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的集大成者,郑观应思想的许多方面,都代表着当时中国的最高水平,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相形之下,他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似乎还未得到应有的注意。本文拟就郑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作一初步探讨,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指教。(一) 郑观应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的形成,与时代环境、个人经历有着密切联系,其途径大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咸丰八年(1858年),“观应年十七,小试不售,即奉严命,赴沪学贾”,①从其叔在柯化洋行帮办商务。两年以后,郑观应“入宝顺洋行管丝楼,兼管轮船揽载事宜”,自己也投资作生意,“开江西、福州揽载行。”②三十二岁时,“上海太古  相似文献   

2.
郑观应教育思想在当代研学旅行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科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具有很大的启示。首先,郑观应中外教育体制对比的思想利于开阔当代研学旅行的发展视野;其次,郑观应传统的儒学教育思想利于明晰当代研学旅行的发展准则;再次,郑观应兴学校、重实践的思想利于明确当代研学旅行的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郑观应教育思想凸显了“知行合一”理念,强化了研学旅行的实践逻辑,丰富了研学旅行教育素材,对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郑观应的诗作多为"直记其事"的"杜陵篇",而非意在言外的神韵诗;郑观应的以书写"诗史"自命的批判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与他熟稔于心的"神韵派"诗论存在多重差异与对立,这种对立并不意味着郑观应在诗学观上的自相矛盾,只是凸显了艺术理想与现实需要的差距。郑观应深知自己的诸多救世诗难称大雅之作,但出于"救国苦心",他还是要以诗的形式"大声疾呼",以达到启蒙醒世的功利目的。这正是少学老庄、"不愿封侯愿学仙"的郑观应的无奈,也是他的伟大之处。他本可自度,却不满足于自度,他还要救世度人;他本可唯美,却不甘于唯美,他还要以诗劝世。这种情况可以称之为救亡压倒了审美。也就是说,郑观应出于"为人生"的目的,而在一定程度上搁置了他的诗学理想,其仁心侠义,足当诗侠之誉。  相似文献   

4.
论郑观应早期思想的演变董淮平郑观应(1842~1922)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改良主义先驱,他的一系列论著或为时人注目,或为后人尊崇。通过对郑观应撰写于19世纪60年代左右的(救时揭要)和成书于1880年的(易言)的探析,展示贯穿其中的视野、语言、心...  相似文献   

5.
郑观应受聘买办长达20年,但长期以来,因偏重其思想研究,学术界将其买办经历给掩盖了.透过贯穿其整个前半生的买办生涯,我们不会不得出这样的认识:一是郑观应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二是他为中国近代化的前驱之一,推动步履维艰的中国经济近代化迈出了不可或缺的一步.  相似文献   

6.
郑观应不仅是早期卓越的维新思想家,也是社会保障思想的集大成者。从19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初,郑观应主张对贫民的救助应变单纯救济为教养并重,并提出设立保婴会以救助弃婴。19世纪90年代以后,郑观应意识到社会保障事业是富国强民的手段,更是实行宪政的要务,他建议改革社会保障机构的救助方式,更有价值的是他介绍了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郑观应的社会保障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保障思想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7.
晚清时期灾害频发,尤以水、旱灾害为重,郑观应将水旱灾害的发生与战争等人为因素联系起来。针对水灾,郑观应提出筹巨款、采西法、选治河之官等举措。针对旱灾提出开沟洫、使用水粪浇灌、多种树木的方法。郑观应的防治水旱灾害思想具有继承传统、采用西法、标本兼治等特点。但他却忽略了两个重要的问题--国内环境和制度。郑观应所处时代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他的防治水旱灾害思想在当时缺乏生长的土壤,所以其所提出的举措在当时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对于近代的一种新兴的文化思潮——"西体中用"观,郑观应做了较为完整的概括,把对西学的认识和运用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郑观应认为,"西体中用"观的落脚点在西体,即政治上的议院、经济上的商业为本、文化上的教育为本。郑观应的这一思想不仅是对"中体西用"观的继承和发展,还与"西学中源"观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因此,他长期处于矛盾状态之中。总体而言,郑观应的这一思想还未能突破"中体西用"的框架。  相似文献   

9.
郑观应是满清末年广东诗人、实业家,其《罗浮待鹤山人诗草》反映了他的改良主义思想,由于并不得志而谈玄论道。在郑观应身上,我们看到了满清皇朝统治下的具有爱国忧民胸怀的知识分子的时代悲剧。  相似文献   

