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露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378-379,395
杜甫,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有着“诗圣”之称.他的诗歌以其丰富的内容,真挚的情感,精辟的修辞为大家所知.近年来.研究学者不仅着手于杜诗的内容,更将研究领域扩展到杜诗中特殊的修辞.本文从杜诗修辞中的藏词艺术着手,一改前人对其修辞手法的批判,提出藏词的正面艺术效果,以杜诗为例,说明藏词的艺术特色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马世来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3):51-54
词在语义上的专指性、概括性,在语音上的连续性,在结构上的凝固性是区别词和词组的重要特征。从形式出发去发现意义的方法,则是区别词和词组的重要的和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网络数字词是指那些在网络中出现并逐渐流行的阿拉伯数字符串。它们并未收入《现代汉语词典》,较少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本文拟通过网络数字词与阿拉伯数字词的比较、分类、影响以及接受态度四方面的论述,使人们对其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多词动词是英语中一种特殊的词类。在词汇、语法、语义等方面 ,它具有独特的语言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多词性、整体性、多义性、可分性和转类性 相似文献
6.
程玲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203-205
反身代词是一种表示反射或强调的代词。它的基本含义是:通过反身代词指代主语,使施动者把动作在形式上反射到施动者自己。因此,反身代词与它所指代的名词或代词形成互指关系,在人称、性、数上保持一致。现代日语的[自分]表现出不少特殊性,既有照应词的特征,也有指代词的特征,因而对[自分]的性质,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近十多年来,日语反身代词研究一直是日语理论语言学界的一个热点。现代日语的反身代词的对等物,属于照应词。其先行语的确定遵循约束理论第一原则,即照应词在管辖语域内必须受约束。所谓管辖语域,是指一个包括中心语、主语和补述语,可以体现一切语法功能的最小的完整功能体。研究分析的重点在于反身代词[自分]的语义指向和约束问题上。 相似文献
7.
张爱兰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72-74
本文就《修辞学习》2003年第5期所刊石云孙先生之《句式新得例释》所论"歇后句"进行了一些补充性的探讨。根据"歇后"的构成方式,将"歇后"这一修辞方法分析为譬解谐趣的"歇后"、缩略成语旧句的"歇后"、略语不定的"歇后",主张把第一种情况称为"歇后语",后两种则应称为"藏词"。 相似文献
8.
9.
付义荣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3):85-88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格语法理论便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得以运用。该文简要回顾了海外华人语言学者、中国大陆汉语学者以及计算机学者关于汉语格的研究成果,并指出格语法理论对于语义的关注,正好契合了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而讲究意合的特点,因此我们应该将“格”作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汉英颜色词“红”之国俗语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英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40-42
汉英颜色词及其构成的词语都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这是汉英民族长期以来经过千百代人民生活实践而形成的。在语义上既相似又相异;在修辞上有褒有贬。研究和发掘颜色词语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蕴涵的国俗语义,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本文以汉语中的“红”和英语中的“red”这两个对应词为例,探讨汉英民族颜色词的国俗语义同异现象,以期对跨文化交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反义同词现象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淑珍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
一词兼有相反或相对义项的现象称为反义同词.从历时角度来看,反义同词为一词多义发展的特例,然而相反义项得以在同一时间和同一语言空间共存于同一个词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语义基础和哲学理据的.从矛盾的统一性、反义词的同一性、事物的两面性、词义的反向引申等多维度地论证了反义同词现象产生和存在的语义基础和哲学理据. 相似文献
12.
庞素芬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8-49,52
从语言学角度 ,对菲尔默的格语法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了详细地论述和比较 ;同时介绍了系统功能语法与语义、教学的关系 ;并指出格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从语义的角度去了解英语句法结构 ,掌握英语动词的正确用法 ,以及可以造出正确的英语句子 相似文献
13.
胡华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3(1):82-85
从语言系统到话语篇章,词语要经历从词住到词住变体这一过程,其间有来自不同方面和不同层面的制约因素。对这种因素的了解与掌握,是自由合理地运用词语的基本条件,有利于词语的选炼与解读。从词位与词位变体关系角度,可以较好地解释词语规范标准的合适程度。 相似文献
14.
张朝富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5):49-51
拆词,是"把多音节的词语临时拆开来用,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又称"析词".庾信诗中已有成功的用例,杜甫、黄庭坚运用得更为纯熟,胡震亨对其予以总结.对这一轨迹进行整理、揭示,以期对认识古诗的优秀创作经验、理解古诗独特的表现力提供一个有效的观照角度. 相似文献
15.
王明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9(2):55-59
本文探讨了AABB式词的发展,作者认为,以这种方式构成的词古已有之。文章重点探讨了《金瓶梅词话》中AABB式词中语素A和B的语义、语义限制、语义特点和AABB式词的语法功能和特点,认为从历史发展来看,《金瓶梅》中的AABB式词的语义限制比以前的AABB式词有所放宽,其构成方式也比以前显得多样化。正是这种变化,促使了近代AABB式词的快速发展,也为AABB式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范佳程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208-209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历史、文化、社会等背景的不同 ,其颜色词的喻义和用法虽有相同相似之处 ,但更多的是差异。因此 ,了解这些颜色词的喻义等方面的差异对中外文化交流和翻译实践的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戴清娥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3(5):53-57
现代英、汉语判断句变元之间的链接——判断词"be"和"是"的判断功能都是语法化而来的,其语法化历程存在异同。二者相异之处为:存在语义抽象化和人类对比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判断词"be"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古汉语的特殊句法环境和高使用频率是判断词"是"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二者相同之处为:"be"和"是"都是所属语言的唯一标准判断词和判断结构的标志,其语法化根源都与人类存在观有密切关系,体现人类认知发展的共性。 相似文献
18.
荣丽华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53-58,74
AA式摹状词是摹状词中最重要的一类,其语义由主体义、过程义和特征义三部分构成;AA式摹状词的语义具有感知性、变化性、程度性、多义性和民族性的特征;其确定语义的方法是语境确定法,可分为主体确定法和特征确定法两类。 相似文献
19.
汉语色彩词是词汇家族中的绚丽一族,富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在古诗词及其变体(当代流行歌曲歌词)中,汉语色彩词呈现出三大语用功能:敷彩功能使得诗词歌赋意境化,增添了画面立体感;借代功能使得诗词歌赋典雅化,避免了粗俗与直讳;虚转功能使得诗词歌赋幻象化,营造了一种朦胧与神秘氛围。 相似文献
20.
彭兰玉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2):92-94
两个以上相同的词呈连贯线性排列的时候 ,有的是词的语法重叠 ,有的是词的话语重现。重现和重叠在结构性质上存在种种区别 ,语义特征上也有许多不同 ,但它们是在强化功能这一最高层次之下的两种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