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富集能源的开发利用,陕北(包括延安、榆林两市,面积80290k㎡)经济有了快速增长。2000—2008年陕北统计年鉴中陕北的生产总值由235.68亿元增加到1721.53亿元,年均增长70.053%;人均GDP由4977元增加到31787.5元,年均增长67.336%。但是,在生产总值和人均GDP增速加快的同时,人们也看到了陕北生态环境面临的危机和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拉大等"资源诅咒"的苗头,即陕北处在"准资源诅咒"期。因此,运用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知识,认真考察和分析陕北实际,并根据陕北能源分布及开发特点提出其规避或治理资源诅咒的对策措施,尽量实现资源枯竭期前的转型和过渡,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2.
论骂人话     
骂人话是很值得研究的。 语言学家、社会学家、文艺学家都应当来认真地研究一番。鲁迅先生曾经对骂人话作过认真地科学地研究,写下了许多名作,如:《论“他妈的”》、《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漫骂》、《赌咒》、《骂杀和捧杀》等。他的许多意见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陕北现在已有了"资源诅咒"的征兆,陕北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现阶段就必须发展接替产业。"关联效应法"和"区位商法"都为区域接替产业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陕北各个行业的实证研究确定出陕北的接替产业又为陕北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陕北行走,听得最多的自然是陕北话。陕北话总体上发音比较低沉——不像陕北民歌那样高亢激越。而且,陕北人说话似乎口齿比较含混,你费劲地听也很难听懂。其实任何一个外地人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听本地人说话都是这种感觉。不过听陕北人说话,却发现有许多奇特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榆林学院坚持文化自觉自信,以实施“三进”战略、“抓手”战略和“走”出战略为工作目标,把挖掘研究、传承创新陕北文化作为建设具有区域特色大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以用足用话用好陕北文化资源、举陕北文化旗、打陕北文化牌为基本思路和实践路径,提升了大学生文化素质,增强了文化育人正能量,主动担当了推进陕北文化传承创新和服务榆林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陕北方言中保留有大量先秦、秦汉古语,记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反映出陕北社会的佛道信仰习俗。通过对陕北方言这些特点的剖析,我们认为,陕北方言的主要形成期应该在秦汉时期,陕北的地域文化特征也应该在秦汉时期初步成型。陕北方言及其区域文化特征的形成过程,正是中华民族汇聚凝固历程的缩影。  相似文献   

7.
陕北民歌是一幅生动的陕北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历史画卷,形象地折射出陕北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其独特的民俗文化。陕北民歌所反映出的民俗文化可笼统地概括为:物质民俗、精神民俗和社会民俗三个方面。异化是保留原语文化特色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陕北民歌的民俗文化译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陕北民俗与西方民俗毕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异化不能达意或引起误解的情况下,还应适当地辅以归化或以其它方法灵活翻译。  相似文献   

8.
从“资源诅咒”假说出发,不同于以往学者用“能源诅咒”代替“资源诅咒”的实证分析,构造了反映湖南真实自然资源丰裕度的指标,对湖南的资源优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湖南确实存在“资源诅咒”效应,但这种效应在第一阶段1985-1995年比较明显,而在第二阶段1996-2010年,湖南的“资源诅咒”效应逐渐变的不显著。湖南能否最终摆脱“资源诅咒”效应,关键在于湖南能否加强科技创新的市场化程度,以及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三、陕北话声韵调与古音的比较我们这里所说的古音,是借以《广韵》为代表的古音系统。与古音相比,陕北话声韵调有了很大的发展,其规律比较整齐。如古全浊声母全部消失,按古声调平仄的不同,分别变为同部位的不送气清声母和送气的清声母;古阳声韵深摄(收-m尾)、臻摄(收-n尾)字无一例外地并入曾摄(收-(?)尾)、梗摄(收-(?)尾)、通摄(收-(?)尾)。再如古平声按古声母的清浊分为阴平阳平;古全浊声母上声并入去声等等。从与古音的比较中,可以找到陕北话声韵调的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10.
一陕北话是陕北榆林、府谷、神木、靖边、横山、米脂、佳县、吴堡、绥德、子洲、延安、吴旗、安塞、志丹、子长、清涧、延长、甘泉等十九县方言的统称。陕北话属以山西太原为中心的“晋语”,它是从“晋语”到中原官话的过渡区。(见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方言》1985年第一期)陕北  相似文献   

