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对于妇女具有独特的社会心理功用。信教妇女在宗教社会中寻求民族或群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宗教活动中规约着自己的言行与操行,在宗教实践中使自己的心灵获得升华与宁静,在宗教信仰中调适自己的身心状况。从心理学的角度,通过对甘青裕固族女性宗教信仰的内驱力、需求与动机考察来认知妇女的宗教心理机制,对于了解女性的宗教心理具有先行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有神的命运观深深地影响、支配着很多人的思想、行为。从远古时代的自然宗教、多神宗教发展到以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为代表的一神教,直至近、现代的绝大多数思想家们,都是或直接或间接地从有神的角度解说“命运”问题,都无法解决人的自由意志与神的预定之间的矛盾,最终自觉或不自觉地走向命运的天命论或宿命论。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给出一个科学的唯物的命运观,使人们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做自己命运的真正的主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甘南藏族妇女性别角色和社会地位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静  杨须爱 《兰州学刊》2005,(6):205-207
历史上,甘南藏族妇女无权参与政治活动,在宗教生活中处于从属地位,受教育权被剥夺,社会地位十分低下.但多种婚姻形式的存在和不分男女的财产继承方式使藏族妇女在家庭生活中享有特殊的地位.现代社会中,她们的性别角色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李玉华 《齐鲁学刊》2007,1(4):58-64
宗教改革是西方文明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事件,但是对于女性来说却未必是她们命运的转折点。新教针对天主教禁欲主义肯定了婚姻的价值,"人人皆僧侣"的思想也使新教比较重视女性的教育问题。但同时,新教又使家庭代替修道院成为女性新的牢笼,新教也剥夺了一些女性在改革前拥有的独立生活的机会。面临改革冲击的天主教,不仅延续了中世纪的女性观,而且在某些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对女性的禁锢。无论是在新教还是天主教地区,女性对宗教和社会活动的参与都经历了由最初的积极活跃到宗教秩序确立后遭到排挤和压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陈丽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2):56-58,108
"启示"作为基督教的核心信仰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督教信仰评断文化、哲学等所奠基的知识论基础。从基督教神启观的独特视角来观照黑格尔的宗教哲学,并以此为基准,来辨识神本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区别以及考察黑格尔宗教哲学的实质与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6.
因妇女而成为研究的问题,是许多人不曾认真想过的。60年前那样一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包括妇女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中国妇女和所有的中国人一样已经站立起来了。如今在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里,活跃着大量的女性身影:在执政和议政的  相似文献   

7.
<正> 英国学者海伦·加德纳指出:“否定世界和肯定世界这两倾向在张力下的共存,也许是每一种宗教的本质。”这话颇有见地。所谓“否定世界”是指宗教对彼岸世界的向往与追求,所谓“肯定世界”是指宗教又植根于现实世俗世界之中。神与彼岸世界的超越性和人与此岸世界的现实性构成宗教的基本命题。正是在解决这一命题中产生了宗教的调适功能。 一、调适是宗教产生的功能性根源 事物的实质性定义揭示现象是什么,而功能性定义则把注意力放在现象会做什么之上。从宗教发生学的意义上来看,调适就是宗教与生俱来的功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认为,是人创造了神,而不是神创造了人。那么,人为什么要创造一个神,然后又拜倒在神的脚下,虔诚地敬拜神呢?历史上的思想家们作了许多解释。但是无论有多少解释,恐怕都不能回避人与神的关系。人和神的关系所折射出来的是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的关系。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才需要创造一个神呢?一般说来,是在人还不能驾驭自然、社会的时候。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  相似文献   

8.
从古代文献《山海经》等记载看,神话西王母具有多重神格。古今学者也做了各种考证。剥去多种说法的扑朔迷离,西王母的神格应该定位于大母神,也可为女性的祖母神和祖先神。西王母的神话符号与昆仑山结为一体,属于女性符号的表征。学术界有西王母为月神之说,实际上,月亮的圆形和不断圆缺周而复始的表象与原始神话中崇拜的祖先神是同位的。西王母神话的产生与历史上商周时期活跃的部族西戎有密切的关系。戎族崇拜的女性祖先就是西王母。按其祖先原始宗教产生的崇拜偶像尊为化生天地的西方至高神。  相似文献   

9.
人类从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同时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妇女从世界大舞台退入家庭小圈子,托庇于男人的荫护.进入19世纪,历史对妇女的命运作出了新的安排.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大批妇女从家庭走回社会.这段历史是辛酸的,重向社会后的妇女所遭遇的痛苦与付出的代价超出了当今人们的想象力.这些肩负历史重托的女子,在这场浩荡运动中付出代价的同时能得到点什么?又为整体女性命运的改变争到点什么?本文拟就工业革命对法国女工的影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圣经》时代,犹太教育具有明显的宗教特色。对于接受最基本的宗教教育来说,犹太妇女和男子之间的受教育机会还没有形成明显的差别。但是,随着公元一世纪学校的建立,妇女被排除在正规教育以外的现象日益凸现。犹太妇女之所以在受教育机会、受教育内容及受教育程度上与男子均存在差异,首先是由于妇女和男子不平等的宗教地位,同时也源于男权社会对妇女的角色定位以及男权社会对女性接受教育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偏见。  相似文献   

