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对非洲的经济外交是印非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同非洲国家的合作对于全面推进印度的大国战略、实现其大国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期印度对非经济外交凸显出民生导向的特色:在经济技术、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医疗卫生和农业发展等领域加强民生援助;在经贸合作领域印度大力扶持惠民产业发展,跨国企业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印度对非经济外交取得了突出的政治成效,非洲国家支持印度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印度的对非经济外交战略推进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对印度的对非经济外交进行深入全面的考察,有利于我们把握印度对非外交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对非政策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印度与伊朗是亚洲两个大国 ,双方关系的发展不仅对亚洲 ,而且对世界都有重要影响。本文阐述了独立后印度与伊朗发展外交关系的曲折历程 ,详细地分析了冷战后影响两国关系的各种政治和经济因素 ,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郑华  任姗姗  张頔赟 《南亚研究》2022,(4):27-46+155
军购是关乎主权国家军力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议题,直接影响国防安全和国家间关系的亲疏远近。作为南亚强国,印度始终将海外军购作为提升自身军事实力及实现政治大国梦想的重要路径。从2004年辛格主政到2019年莫迪第一任期结束的十五年间,印度在经济实力上升、安全威胁增加、领导人实现政治大国意愿更为强烈的背景下,海外军购却呈明显下降趋势。本文分析十五年来印度国防战略、国内政治和国际环境三个维度的变化发现,印度军工产业的发展理念、军购数量及内容和来源国、执政党理念和领导人执政风格等是造成莫迪政府减少海外军购的主要原因。这些因素综合构建了印度国防自主化发展的态势、官僚机构的腐败和军工复合体集团的利益纠结。此间,国际形势经历了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以及从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到特朗普“印太战略”的变化。伴随中美战略竞争加剧,莫迪政府拓展印度政治影响力的初衷与美国政府试图借助印度制衡中国崛起的图谋相呼应,印度将军购作为其重要外交工具选择的趋势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治理需要国际政治中的大国参与。中国和印度作为新兴大国,通过双层互动而逐渐产生气候政治变化以回应系统内外的环境压力。新兴大国气候政治变化的反馈效应亦再造/强化了其集体身份,使新一轮国际—国内政治的双层互动获得势能,从而维持整个政治系统生活的动态运行。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印度一些学者一直埋怨:尽管中国和印度都是大国,某些国家把中国视为“世界大国”,而只把印度视为“区域性大国”。1992年4月在印美第三次战略讨论会上,印方表示,印度在新的多极国际秩序中为主要成员之一,对印度同中国地位的对比表示关切;如中国被视为“世界大国”,印度也应同样被视为“世界大国”。美方则强调印度应认识到,经济将在很大程度上决  相似文献   

6.
俄乌冲突爆发后,开拓“全球南方”新议程成为印度外交的新抓手。莫迪政府之所以会“重新找回全球南方”,不是要回到“动员南方对抗西方”的旧模式,而是为了服务其大国战略转型。在历史化的“全球南方”中,印度作为地缘中心、文明中心的历史地位不仅形塑了其“全球南方”身份,也建构了印度独立以来的不结盟外交传统。但莫迪上台后打破这一传统外交框架,将“领导型大国”“西南大国”和“全球南方领导者”打造为新的身份叙事,加速推进印度大国战略。“全球南方”的作用因此被重新定位。政策取向上,印度的新“全球南方”外交主要表现为推动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强化以印度教文化为基础的软实力外交,倡导改革多边主义,以及联合西方对华进行“全球南方领导者”的地位竞争。尽管现有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印度,但莫迪政府过分追求大国地位而虚化“全球南方”身份,将“全球南方”工具化,使之服务于自身的短期收益和地缘政治博弈,势必会受到多方制约。当前,需警惕西方利用印度追求大国地位的急切心理,操弄“全球南方”议程,激化中印竞争,加剧“全球南方”陷入集团政治困境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初印度经济发展状况及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国 《南亚研究》2001,(2):13-18
近年来 ,印度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地区大国的国际影响力在增强。其原因主要在于印度本身综合国力的日趋增强。经济是实力的基础。当前印度经济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由于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信息技术方面的世界领先位置 ,印度经济具有深厚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世纪之初 ,客观分析印度经济的现状 ,合理预测其发展前景 ,对于我们更好地分析印度未来走向 ,从战略的高度评价对印关系的重要性 ,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一、印度经济的现状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 ,也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印度独立后在较长时期内实行的是尼赫鲁式的“混合所有制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印度加大了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家的战略合作,主要手段包括深化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经贸合作以及军事交流.印度加强与亚太国家战略合作的动因是复杂的,既有经济战略上的考虑,同时也有地缘政治上的战略安排.从近期来看,印度与亚太国家的战略合作可能会对中国以及中印关系造成一定影响.印度加强与亚太大国的合作可能意味着亚太地区战略格局发生深远变化.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无论是从规模条件,还是从衡量大国地位的关键性指标数据来看,印度作为新兴大国已经无可争议地崛起了。助成印度崛起的关键性因素,除了其一以贯之的大国地位追求,特别是战略现实主义的治国方略外,显然还在于冷战的结束给印度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印度对美国主导下的国际体系的许多规则、规范甚至运作机制并不认可,但由于受种种条件制约,其依然只是国际体系中的一个“有限的挑战者”。印度的崛起导致了亚洲地缘政治的重大变化,进而直接影响着中印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宋德星 《南亚研究》2006,12(2):9-15
印度的外交政策不仅基于国家利益,同时也坚定地基于一种哲学指导。独立以来印度的国际政治思想既体现出了印度战略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反映了当今国际政治现实的重大影响。可以说,在印度战略文化包装下的基本对外态度和信条,其核心就是“曼荼罗”地缘政治思想、考底利耶现实主义传统、“印度第一”的国家利益观和多中心国际体系构想。为此,均势加搭车成为印度追求世界一流大国地位的基本战略选择,同时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印度只是国际体系中的一个“有限的挑战者”。  相似文献   

11.