11.
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互相渗透、互相促进,联系密切。在知识经济时代,陕北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对处在其文化圈内的陕北经济有着重要的推动和制约作用,为进一步促进陕北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树立文化经济发展新理念、加速文化创新、深入发展区域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让文化融入经济、服务经济,实现陕北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信天游”中女性心理的民俗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天游”中所表现出的陕北女人在婚姻爱情上的心理和表达方式,与汉文化中心地区有较大差异。其内质既缠绵、温柔,又刚烈、强劲;其表达方式大胆、直露。这些特点与陕北独特的地域文化息息相关。本文从民俗学的角度对之进行研究,希望能有益于对“信天游”和陕北妇女以及陕北地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陕北画像石在特定的时间和地域内形成发展,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反映了北方边郡地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文献资料和画像石实例集中讨论了陕北汉画反映的丧葬习俗主要有厚葬、阴阳五行观念、掮幡招魂、合葬与归葬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陕北地名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学是关涉地理、历史、语言、民族等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本文就陕北地名与陕北方言、陕北地名与陕北历史上北方兄弟民族谈了三个问题:一、地名,世代口耳相传,不跟一般字音一起发生历史音变,具有着较大的稳定性,陕北有些地名便保留着古音,不失为研究汉语及陕北方言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二、地名,是各民族文化起源、行政管理的真实记录,因此被征服民族的文化借字残留在征服者的语言里的,大部分是地名。陕北在历史上许多北方兄弟民族与华夏族杂处错居,至今尚残留着一些以他们的语言或姓氏命名的地名。三、陕北已出版或待出版的一些地名志,在用字、读音、含义上不乏讹误之处,本文举例性地作了说明、正误  相似文献   

15.
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区域性博物馆。以陕北一带自然演变和人类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典型资料、典型物证的收藏、展示、研究为己任。本博物馆注重收集反映陕北黄土高原一带的气候变化、动植物变异及地理环境变迁的典型物证资料和早期人类活动的遗留物;注重收集华夏族,特别是黄帝族早期在陕北黄土高原一带生息、发展以及夏商以降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在陕北一带长期交融形成区域特色文化的各种历史见证物。同时,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又是榆林学院陕北文化重点专业和特色课程的教学研究基地,是进行区域历史文化知识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是传承陕北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榆林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及榆林城市文化建设的有机构成。应从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区域社会发展建设的战略高度规划和建设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走高校和地方共建的道路,统筹地方和高校的文物资源、展览、人才条件,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为陕北经济、文化的科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1“陕北话”不就是陕北方言 1.1陕西省习惯上按地理分为三大块;陕北、关中、陕南。陕北包括延安榆林两个地区,黄陵、黄龙、洛川、宜川、富县、甘泉、延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定边、靖边、横山、米脂,绥德、子洲、清涧、吴堡、佳县、榆林、神木、府谷二十五个县市。陕北方言即陕北的方言,指陕北境内的方言,具体点儿说就是黄陵、黄龙……二十五县市的方言。它着眼于地理。“陕北话”则着重在语言,指陕北境  相似文献   

17.
陕北农耕文明的特征及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是一个有着深厚农耕文化土壤的地区,陕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虽然由于气候转冷及少数民族内迁使陕北经济由农业向农业与畜牧业双生共生的局面转变,但历史上多次有组织的农业移民的到来则使陕北文化始终保持着农耕文化特色,几百年的交通封闭与文化封闭又延缓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步伐,从而使陕北至今保存着几乎是原生形态的农耕文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以农业经济为主农牧并重、聚族而居、家族文化代代相传,这些是陕北农耕文明的基本特征,而农耕文明是陕北文化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8.
当代著名陶学专家、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钟优民的近著《陶学史话》一书,已由台湾允晨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出版了。七十年代末以来,钟氏有关中古文学的研究成果丰硕,颇为海内外学人瞩目。《陶学史话》是钟氏砚田耕耘,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特别是弘扬陶学的又一新的奉献。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诗人和散文大师。作为一个生逢乱世,怀才不遇的东晋文人,他的生平遭际和道德文章,无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生动真实地反映  相似文献   

19.
陕北,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的保德、军渡相望;西邻甘肃、宁夏,与华池、盐池接壤;北靠沙漠,与内蒙的伊克昭盟(东胜)为邻;南至金锁关,以铜川、白水、韩城为界。陕北话的分界,东、西、北与陕北行政区划一致,唯南至甘泉、延长、以富县、宜川为界不同于陕北的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20.
陕北文化——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民风民俗,民间艺术独具特色,研究陕北文化对于理清中国文化的脉络,了解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化艺术的影响,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