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社会历史存在两次根本性变革的历史过渡,一次是由原始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一次是由阶级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第一次历史过渡历时万载,孕育了整个人类的原始文明,我们认为有必要把这一历史发展阶段认识为社会发展史上的第二种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2.
论殷周宗教的时代特征张荣明目前,在中国的学术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随着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在意识形态领域,宗教从多神教过渡到一神教”①;具体地说,随着殷人步入阶级社会,在殷人的思想中同时发生了一个“蒸馏”过程,并最终产生了“一神教的唯一的...  相似文献   

3.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按照马克思的概括,这个时期社会表现的形式与内容,是用“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这样一个“革命转变时期”。它是新社会的起点,又是旧社会的终点,新事物的成长和旧事物的灭亡在这个时期同步进行;它是新的社会实体,又是呈现着复杂的新旧交织的过渡性社会形态。在这里,过渡的社  相似文献   

4.
关于成吉思汗的战争观─—战争解决问题─—巴音图以战止战成吉思汗所处的时代,是蒙古社会从氏族制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的变化,主要的是由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  相似文献   

5.
“过渡时期究竟是指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还是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为什么列宁在有些文章中讲‘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又在另一些文章中讲‘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为了弄清这问题,我们从列宁的三十多篇著作中,把凡是有“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或“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表述的地方,作了初步的研究,从中领会到,列宁一贯是把过渡时期看作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一整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时期,也是社会主义时期。早在1916年7月列宁就明确的指出:“马克思在批判哥达纲领时写道:‘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与这个时期相适应的是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  相似文献   

6.
爱默生是美国19世纪的代表性诗人、散文家、思想家,也是美国超验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他作为美利坚这个新民族的代言人,极力主张从原先以上帝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从原先依赖上帝过渡到人的自立,并成功地从理论上完成了这一过渡,而这一点正应合了当时的日本明治时期社会发展现状,成为日本社会中倡导社会变革人士启迪民智的导向标;尤其是对日本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德富苏峰的文学创作理念的影响,对于推动日本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赖特认为阶级妥协存在消极和积极之分.他主张积极的阶级妥协,认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存在一种双方通过积极的、相互合作使双方利益都能得到提高的博弈.他提出了阶级妥协的五种模式.随着工人阶级力量的强大,这几种博弈模式依次过渡.这种积极的阶级妥协理论对于我国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启示性.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在我国流行着一种观点,把进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以前,包括社会主义社会,都说成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是“从阶级社会到无阶级社会的过渡”。按照这种观点,人们一方面把我国现阶段社会看作就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另方面又按照过渡时期的性质和特点来解释社会主义社会,把它说成是“过渡性社会”,“有阶级社会”,始终贯串着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唯一动力。这种“大过渡”论,流行极广,影响极深,直到现在还在禁锢着人们的头脑。究竟什么是“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社会是过渡时期还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弄清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对于完整地准确地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深入地系统地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对于正确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顺利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而迫切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古代蒙古族的宗法统治经历了一个较为明显的转变过程。蒙古族的祖先室韦———达怛西迁至蒙古草原地区并由"古列延"集体游牧方式转变为"阿寅勒"个体游牧方式后,其社会逐渐从氏族制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合不勒汗建立起蒙古部的初期国家政权后,蒙古社会进入了游牧民族的宗法奴隶制阶段;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蒙古社会由游牧宗法奴隶制过渡到宗法封建制,但这一过程直到元朝建立后才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10.
我们国家正经历着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时期,教育必须为这个过渡而起积极作用,必须为社会主义的政治与经济服务。学校在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重要矛盾之一,就是教师思想中的资本主义因素与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矛盾。这个矛盾是人民内部的矛盾。毛主席说:“过去为旧社会服务的几百万知识分子,现在转到为新社会服务,这里就存在着他们如何适应新社会需要和我们如何帮助他们适应新社会需要的问题。这也是人民内部的一个矛盾。”因此,整风运动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发展的两次过渡及其规律王满一、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次过渡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以后,人类所建立的最原始的社会是母系公社。母系公社是没有私有财产的无阶级社会。母系公社的一切社会财富都是公有财产,为全体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在全部社会财富范围内实行单一的公有...  相似文献   

