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片《八月》以音响色调与文化记忆的缀合,对1990年代国企改革时的社会震荡和文化转轨进行了符号喻示;而无源音乐与个体情绪的互引,则触发了观众对工业文化的情感认同,指认了创作者有意识克制自我(创作)情感的内隐叙事形式。同时,影片还以有源音乐、人声与时代命运的无意识指涉,进一步表征了“国退民进”语境下社会集体的复杂情绪。该片多元、具体、富于文化内涵的声音符号,不仅在书写变革时代的文化社会学意义时给观影者带去了沉浸式的听觉体验,而且还为中国电影如何建立声音与影像有效互动的叙事机制提供了重要样本。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内电视屏幕上少有的音乐人文纪录片,《唱片里的中国》对“唱片”进行了媒介考古,并创新性地用视听语言再现了唱片音乐中的时代风貌和声音景观。该片融合了人物故事讲述、音乐现场演出、留声机、唱片媒介史等多种元素,在展现“唱片”这一声音媒介的物质性和传承唱片声音文化所蕴涵的社会记忆以及传播“听觉共同体”认同方面具有创新性。《唱片里的中国》的创新性在于不仅为音乐文化研究增添了史料,而且还展现了百余年来中国社会的文化变迁,以及唱片声音背后国人的社会记忆和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3.
她这样爱我     
《北方人》2007,(12)
小时候,我一直羡慕其他的孩子,因为他们的母亲都爱他们,可是我的母亲不爱我。记忆中,母亲那张脸始终是冷漠的,因为冷漠,我从来都分辨不出母亲是不是美丽。还有母亲的声音,也从未有过温情,永远都是严厉苛刻的,而且眼神犀利。  相似文献   

4.
小夏 《温州瞭望》2016,(5):76-79
正2月14日是情人节,陈芒和薛丽丹在路上偶然相遇,没聊上几句,俩人决定去看望他们初中的班主任王敏老师。过了二十多年,他们印象中风华正茂的老师已步入中年,身材有点走样,头发有点花白,声音也老了,变得低沉、嘶哑,这让陈芒有点难以接受,因为记忆中的王老师皮肤很白,爱穿红色连衣裙,  相似文献   

5.
关于双排键电子琴演奏中的音乐记忆科学观察结果证明,记忆本身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声音--动作型和视觉型.双排键电子琴演奏者的记忆无疑是属于第一类型,也就是说音乐的音响在他(她)的脑中主要是通过声音和动作形象保留下来的,对乐谱的记忆也可以起到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Oxford对词汇记忆策略的分类和综合研究,本文对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经过定量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学生最常用的词汇记忆策略是"运用图象,声音和语境",其次是"详细记忆",接下来是"重复记忆",最不常用的词汇记忆策略是"建立已知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心理联系"。2.男生与女生在词汇记忆策略上并无显著差异。高分组学生与低分组学生在"运用图像,声音和语境"和"重复记忆"策略上具有显著差异。3."运用图象,声音和语境"和"详细记忆"策略与学生的高考成绩显著正相关。"建立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心理联系"和"重复记忆"与学生的高考成绩无显著相关。因此,大学英语老师应培养学生运用词汇记忆策略进行识记的意识,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记忆策略的培训,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识记能力。  相似文献   

7.
刘庆邦的长篇小说《女工绘》是一部关于女性矿工群体的记忆文本,其创作源于作者不能忘却的煤矿生活记忆和对女性矿工群体的爱。小说在对煤矿日常生活的再现中,表征出作者对煤矿工业生活的记忆和爱恋;在展现华春堂形象的过程中,再现了青春记忆中的爱情之美;同时在日常生活叙事中,揭示被遮蔽的创伤记忆,表现出对青春之美的惋惜和对命运的感叹。小说蕴含多重爱的记忆和深层的历史意识,在政治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之间的张力空间中,彰显生命与存在的真实。  相似文献   

8.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简.爱的女性主体反抗男性权威的个人叙述声音成为女性主义研究的经典文本,从社会文化机制内部探讨其女性话语空间,夏洛蒂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话语空间进行了寓言式再现,通过主人公简.爱从"我必须说"到"我们整天谈着话"自我建构了一个新的话语空间,这是夏洛蒂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话语空间问题的思考,也使文本成为维多利亚时期女性话语空间的一场诗性试验。  相似文献   

9.
一杰出的作家都有自己的声音,都有自己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都在创造美艺术。他们之中有的追求富丽华美的色调,作品以其错彩镂金的雕饰美吸引了读者,有的却喜爱质朴无华的笔墨,作品以其芙蓉出水的天然美而赢得了好评。不同风格各领风骚。我们既不能限制作家只能用某一风格来写作,也不能因为赏识、偏爱某一风格而贬低、排斥其它风格的审美价  相似文献   

10.
缘起于音乐学研究的声音景观,由于关注声音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声音在地方文化建构中的作用与意义,因此成为研究人地关系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近代中国重要的声音景观———陕北民歌的传播历程进行梳理,作者发现,陕北民歌由一个与陕北地方关系密切的声音景观,在演变成为中国革命的文化符号后,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其地域分布迅速扩展到全国。在这一过程中,陕北民歌表面上与陕北地方之间的关系渐行渐远,但实质上,藉由唤起人们对中国革命圣地这一地方意象的记忆,陕北地方在陕北民歌地域扩展过程一直存在着或隐或现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