2009年金砖国家机制形成后,印度对这一机制的态度从不太看好到越来越重视金砖国家的内部合作和国际影响力。通过这一机制,印度把经济、政治和安全等关切充分表达出来,其战略目标也开始浮现。印度的金砖国家战略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从表面看,印度意欲吸引其他金砖国家的大量外资,试图改善与这些国家的贸易逆差,积极学习其发展经验,这些战略诉求基本上是经济方面的。从深层看,印度力图营造良好的入常氛围,创造处理安全问题的良好环境,并为大国崛起布局谋划。印度的金砖国家战略是综合性的,实现这些战略目标,需要强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印度正在崛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1年 ,美印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国全面提升同印度的关系是美国对印度在冷战后的国际作用和地位进行重新评估的结果。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科恩在威尔逊中心的刊物《威尔逊季刊》2 0 0 0年夏季号发表的《印度正在崛起》一文对印度的现状作了较全面的分析。科恩认为 ,印度正在崛起 ,将成为同中国和日本并驾齐驱的亚洲大国。经济持续增长、政局相对稳定、军事实力不断增长以及地理上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印度崛起的有利条件。但印度要成为大国必须像一个大国那样行事并处理好同邻国特别是同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科恩认为 ,印度不是经典意义上的大国 ,不会对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构成挑战。但在转变了的国际秩序中 ,印度的资产和资源已经较过去 5 0年更加适用于美国的广泛利益。因此 ,美国应该重视印度 ,增加对印度的了解 ,加强同印度的接触。科恩曾任国务院助理国务卿 ,现在是美国南亚问题特别研究小组的主要成员 ,其观点可能对美国今后的南亚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译文中的小标题系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13.
东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南亚的大国印度自1991年推行经济改革、对外开放政策后,开始关注东亚成功的快速发展的经济。拉奥总理、辛格财政部长多次强调印度要学习东亚的经验。 近几年来,印度同亚太国家和地区的经贸活动大大加强,联系越来越密切。去年印度与泰国达成在投资、旅游和贸易方面进行合作的协议,今年它与东盟决定成立东盟—印度扇形联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度—印尼)在海洋安全领域的合作不断升温,海洋安全合作逐渐成为两国关系中的重要内容,两国在海上联合演习、海洋安全合作机制建设和多边合作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印度—印尼加强海洋安全合作的逻辑动因既有地缘战略因素和"制衡"中国影响等因素,也有维护自身安全利益、追求大国地位的综合考量。可以预见,海洋安全合作将是印度—印尼未来合作的重点内容,并成为两国深化双边关系的重要动力。但是,受印尼大国平衡战略、两国经济联系的不紧密以及域外大国因素等影响,印度—印尼海洋安全合作面临着一定挑战和限度。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初印度大国理念框架下的亚太外交战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独立以来,印度始终在追求大国目标。印度认为,要实现大国目标,首先要走出南亚,其次要冲出亚太,最终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进入21世纪,印度对本国实力进行了评估,实施了灵活的对外战略以实现其冲出亚太的目标。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印度对大国理念的传承,对不同历史时期印度的亚太战略进行了简要梳理,详细分析了当前印度的亚太平衡外交及其对印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东盟成立时印度对其反应冷漠。在最初几年里印度重视与东盟国家的双边关系,但对东盟这个地区组织重视不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东盟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印度开始重视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但是受美苏冷战以及印度与大国关系的制约,印度的东盟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研究冷战时期印度对东盟政策的演变,有助于我们理解目前的印度东盟关系。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和印度同为亚洲版图内崛起中的大国,这为未来两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奠定了经济基础。但是,直到目前为止,两国双边经济关系的进展似乎仍落后于两国同其他亚洲伙伴关系的进展,也不足以支撑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本文试图从地区角度对当前中印经济关系进行重新解读,认为中印两国已进入新一轮经济关系重塑期,未来有必要加大政策调整力度,积极致力于中印新型合作关系的确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二三十年里,中国和印度快速发展,并在同时崛起的进程中显示出与近代以来其他主要大国崛起所不同的特点。中印两国同时崛起,不仅对亚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地区格局变化、区域合作进展以及战略地位提升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在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全球治理和文明复兴等方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出于提升大国地位、实现经济增长以及维护国家安全与联系海外印度人等因素的考虑,莫迪政府更趋重视非洲在其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印度人民党政府将在继承国大党政府时期印度与非洲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非外交的互动规模,拓展印非经贸合作的领域与空间,加快与环印度洋非洲国家防务与安全合作,重视通过向非洲推介其民主政治成功经验以及加大对非文化、科技援助等方式,提升印度在非洲的影响力。印非关系有望获得进一步深入,这不仅在于印度人民党政府在深化对非关系上具有良好的国内外环境,还在于印度加强与非洲合作的农业、卫生等重要领域适应非洲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浅析地缘政治中的石油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立忠 《学术交流》2007,21(4):44-48
石油在现代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石油生产区与消费区之间的错位与失衡,导致了以石油为核心的能源地缘政治的勃兴以及各国在能源地缘政治领域的博弈。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逐步形成,以日本和印度等国为代表的能源消费大国为争夺能源展开了激烈的博弈,而以俄罗斯、委内瑞拉和伊朗等国为代表的产油国,却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能源地缘政治优势。在此格局下,作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和能源进口大国,中国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与美国建立长期稳定的外交关系,实行能源来源多元化政策和保证能源运输线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