12.
俞祖华 《东岳论丛》2022,(9):5-18+191
现代化话语与民族复兴话语是贯穿近现代历史尤其是中共奋斗历程的两大历时性叙事。革命时期倡导的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即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过渡;建设时期提法从“工业化”过渡到“四个现代化”;改革时期提法从“四个现代化”过渡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或“小康社会”;新时代提法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渡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民族复兴叙事经历了从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建设时期的“中华民族团结统一”、改革时期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演变,建构了以独立、富强、振兴、圆梦为核心的复兴话语。“两大叙事”相辅相成:生成同源,激发于鸦片战争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创巨痛深,受命于旧民主主义革命屡遭挫折的危难之时,打开机会窗口于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与新的社会力量成长;目标同向,体现制度优越性——定位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体现发展全面性——定位于国家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定位高阶性——定位于赶超西方发达国家;道路同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个阶段。“两大叙事”又相对分立,现代化话语侧重现代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史学诞生于氏族公社时期,其存在形式是以全民性为特征的原生形态的史学。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在统治阶级的控制和利用下,中国史学由原生形态的史学向以庙堂化为特征的过渡形态的史学逐步转变。过渡形态的史学对广大普通民众的忽视,与史学的性质和目的相背离,这种背离最终引发了史学向自身本性的回归,中国史学开始了由过渡形态的史学向以大众化为特征的终极形态的史学转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人民内部的阶级斗争”是毛泽东同志提出来的一个有着特定内涵的概念.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使用。我们知道,在不同的对抗性的阶级社会中,都存在着由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所产生,表现着该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的两个基本阶级。在基本阶级之外,通常还存在着非基本阶级。基本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构成了该社会阶级斗争的主要方面。但是,不同历史时期的阶级斗争,又是非常复杂的,有时几个基本阶级之间的斗争交错在一起,使本来是利益根本对立的两个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服从了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主要矛盾和斗争,使两个以上的基本阶级同属人民的范围。例如,在我国的抗日战争时期,我们不仅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了统一战线,也曾和亲英美派大资产阶级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建立过统一战线。这时,在共同抗日的条件下,抗日的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因他们之间的  相似文献   

15.
(一)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1852年,马克思就指出:“这个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笔者)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则列宁也指出:“一个阶级的专政,不仅对一般阶级是必要的,不仅对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是必要的,而且对介于资本主义和‘无阶级社会’即共产主义之间的整整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必要的,只有了解这一点的人,才算领会了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实质。”③对马克思、列宁的这一学说,毛泽东作了创造性的发展。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明确地提出,我们国家必须建立“无…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阶段,我国进入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在过渡时期中,由于多种经济成份的并存以及存在着相应的阶级关系,过渡时期的主要矛  相似文献   

17.
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处在由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大变动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积极主张变法,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公元前三六一年,他从魏国到了秦国,受到秦孝公的信任和重用,进行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变法运动。这时,秦国正处于新旧社会变革的关鍵时刻,新兴地主阶級和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斗争是非常激烈的。商鞅变法是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的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加速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和没落奴隶主阶级的灭亡,对正在崩潰中的奴隶制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因此,秦国的没落奴隶主阶級对这场变法,必然进行拼死的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十一到九世纪,希腊由原始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铁制工具的使用与牛耕的普遍推广,使希腊社会生产力迅速的增长。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中的矿冶、制陶、造船等行业相当发达,商业也日渐繁荣,  相似文献   

19.
<正>虽然孙中山和廖仲恺等人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就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并将他们的民生主义也当作社会主义,但是廖仲恺的社会主义思想观点主要是在大革命时期发表的。本文拟就这些思想观点作些论述。 一 大革命时期,廖仲恺之所以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决非偶然,是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关: 第一,资本主义社会已暴露出种种弊端。大革命时期,正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由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社会本身所固有的种种弊端已暴露无遗,如贫富两极分化、阶级冲突、工人失业、小手工业者破产和经济危机等等。“在欧美,摆在日程上的问题已经是从资产阶级下面解放出来,即实行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孙中山和廖仲恺等人正是从欧美资本主义弊端中获得警觉,认为以后的中国不应走资本主义道路,因而开始了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它是怎样发展运动的?有些什么运动特点和规律?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与认识它?对于这些问题,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各个时期,我们都有一定的认识。但在今天看来,还有重新思考、研究和认识的必要。一在过去较长时期中,一些人对上述问题的认识,今天看来,不是时而过“左”,就是时而过右,几乎是始终处在“左”、右摇摆的认识之中。在过去人们多半是按列宁说的:社会主义是一个过渡时期,它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社会形态。我们因此就以“过渡”二字来理解它。于是就片面地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只是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