限性也需要文明休闲.因此,树立生态休闲方式,对于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勤  邓玲 《天府新论》2008,(5):48-51
产业结构调整是生态文明从价值理念探讨向经济社会建设领域拓展的突破口之一,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切入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就是"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其本质是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基础是生态农业,核心是生态工业.建设生态文明的产业结构调整,在目标、对象、政策手段及政策性质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的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完善制度体系,加强自主创新,健全市场机制,是当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保护自然环境并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世人的普遍共识,但怎样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其本体论基础是什么,这些都尚需要进一步澄明。无论是工业文明对自然界的破坏,还是生态文明对自然界的保护,都必须通过劳动活动才能够得以完成,劳动是改变自然界的物质性力量,因而生态文明建设的本体论基础应当是劳动。劳动创造世界、创造人、创造人类历史,这意味着劳动本身拥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目的。长期以来人们总是用主观性目的代替劳动的客观性目的,致使劳动的本真性始终处于遮蔽状态。只有人自觉意识到劳动的目的就是人的最高目的,并将人的最高目的与劳动的客观目的合二为一,劳动才能够复归自己的本真状态。在创造自然世界和创造人的劳动关系当中,创造自然世界具有优先性,人怎样创造自然世界就怎样创造人自身。这一逻辑决定了人必须通过创造美丽的自然世界,才能够担保自己走向崇高和伟岸。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而实现自然资源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建设美丽中国与自然资源生态文明的关系,分析了目前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所面临的法律制度问题,并且提出回应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寻求私法上的制度以实现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性利用,而以生态经济学为视角构建的自然资源保护地役权制度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文明形态,摒弃了工业文明所倡导的"以人为中心"的物质经济价值观和自然观,取而代之的是将人看做自然的组成部分的"人—自然"整体价值观和自然观。从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看,每一种文明的生成,都有相应的经济形态与之对应。生态文明的经济形态为生态经济,它建立在"理性生态人"基础上,是对以"理性经济人"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超越。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审视当下的中国,生态文明的构建不但要设计一套包括制度环境、具体制度和实施机制在内的制度体系,还要从政治保证、法律体系、经济支撑和社会条件等多方面为生态文明的构建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亳州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作大量实地的调查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就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征集了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探寻出一条符合亳州当前发展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路径。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业绩纳入到干部考评中去,二是建立"预防为主"的源头防控制度,三是划定生态主体功能区保护红线,四是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五是建立严格的生态文明建设监管机制。从以上五个方面开展工作,以制度管人、管事,以制度调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切实做好亳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明 《阴山学刊》2009,22(2):92-95
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大多处于边疆或接近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层次、水平相对较低,还没有完全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结合起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必需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和保护的统一,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出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机制、新思路,这对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化的自然就是使自然界成为真正的属人的自然界;人的需要的实现总是以自然尺度为基础的社会尺度与自然尺度的统一;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依据马克思的这些思想,社会发展应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这不仅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选择,也是社会文明的现实体现。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迈向更高形态的必经之路,建设生态文明更是其题中应有之意。因此,认真总结和探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与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人本思想,而且也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