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事求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一直坚持的思想路线,是我国宝贵的财富.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邓小平理论始终贯穿的原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者,是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人.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不同的历程,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阶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毛泽东和邓小平通过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我国自身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成果。虽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时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通过我国领导人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相互结合,不断地进行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本文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些内容,从静态和动态进行分析,并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为中国选择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视角,论述毛泽东的杰出贡献.毛泽东坚持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实残中运用并发展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向前推进莫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太雷作为中国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革命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文章对就张太雷多个途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国情和基本问题的深刻理解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5.
反对本本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的过程.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独特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不仅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也促使其从原创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中国文明对马克思主义的接纳与发展也为后者提供了新的动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长期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在当代世界文化发展中的重大贡献。作为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需要不断审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国家的需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讨论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在我国表现出来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纵横观。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与实现,基本前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准确把握中国实际国情下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综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一条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是,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一国、一地、一时的实现程度,不仅取决于理论本身,也取决于不同的实践对它的需要程度。所以,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使马克思主义大旗在中国得以确立。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为什么李大钊没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人?本文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试图找出原因,进而指导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始终贯穿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之中。其统一于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在理论渊源、实践历程、历史主题等方面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使我国社会进入了攻坚克难的重要转型时期.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根基,而和谐社会的建设核心又需要紧紧依靠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深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互动融合发展成为了促进我国社会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大势所趋.只有坚持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才能在两者融合的过程当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更鲜明的中国风韵与性格,并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在良好传承的同时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辉.基于此,简要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互动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13.
《才智.人事人才》2019,(10):206-207
自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思想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与影响逐渐加深。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础,通过与中国传统思想意识的结合最终使其呈现出了中国化的发展状态。自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之后,其经历了中国历代领导人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为其与中国特色相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十八大召开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五代领导人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与民族发展相结合,提出了全新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保证其贯彻落实,通过对其形成源流的分析,能够促进在我国社会发展下的快速实现。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它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是与当代中国的发展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我党与时俱进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5.
高校既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场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深刻考查,大学生作为国家新一代的坚实力量和后备动力,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还可以起到传播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的作用,可以在大学生的心中播种下一颗中国梦的种子,可以为大学生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理想标杆,可以让大学生朝着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而言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理论体系。而依法治国恰恰是能够实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在国家的强制管理下,使人民群众依靠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并且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管理社会生活秩序、国家安全以及人民群众利益,来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依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17.
从“民主革命”到“民主执政”,我们中国共产党在追求和探索民主政治的道路上奋斗了90年,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构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非常重要的部分。一直以来,共产党人在对纲领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群众观为指导和理论基础。在我国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共产党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不断促进其在中国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不断进步的理论,并非一成不变,需要照本宣科的教条主义的理论”。毛泽东也指出:“我们所坚持和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是紧紧跟随着时代脚步、不断开拓进取的理论,因此,必须结合现实的情况,坚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习、践行马克思主义。如果一味的固步自封,守着陈旧的、过时的经验,是不能够真正理解和应用好马克思主义的。”从这些认识之中,我们不难不看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不断发展的、持续进步的理论,必须做到紧握时代脉搏,贴合时代要求,开拓进取、锐意创新。而这些精神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更加显得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属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