11.
希罗多德的人神史观体现在两个层次上,一、在具体的故事创作上,他把许多有关过去的神话看作历史,不自觉地将神话历史化,同时,把现代历史以神话故事的模式讲出来,使历史神话化;二、在思想观念上,他既是宿命的又是人文主义的,认为命运或历史是神和人合力作用的结果。在人神史观的指导下,他创作的《历史》也就成为神话历史合一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在宗教的发展史上,曾经过两个发展阶段,即自发的原始宗教(自然宗教)和具有人为因素的神学宗教。现代正经历着宗教发展的第三阶段,这就是由神学宗教向道德宗教演变的历史趋势。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经提出过一种没有神的道德宗教的理论,认为宗教应该是没有神的道德宗教。这是一种脱离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不现实的和抽象的道德宗教理论。事  相似文献   

13.
西和乞巧古俗中的唱词作为女性话语的表征,是历代西和广大劳动妇女的心声,也是西和妇女集体智慧的结晶,它较全面地表现着女性对生活价值认同的策略,是女性关注自身命运的言语符号,是女性话语权力独特的实现方式.可以说,乞巧古俗中流传下来的大量唱词是女性情感生活的载体,是寄寓女性精神愿望的重要手段,对研究这一特定地域独有的历史文化内蕴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史锦秀 《河北学刊》2002,22(4):93-96
在印度的吠陀文学和世俗文学中 ,存在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中宗教精神和世俗精神并存 ,它们从不同的文化视角体现了人对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探究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宗教的层面上看 ,神话中所赞美的神和与命运抗争的半人半神的英雄 ,实际上是人类向自己提出的人生规范 ,最终还是突出了人在宇宙中的主体地位。从世俗的层面上看 ,神话中包含着一种世俗精神 ,即热爱生活 ,追求幸福 ,执著于作为人的合理愿望。同时强调人的情感 ,推崇人性的和谐。总之 ,印度神话中体现了人类关注命运的主题 ,以及对人文价值、终极关怀的寻求  相似文献   

15.
《琼州学院学报》2017,(1):78-85
1936年初,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成立,下设妇女运动指导委员会,作为妇女新生活运动的领导结构。时值内外交困,国民政府对新运女性的定位有着"国家人"和"家庭人"双重角色期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各路女界精英加入妇女指导委员会,在妇指会的领导下,广大女性在基层服务、保育难童、生产指导等工作中都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在扩展职业空间、追逐政治角色等层面也激起相当的波澜。女性角色在社会文化的塑造中形成,作为新生活运动乃至抗战时期最重要的妇女团体,妇女指导委员会是研究战争文化下女性角色定位、国民意识,以及女性社会参与与角色生成、角色自致之间内在关系的一个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6.
如果把文化理解为充满风潮的历史现实,那么,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对立与渗透常常是其主要内容。一、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对立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相互对立导源于对人的不同看法。在宗教世界中,人的地位、本质、尊严都是神的恩施,是神创造了人。人并不存在独立于神之外的精神活动,因而人必须凭借神的启示,对神顶礼膜拜。  相似文献   

17.
亡灵忆往是唐宋传奇作家采取的一种独特的观照历史的叙事模式。真实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以鬼神的面貌出现,充当着历史当事人和讲述人的角色。通过生人和亡灵的对话,用零距离叙事切入历史,对历史作出评价和批判,探寻治乱之道,并展开历史抒情,表达伤时怀古的兴亡盛衰之感、身世家国之感。作家的历史目光主要投向乱世,投向妇女,尤其是后妃宫人等,表达了对她们的和王朝命运紧密相连的个人悲剧命运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8.
亡灵忆往是唐宋传奇作家采取的一种独特的观照历史的叙事模式。真实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以鬼神的面貌出现,充当着历史当事人和讲述人的角色。通过生人和亡灵的对话,用零距离叙事切入历史,对历史作出评价和批判,探寻治乱之道,并展开历史抒情,表达伤时怀古的兴亡盛衰之感、身世家国之感。作家的历史目光主要投向乱世,投向妇女,尤其是后妃宫人等,表达了对她们的和王朝命运紧密相连的个人悲剧命运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9.
妇女的唠叨作为一个意象符号,具有多重意义。妇女的唠叨是生理衰退与萎缩的心理反应,其功能是延缓这种衰退与萎缩。妇女的唠叨表征着世界本身的创造与复制的运动机制。两性关系与人类文明未来走向具有根本联系,妇女问题及其解决决定着妇女的命运,也决定着人类文明的未来。女性的解放及其未来,很可能预示着一种新型文明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宗教是在特殊情境中由人神互构、圣俗交织而成的一种客观社会建制。宗教表面上以虚幻而又虔诚的方式诉诸神灵,本质上却仍然运用人类自身力量追求成功、趋向完美。宗教经历了魔本主义、神本主义和人本主义三种样态,是由情境、资源、结构、行动四方面要素建构起来的一种特殊社会活动有机体。"神"应该是宗教文化中与时代精神相协调的所有超越性与肯定性,是宗教文化中一切有益于人类自身、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之精华的指代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