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和印尼语主谓句、存现句等常式句的句首一般是话题的位置,其余部分是评述。汉、印强调句和倒装句等变式句的句首都可以表示评述,其余部分表示话题。汉语表示被动语义的"被"字句、受事前置句和印尼语的di-V被动句都将受事标记为话题。汉语"把"字句将受事标记为第二话题,印尼语没有这样的结构。汉、印特指问句非常相似,疑问词语在任何位置都是句子的焦点,但是印尼语一般将疑问词语置于句首,因而产生更多评述在前、话题在后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有”字存现句是最早产生的存在句类型,也是使用最普遍、通行时间最久的存在句。“有”字存现句又可分为体现静态存在关系的“有”字存在句和体现动态变化的“有”字隐现句。从历史来源上看,表存现的“有”来源于表领属关系的“有”。  相似文献   

3.
无定名词主语句关键在于句首名词之无定,这是个指称问题。指称范畴由无指、有指、类指三大类构成一个圆圈式系统,有指包括无定、限定,限定有程度差异。无定主语句与限定主语句构成一个连续体。主语的限定性强,话题性就强,小句表主题判断,是主题句,反之则弱;无定主语全无话题性,小句表非主题判断。系统地看,指称和述谓都有个别与类的对立,二者之间正相关。另一方面,无定主语句与存现句及"有"字主语之间具有内在的相关性。汉语存现句由存现移位而形成一个非主题结构"V 存现物",但句首处所词同时占据话题位置,整个小句仍是主题句。英语的存现句则属非主题句。动词"有"在存现句中语法化为弱限定标记;从小句信息结构的系统看,"有" NP充当主语的小句更接近无定主语句。  相似文献   

4.
汉语与法语的存现句有共性,均可描述场景,表示存在、出现、消失、变化。文章主要是探讨差异。汉语的存现句的前段是表处所与时间的名词,在句首多作主语,少数作状语;这些词语在法语中只作状语,放到句首句尾均可,在“il y a”结构中只能放在句尾。处所与时间名词同时出现时,汉语中必有一个是主语,另一个是状语;法语中两个全是状语。汉语存现句的时间名词对动词没有影响,法语的时间状语对动词有时态影响。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近代汉语的典范之作,其被动句用法在被动句发展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从结构形式、语义问题、与"被"字句的用法比较等方面对《红楼梦》表被动"叫"字句作一全面描述,从而揭示二者的区别以及"叫"字句在当时的发展情况。通过全面考查《红楼梦》"叫"字句发现,"叫"字句只有"叫+NP+VP"这种结构形式,它们无一例外地表示对主语所代表的事物来说是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情。这说明当时"叫"字句结构较简单,还未定型化。因为表被动的"叫"出现较晚,所以清朝中叶的《红楼梦》中"叫"字句还未得到完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统计分析汉语存在句"有"字句和英语存在句"there+be+NP+(LP)"的译文,发现"有"字存在句英译时最典型对应形式是"there be"结构,而"there+be+NP+(LP)"结构汉译时最典型对应形式是"有"字存在句.汉英这两种表存在的结构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对应关系,表述功能上基本对等.在认知上,这两种语言在表达存在概念时都聚焦"存在物",在译文中以不同形式来凸显"存在物".  相似文献   

7.
战国后期,被动句式在古汉语中被广泛应用,《吕氏春秋》是这一阶段重要的语料之一。被动句在《吕氏春秋》当中使用时,传统标志被动句主要以"为"字句、"见"字句、"于"字句为主,它们占据了标志被动句的多数席位,同时也出现了少量的"被"字句、"乎"字句。而《吕氏春秋》被动句真正的主流是意念被动句,这是由主观意识感知的被动句,不存在被动标志词。研究《吕氏春秋》被动句,总结其中的语法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把握先秦汉语被动句式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把"字句可以表达多种意义,但统计数字表明表示位移是其原型用法.原型用法与其他用法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因此,外国学生可在习得原型用法之后靠同化来习得其他用法."表位移"是"把"字句教学的切入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9.
"不比"句多义性动因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比"句从形式上看是"比"字句的否定形式,但在意义上是不是"比"字句的否定式,众说纷纭。本文认为"不比"句不仅从形式上看是"比"字句的否定式,同时从意义上看也是"比"字句的否定式。"差比"本身包含"胜过"和"不及"两个意义空间,"不比"句在否定"胜过"义时必然留下两个意义空间:"等同"和"不及";在否定"不及"义时也必然留下两个意义空间:"等同"和"胜过"。这是造成"不比"句多义性的根本动因。"没有"句的功能是表示"不及"义,是从"不及"的角度去说X、Y之间的差比关系,因此,严格地说它不是"比"字句的否定式,不具有否定功能。  相似文献   

