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语标记语对话语的整体连贯起着重要作用,从表层上看是使话语或语篇逻辑关系明晰化,其最终目的还是引导听话人明确说话人的意图,减少听话人理解时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在会议口译中话语标记语可以帮助译员迅速理解并准确传达源语发言的信息,提高口译质量.会议口译中话语标记语的翻译可采取增词、省略、保留和变通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释意理论是以塞莱丝柯维奇为代表的法国释意学派在口译研究与实践中研究创立的口译研究理论,关注的是口译的意义传递现象.根据释意派口译理论,口译包括三个主要程序:源语理解、脱离源语词语外壳和译语表达.本论文以释意理论为基础,主张口译的目标是源语的意义而非语言,意义是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产物.本文将运用释意派口译理论对“两会”中外记者招待会现场口译中温总理文言诗词口译实例进行评析,旨在进一步说明口译的释意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关注原语的目的是否能通过译文传递给目标语受众。它的目的性、连贯性和忠实性三大原则对口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是评定原语讲话人的意思和目的是否为目标语听众有效感知的重要标准。文章以第十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大会上的口译为例,研究目的论的三大原则在其中的应用与体现。研究表明,目的论的主要观点能够科学合理地阐释外事口译,而译员在目的论的指导下采取不同的口译方法,能够为目的语听众呈现出满意的译文,从而充分地实现口译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4.
现在中国学生在学习日语口译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笔译、口译表达不过关的情况,考试的合格率较低,主要原因是日语单词用错、句型用错、思维习惯错位等。为助学员顺利穿越日语口译的"屏障",上海朝日文化商务培训中心著名口译培训师、上海大学外围语学院王颀博士在此进行了一番"点拨"。  相似文献   

5.
释意学派“口译三角模式”强调翻译的三个阶段:理解—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再表达.在口译三角模式的基础上,口译的思维过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口译听解、口译记忆、口译转换和口译表达四个步骤.在这个思维过程中,口译的创造性体现在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记忆力、灵活敏感的反应力和迅速准确的逻辑分析力等方面.“口译三角模式”充分证明了口译活动中创造性的存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口译是一种语际解释行为,通过对语言符号化表现的解释获得对原语意义的理解。口译过程决定了口译具有即席性、不可预见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基于对口译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原语效应"在传播学、对比语言学以及社会语言学领域的存在理据;探讨了口译中"原语效应"的对策问题;得出了译员既可以采用"顺应"策略,也可对原语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归纳,以期迅速、完整、准确地完成口译工作。  相似文献   

7.
预制语块的特点决定其在口译过程中具有优势效应。通过对英语专业学生语块能力的实验研究,将预制语块作为有效手段运用到口译教学中,培养语块意识,重视语块储备和吸收,建立语块资料库,强化语块运用输出效率和质量,有效提高语块的运用对口译产出的准确性、流畅性、地道性,旨在促进口译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8.
双语水平的不对称性,引发口译中的"翻译非对称"现象,表现为译入A语时翻译速度更快,更易出现代码转译,而译入B语时反而更倾向意义翻译,加工速度较慢。本文在口译的交传情境下,运用修正层级模型对MI(口译专业硕士)和英语本科大三口译学员进行实证对比研究,发现"翻译非对称"现象在合成双语口译学员身上表现尤为明显,而随着双语水平和释意意识的提高,不对称现象也随之减弱。  相似文献   

9.
为了发挥质量评估在口译教学中的"扣环"作用,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参数体系,以实现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阐释性。交际目的不同程度地体现在译语语篇中,成为口译成果的一部分,而体现程度的大小又直接影响口译质量的高低,所以可以作为评估参数使用。交际目的是一个质化参数,和其他量化参数结合使用可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阐释性,并为参数权重设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口译,顾名思义是一种翻译活动,即指学生以口语的方式,将源语转换为目的语的方式。口译作为一种跨文化意识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避免跨文化语用失误对口译来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兼顾从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角度研究口译,分析语言文化与口译之间的关系,指出口译中存在的文化障碍现象。本文从语用学的语用失误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量成功的外交口译实例进行分析,探讨了目的论对于译员的指导作用.在口译活动中,译员应重点考虑译语的预期功能,使用符合译语语言习惯的表达方式,使得译入语在其所属语境内实现其预期的功能或目的.  相似文献   

12.
释意派理论曾一度成为口译界的主导性理论,它认为译员始终处于释意过程,意义对等是其核心思想.文章以释意派理论为基础,从"讲话人、译入语语言、听众"三个方面来分析口译员的忠实,并对忠实与自由的辩证关系进行论述,试图为口译质量的评估提供一个客观的尺度.  相似文献   

13.
预制语块习得与口译质量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制语块研究近年来受到二语习得研究的普遍关注,对于预制语块的本质及对其加工过程的心理认知等都有了一些系统的研究成果。其研究成果有力的阐释了预制语块在口译过程中的作用。在口译教学中,加大预制语块的输入,能够有效提高口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口译工作言语研究是口译研究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深入认识口译工作言语的本质,文章从流动性、语境依赖性、模糊性、信息浓缩性、逻辑性和流畅性等角度分析了口译工作言语源语和译语不同的言语特征。针对这些特征,笔者提出在口译培训中应该针对源语和译语分别设计相应的语言技能培训课程,以便根据口译的实际需要提高译员的口译工作言语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提高译员的外语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国际商务谈判口译。文章通过分析国际商务谈判口译语域三要素,即“语场”、“语旨”、“语式”的特征,探讨了语域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谈判口译评价模式,强调了国际商务谈判口译过程中实现源语和目标语语域对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Gile的口译认知负荷模式(effort model)认为口译所需的注意力总量须小于译员脑力所能提供的注意力总量.基于口译教学中发现的学生译员认知负荷超重现象,本研究提出语块策略节约认知资源,减缓认知负荷,合理分配译员注意力,促进口译产出的准确、顺畅、快捷.  相似文献   

17.
译者在口译训练及实践中要处理不同语篇类型的语料。而不同语篇类型的口译任务复杂度也有差异,从而影响着译者口译输出的准确度和流利度。  相似文献   

18.
口译语料库建设与研究迄今仅有二十余年历史。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口译语料库尚不到10个,最大的也不过100万字,而且种类单一(会议口译)、标注简单。相应的研究数量较少,集中在口译文本语言特征和口译操作过程两方面。因此,未来口译语料库建设应注重以下问题: 多类型、不同性质语料库的建设与完善,语料库规模的扩大,停顿、填充语、省略等副语言信息的精确标注与转写,口译语料库的信息对应,适合口译语料的检索工具的研发。同时,基于口译语料库的研究应该考虑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利用,集中讨论口译文本的语篇特征、口译实践策略、口译相关理论和概念的验证与发展等关键问题,促进口译研究与教学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来证实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与口译质量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中英连续传译的质量)以及口译质量评估时听众最注重的评估标准。笔者在广外大十九名外籍教师以及一名国外大学的行政官员之中开展了一项关于口译质量评估的问卷调查。其间,受试会收听由同一名译员翻译的、针对同一汉语原稿的连续传译录音,但一种版本包含话语标记语而另一种则抹去了话语标记语。通过统计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听众最注重的评估标准为表达技巧且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使得口译逻辑上更为连贯,有助于提高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20.
鉴于口译活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在口译教学中引入法国释意学派的“脱离源语言外壳”的概念,通过词汇、句法和语篇等示例帮助学生在口译活动中建构话语意义,以增强学生口译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