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入库规则"是传统代位权制度的基本规则,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法>的司法解释则扩充了代位权的效力,形成了我国代位权制度中的"优先权规则".这一司法解释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以"优先权规则"取代"入库规则"具有现实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太康十年(289年),陆机被征入洛.此时,陆机有着"亡国之余"与被征之"南金"的双重身份,被视为"亡国之余"是陆机所无法忍受的;被征之"南金"的身份,则使他看到了通过展现才华,改变"亡国之余"身份,实现人生理想的希望.此时,洛阳文坛也迫切需要一位领军人物将其带入进一步的辉煌,入洛后的陆机正好承担了这一角色.通过与洛阳文坛文人的广泛互动,陆机和洛阳文坛文人共同推动了西晋太康文学走向了"文章中兴"的全面繁荣.  相似文献   

3.
黄森荣 《云梦学刊》2001,22(1):35-37
先秦学者(史称先秦诸子)在研究管理问题时,认为"礼"是一种管理秩序和规则,而"义"是管理秩序和规则不可缺少的基础.只有正确认识了义与礼的这种关系,才能顺利地开展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无罪推定作为刑事诉讼的"黄金规则",所包含的具体规则内容十分丰富,从贝卡利亚的经典表述,到各国的具体规定,无不体现出"任何人在被证实有罪之前,被认为是无罪"这一观点.无罪推定规则的正当性有多方面的体现,文章仅从新闻舆论报道的规范化这个视角入手,阐述"舆论审判"的不当性及其与无罪推定规则的格格不入之处,并且对是否允许"真论审判"作为例外情形存在而提出疑问.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不少学者自觉不自觉地将费孝通笔下的"乡土中国" 当成研究基点.在经验层面,"乡土中国"变成传统中国乡村社会最真实的写照,构成理解中国乡村社会性质与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起点;在理论层面,"乡土中国"中的一些概念成为理解中国乡村社会现象的最好的"工具",现实经验成为"乡土中国"的注脚.在此意义上,"乡土中国"构成中国乡村社会研究的"他者",限制了学者的视野.只有突破作为"他者"的"乡土中国"的限制,在正确地对待费孝通学术"遗产"的基础上,才能吸收和批判既有的学术资源,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上一个世纪之交,梁启超等启蒙先驱提出了中国"国民性"问题,鲁迅接过他们的大旗,对"国民性"问题进行了深刻独到的剖析,形成了他最具"思想史"价值的改造"国民性"思想,它主要集中在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上,具体为四个方面"奴才"式的"谄"与"专制者"式的"骄";"瞒和骗";冷漠、麻木的"看客"心态;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  相似文献   

7.
"科学时代的戏剧""——重读布莱希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莱希特的"叙事剧"理论和实践与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称之为叙事的、反亚里士多德式的、反心理主义的戏剧叙事,是一种开创现代戏剧的尝试,即为现代"科学时代"提供一种戏剧.他不断探索戏剧的创新形式,追求旨在哲学认识的审美方法,如叙事化、陌生化、历史化等,都源于他的审美原则和主要着眼点,即"旧"与"新"的区分.在他看来,...  相似文献   

8.
朱寿桐 《江汉论坛》2001,11(9):76-79
本文对鲁迅作品中的"不争"者的层次、阶级性质进行了分析,认为鲁迅一贯的思想斗争史表明,他的"不争"并不仅仅是不加以抗争的意思,更包含着"不挣"和"不争气"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公孙弘是西汉第一位拜相封侯的儒者.但史家认为,他曲学阿世、从谀人君、阳善阴恶的人格无所取.实际上,公孙弘的人格是"曲"与"直"的悖立整合.他有从谀承意的一下面,亦有正言直谏的一面;有曲学阿世的一面,亦有坚持儒家之道的一面.这悖立的两面整合在一起,使"曲"与"直"皆具有一定的限度而保持回旋的空间,不"曲"到极处而弯,亦不"直"到极处而断.由此,公孙弘既受到武帝的重用而拜相封侯,又受到儒林学士的敬重、追慕.公孙弘第二次对策在元光元年,他著<功令>而置博士弟子员在元朔二三年间.  相似文献   

10.
作为边缘化的"80后"文学,尽管其存在的合法性与异质性在学术界及批评界尚存商榷,但在"80后"文本世界中,几乎集体无意识般游荡着"游魂"的幢幢面影.从他者欲望无意识的内化所建构的"游"的意识形态奇观、作者暧昧的写作身份所导致的反逆的游离姿态等角度来阐释"游魂"症候,为解码"80后"文学话语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