10.
九江方言中的“等”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江方言中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任何标志的,这类被动句在句法形式上与主动句没有区别,如“饭吃完了”;一类是有表被动意义的“等”的句子,如“电灯开关线等我拉断了”。为行文的方便,我们称它为“等’字句。本文打算将这种“等”字句与普通话的“被”字句作一比较,以求揭示九江方言“等”字句的特点。 1、九江方言中的“等”字句是有形式标志被动句的唯一格式。要说出施事者,就得用介词“等”引入施事者。这个“等”没有相应的替换形式。例如: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讨论了"把"字句和"使"字句的置换问题.本质上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分析型致使结构,各有不同的句法构造和语义构造,"把"字句是强致使句,"使"字句致使性相对弱些."把"字和"使"字不能无条件地互相置换."把"字句和"使"字句各有对句中动词的要求,有些动词既能用于"把"字句,也能用于"使"字句.能跟"使"字句置换的"把"字句"把"后部分都能独立成句;而且其致使事件谓词一般隐含;如果致使事件谓词没有隐含,那么"把"后成分一般得是致使事件的施事、感事或主事性成分,或者是与这些成分有关的领属性成分.能跟"把"字句置换的"使"字句其句中动词必须符合"把"字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存在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句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句式。语法学界曾对它进行讨论,但对很多问题看法仍存在着分歧。综述各家观点,指出分歧所在,对深入研究存现句也许将不无裨益。为论述方便,下文把存现句(含存在句和隐现句)一律称为存在句。  相似文献   

13.
运用逻辑语义理论对现代汉语"得"字句实例进行逻辑语义分析,从逻辑语义的角度对"得"字句进行了两个层次的分类。第一层次分为模态句和非模态句。在第二层次中,模态句分为表时间的时间模态句,表必然和表可能的真值模态句,表应当和允许的规范模态句;非模态句依据对补语的逻辑语义分析,分为说明行为主体句,说明行为对象句,说明事件句三种情况。本文的研究可对过去"得字句"的语义研究作一些补充,并为中文信息处理中"得"字句语义方面的处理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4.
作为自然语言逻辑重要组成部分的广义量词理论在国内还未引起广泛关注。将该理论与语言研究结合起来,根据强弱性质的不同,量词可分为比例量词限定词和基数量词限定词。通过焦点信息的量化分析将英语存现句分成四类:表示基本存在、表示描述、表示任务、表示清单。其中,在表示基本存在和表示描述的存现句中只能出现基数量词限定词,在表示清单存现句中只能出现比例量词限定词,而在表示任务存现句中量词类型则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15.
“使”字句的事件结构由表致使关系的和表描述结果的两个原子事件组成。前一个事件中的谓词“使”不但决定了该事件的致使性质 ,而且使得“使”字句的整个句式表示的是致使性质的事件结构。“使”字在事件结构中可以有颗粒度或粗或细两种描写方式 ,前者强调对“使”字语义的概括性 ,后者突出“使”字的词汇特征。实际书面语语料中出现的“使”字句可归纳为两种基本句法格式 ,但是这两种格式可以在语义上一致性处理为表致使的事件结构。“使得”句可以看做是“使”字句的变体形式 ,因此 ,“使”字句事件结构的描写方式也适用于“使得”句的情况。运用新戴维森分析法来描写“使”字句的事件结构 ,不仅能够准确、规范地刻画出“使”字语义内容及整个“使”字句的句式语义 ,而且丰富了传统逻辑描写自然语言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把”字句的结果(状态/变化)段通常是整个“把”字句的焦点信息所在,因此,对它的研究是“把”字句研究的重中之重。 “把”字句结果(状态/变化)段的句法结构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但是它们的句法功能大都相似,或作句中补语,或依附于句 中谓语动词,表示时态。同时,“把”字句结果(状态/变化)段各句法结构形式的使用频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现象的出现既 有认知方面的原因,同时又受到了“把”字句式自身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通指不是跟单指相对的概念,而是跟特指相对的概念,通指和特指构成定指范畴。通指主要分布在抽象事件句、判断句、"有"字句、抽象的形容词谓语句的主语位置上。通指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单个名词,在抽象评议句中,可以是数量名短语,冠词性的"这"也常常表示通指。  相似文献   

18.
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存在被动这一语法现象。英汉被动句拥有迥然不同的表现形式。英语被动语态主要表现在动词词性的变化上,其形式通常为to be+past participle。汉语中缺乏动词形态的变化,在表示主动和被动意义时不受形式标志的约束。汉语表被动的手段灵活多样,其中最典型的是被字句,然而,汉语中更常用的是各种隐性的表被动的方式,如大量使用主动表被动等。  相似文献   

19.
被字句在金文就已经出现了,近代汉语被动句主要指的是被字句.所谓被字句指的是那些意义上表被动而形式上有"被"标记的一类句子.被字句的"被"来源于"蒙受"、"遭受"意,被字句大约萌芽于战国未期,带关系语的被字句在汉末开始出现,到唐代越来越多,成为被字句的主流了,宋代以后被字句丰富多采并出现了分化.  相似文献   

20.
豫北安阳方言的"连"和普通话的"连"一样可作动词、副词、连词、介词、表强调的语法标记成分,除此外,还可构成"连"字处置句。"连"字处置句的结构、语义、语法特点跟普通话"把"字句有同有异,其中较有特点的是:表空间位移的"连"字处置句必须使用空间位移标记"昂"。除了安阳方言,还有一些方言用"连"表处置,如山东东平、德州,河北永年、魏县以及宁夏银川等地的方言。但目前对方言中"连"表处置的研究尚有待加强。"连"表处置义当从"连"表连接义发展演变而来,在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共同语中的"连"虽然有表处置的趋势,但并未发展出表处置义的用法,而是由"将"、"把"承担了表处置的语法功能。这些文献资料有助于构拟"连"的语法化路径。"连"字处置句的形成和演变及其特点说明,方言与普通话有各自成系统的语法,其发展演变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