10.
郑观应是从买办转化为民族资本家的代表人物。郑观应有关经济思想的论述,倾注在其著作《盛世危言》一书中。他以历史的发展眼光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进行了批判,提倡“振兴商务”“以商立国”;主张与西方列强进行“商战”,抵制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维护民族的经济利益;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制度;建立近代金融和财政体制。郑观应的经济思想在唤起民族觉醒,探索民族振兴之路,推动近代工商业发展,捍卫国家经济利益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时局激烈变动的晚清,郑观应对农业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在长期的思考和探索中,逐步发展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农业思想。农业思想是郑观应思想的有机构成部分,这一思想理论根源深远,内涵丰富,在当时极具开创意义。在农业方面,郑观应阐明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指出了农业发展的动力,设计了农业发展的途径,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我国传统农业思想,也为后来的农业思想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郑观应的农业思想,对于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上海机器织布局在解决还款纠葛之后所遇见的新问题入手,说明在中国经济近代化过程中,资金、技术、规模等因素如何阻碍企业的顺利建成。郑观应、盛宣怀等早期洋务企业经理人员采取怎样的相应对策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3.
郑观应创办日报的思想集中反映在其《盛世危言》一书的“日报上”篇和“日报下”篇中。郑观应介绍了西方各国日报的情况,对近代中国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日报的“通民隐,达民情”的基本功能,强调了创办代表自己利益的报纸的必要性。他着重阐明了创设报馆的作用,对日报记录的内容也作了非常全面详尽的说明,提出了日报的主笔和访事等新闻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他们应享受的权益。郑观应指出了创办日报对变法自强的现实意义,不仅强调了创办日报的重要性,而且认识到创办外文报的紧迫性。郑观应对日报功用的认识和系统的阐述对我们今天的报业工作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晚清重商论者郑观应和德国19世纪上半期经济学家李斯特适应于各自国家历史发展阶段,提出了独立发展近代经济赶超先进的经济思想。在生产力、工业化、政府干预等方面提出了相似之主张。郑观应和李斯特致力于后发现代化,其思想主张具有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发展经济学”内涵。在中国经济社会的重要转折期,郑观应为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之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启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洋务派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开始陆续创办官督商办企业,到二十世纪初基本结束,大约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但是,直到现在,人们对这一经济活动的评价仍然有较大的分歧意见。其实,当年在官督商办企业担任要职的一些人士,对这种企业早就有许多比较中肯的评价,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郑观应。郑观应以商股代表的身份,长期担任几个主要官督商办企业的重要职位,经历了官督商办企业从产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对于企业内部的各种情况和腐败现象,都有亲身见闻。郑观应又是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郑观应和李斯特经济思想的比较,认为两者都是为应对外部经济冲击与挑战而做出的保护反应。但他们不是简单的被动保护.而是积极发展本国经济与强国一争长短的主动保护。其实质是积极务实、顺应趋势、力求赶超,从而实现民族经济的独立、崛起与腾飞。李斯特的思想系统而深刻,立意高远,这并非郑观应所能及.但郑观应的很多主张与见解已接近李斯特思想的核心内容,就当时而言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站在传统与现代接驳之处的郑观应无疑是中国近代经济思想转型的引导者,亦可称为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的先驱。  相似文献   

17.
郑观应女子教育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观应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实业家和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先驱。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女子教育思想占有重要地位。郑观应在女子教育目的观的认识上表现出从"佐子相夫"到"执业以自养"变化;在教育内容的论述上呈现出中体西用的特点;而在教育制度上则透显出强烈要求规范化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郑观应(1842—1922),是近代中国由买办转化为民族资本家的著名人物,也是近代中国思想界有较大影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对于郑观应之由买办转化为民族资本家的过程,学术界许多专家学者已作过深入研究,但是对其转化的思想基础的研究尚不深入。本文试图就此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郑观应生活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进程,他的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持赠日本友人南方熊楠《原君原臣》的小册子,是兴中会用来宣传革命思想的最为重要的宣传品之一,其小引作者署名"杞忧公子"。"杞忧公子"到底是谁,学界或认为是王韬、或认为是郑观应、或认为是孙中山。认为是孙中山的,虽有详实考证,但其论证存在诸多不自洽的地方,难以令人信服。认为是王韬或是郑观应的,没有严格的考证,并缺乏可靠证据,也不足为信。其作者到底为谁?这不仅将关系到该作者在近代思想启蒙方面充当了何种角色,也将涉及到《明夷待访录》在晚清的传播过程中发挥了何种作用等问题。本文从郑观应的思想倾向,其著作与《明夷待访录》的比较、其本人与孙中山的关系等方面详加考察,认为小引作者既不是孙中山,也不是王韬,而应为郑观应。  相似文献   

20.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思想界有较大影响的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对人才问题的论述既是其同时代思想家们的共同主题,也是郑观应思想的集中体现。他批判科举,倡导西学;创办学校,发展教育,形成了他的有理论、有实践的人才思想体系,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